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识破宋江招安,谎称回乡探母后销声匿迹,成为水浒结局最好的人

2023-03-02 18:00 作者:木子的历史  | 我要投稿

“身长八尺,道貌堂堂,威风凛凛,生得古怪。”

此人便是紫虚观道人——公孙胜。

别人上山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就是想除暴安良,只有他无欲无求,干了一番大事后飘然下山。

而正是因为他的及时下山,才避免自己成为他人仕途上的垫脚石。

看过水浒的都知道,宋江此人“假道学真强盗”,为了招安,不惜带着梁山兄弟成为朝廷的利刃,最后才有那样的悲惨结局。

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最后却死的死、散的散、服毒的服毒、上吊的上吊……

只有公孙胜的决然离开,让他成了水浒中结局最好的人。

那么,公孙胜是怎么在一开始就看出宋江的心思,并且要坚持下山的呢?


道士下山——公孙胜

北宋时期,朝廷腐败,国力日益衰弱。

在这奸臣当道的天下,许多仁人志士、英雄好汉被逼上绝路,他们不再寄希望于软弱无能的朝廷和腐败的官僚机构,都选择不再效忠朝廷,被迫落草为寇。

他们之中,有落魄官吏、士族豪绅,还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但也有一个身份特别的人物,就是公孙胜。

作为水浒之中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公孙胜身上有很多矛盾之处。

他看似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二仙山道人,但却非要踏足来江湖走一遭,有个想结交英雄好汉的江湖梦。

公孙胜本来是在紫虚观正儿八经学道的道士,他的师父罗真人法力十分高强,公孙胜的天罡五雷正法就是他教的。


金圣叹评价公孙胜说:“古有诸葛借风,不如公孙借风之更奇也。”

可见公孙胜的道门修为还是很高的。

而这样一个道士却非要下山当强盗,入伙晁盖几人的生辰纲抢劫小队,劫走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

顺利成了晁盖身边的好搭档后,他就和吴用等人一起留在晁盖庄子上。

可惜被人举报,几人一路逃到石碣村。

就是在这里,公孙胜施展道法,瞬间刮起狂风。

此时,火借风势烧得那群官兵大败而归,几人趁势赶紧逃到了梁山。

当时的梁山还是王伦当家,只是这王伦心思太小,见晁盖几人太有本事,怕动摇了自己的寨主之位故而不肯收留。

没想到让林冲给收拾了,由此梁山的第二任老大晁盖上任了,吴用是军师,公孙胜排名第三。


看破宋江,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们都知道水浒中梁山好汉的排名都是很有依据的,每次有新的人加入都要重新论资排辈一番。

而公孙胜能排第三,跟他的道家法术脱不开关系,他成了梁山集团中的特殊人才,正式与梁山开启了一段若即若离的缘分。

公孙胜作为一个道士,不好好钻研道法,跑到梁山上来喊打喊杀,还成了核心领导层人员。

除去因缘附会一说,他本身还是想在梁山上干一番事业的。

从生辰纲一事上他就知道,自己与晁盖等人是有着共同观念的同道中人,也可能他们有着相同的江湖梦。

而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种平静,让原本十分融洽的梁山兄弟会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

这个人就是宋江。


可以说,宋江是梁山集团招安的推动者,也是一部分人惨死的罪魁祸首。

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宋江,与梁山上其余众人的思想是极为不同的。

那些人都是受够了朝廷的软弱无能,才揭竿而起的。

而宋江作为宋朝封建礼教下培养出来的人,一直把做官当做自己的夙愿,甚至宋江上梁山都是被逼无奈的决定。

反观公孙胜此人,是受了道家思想洗礼的人,他凡事都有自己的主意,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十分明确的,故而他不会认同宋江那一套理论,更不会因为宋江笼络人心的手段就屈从于他

公孙胜一直都是站在晁盖一边的,不然也不会一开始就跟着他入伙。

但宋江来了以后,逐渐博取了梁山上很多兄弟的信赖,威望也越来越高,甚至吴用也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及时雨的称号并不是凭空而出的,这也说明了宋江拉拢人心的手段之高。

只不过他那些笼络人心的手段并不会让公孙胜臣服,他以道人独特的眼光能够看出,宋江和自己并非同路人,也知道他来以后梁山的天怕是要变了,不再是自己下山时想要的那种江湖兄弟共谋大事的感觉了。

宋江自然也知道无法收服公孙胜,但怎奈这道士实在是有些本事,要战胜法术精湛的敌人,不能少了公孙胜。

后来,晁盖被敌人射死,梁山的权力宝座又空了出来,根据众人的推举和吴用等人的支持,宋江坐上了忠义堂第一把交椅。

而公孙胜早就以看望蓟州老母亲为由下山了,走的时候还拿了晁盖给的半盘子金银。

潇洒当如公孙胜啊!


来去自如不受牵绊,道不同不相为谋,贫道走便是。

当时说要走时候,公孙胜说只是回去看一眼便回来,但其实是一去不回。

后来宋江派人寻他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周折,因为他不想回去参与梁山的权力争斗。

公孙胜对自己有着很明确的定位,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环境无法改变时候只能改变自己。

他不贪图富贵,不谋名利,在遇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晁盖时毅然入伙,却又在发现宋江与自己不是同道中人时决然下山。

成年人交友只有筛选,你无法去改变别人,坚持追求自己的信念比迎合他人更重要。

他公孙胜自有他的志向,不做别人手里的刀。


公孙胜出于情义二出山

公孙胜就此远离梁山是非的想法没能实现,费了一番周折之后还是决定出山帮助梁山众人与高廉斗法。

而这次出山却让梁山兄弟着实心急了一把。

宋江要攻打高唐州,但是一直无法战胜太守高廉的法术,而梁山里只有公孙胜有这个实力,为此,宋江采用吴用的建议,派戴宗、李逵二人前去寻找公孙胜。

戴宗之前就来探听过一回消息,但是没有结果,这次是正好碰见了公孙胜的邻居,才知道他住在二仙山。

公孙胜知道梁山的人来寻他,本想故意躲着不见,可还是不忍心看着梁山兄弟们遭受劫难,故而决定再次出山。

其实公孙胜与众兄弟还是有情分在的,他只是不愿向宋江屈从。


因此当戴、李二人来寻他,他早已动心,但怎奈师命难违。

因为李逵不按常理出牌,摸黑偷袭紫虚观,还杀了人家罗真人用葫芦变成的道童,惹恼了罗真人。

后来看到他们也是事出有因又言辞恳切,就不再追究,同意他们的恳求了。

故而,公孙胜再次上山。

师父罗真人在公孙胜临走之时教给了他五雷天罡正法,以此对抗高廉。

公孙胜本就无意功名利禄,肯出手帮助,一是义气,二是命数。

师徒二人都是明白梁山上的争端,也能看出众人的结局不会太好,但是公孙胜号天闲星,本就与梁山有一段躲不掉的缘分,故而再次出山,出于义气帮助众人。


下山又上山,其中的感情变化只有公孙胜自己清楚,背后的因缘之说也只有罗真人看得明白。

因此,在下山时,罗真人还送给公孙胜一句话: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正是这句话让公孙胜得以功成身退,罗真人当真是高人也。

就这样,公孙胜回到了梁山替宋江对抗高廉,用师父教的五雷天罡正法将高廉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高廉刚想逃走就被公孙胜施法取了性命,众人这才得以拿下高唐州。

在梁山好汉大聚义时公孙胜排名第四,担任掌管机密军师,仅次于宋江、卢俊义和吴用。

这在梁山上百号人里可是占据了领导地位,可见他的道法十分精湛,能在若即若离的情况下还能排在核心位置。


就梁山的论资排辈行为而言,公孙胜明明没有明显的站队行为,他甚至都不迎合宋江。

但他就是能排到第四,能够站在梁山高级领导层里面,其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因为他有本事,而且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本事,就这一点而言,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后来,宋江欲带领众人接受朝廷招安,得到部分人支持并且鼓动一番后,梁山好汉们便随着宋江南征北战,替朝廷平定各处叛乱,这里面自然也有公孙胜。

每次遇到众人难以凭借凡夫手段胜出的高人,就是公孙胜施展道法的时机。

因此作为梁山集团中的特殊人才,公孙胜对于宋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没人可以替代他

这全要仰仗他身上的两个法宝,一是法术,二是智慧

法术让他在梁山众豪杰中也能脱颖而出,智慧让他能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遇汴而还”飘然入深山

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孙胜都一直跟随宋江征战四方。

与辽国交战获得胜利后,朝廷又派梁山众人去攻打河北田虎,也正是在这里公孙胜碰到了比自己道行还高的人。

这个令公孙胜头疼的人便是乔道清,殊不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这乔道清本是紫虚观道人,算起来还是公孙胜的师叔。

这回公孙胜没法子了,只得回去找师父罗真人,求他教给自己更高深的道法,也是在师父这里得知了乔道清的身份。

罗真人传授天心正法给公孙胜让他战胜乔道清,还嘱咐他先礼后兵:先招安,若是不降再施法术。

掌握了师父的锦囊妙计和新学的高深道法,公孙胜很快便回到了战场,并通过与乔道清斗法赢得了战争。


在他人的劝说下,乔道清顺势投诚与公孙胜站在了一条战线上。

而后,众人又随宋江征服了淮西王庆,凯旋回到汴京

这时正应了师父罗真人的那句话,“遇汴而还”,即到了汴京就回来吧。

如今已经到了师父让回山的时候,便毅然向宋江请辞,与乔道清一起回到了紫虚观,完成了他作为天闲星的任务,也了结了与梁山的一段缘。

因为没有参与接下来的征方腊,公孙胜谨遵师命而逃过一劫。

这里面也许有天机,但也有公孙胜超然的眼光与他卓越的判断力

公孙胜在梁山那么多奇人异士中还能展现他的与众不同,与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分不开关系。


纠缠世事未必就是有情有义,躲入深山也并非是不愿惹尘埃,世事无常也无定论,这其中有太多的哲学和智慧。

说他是天机使然也好,留退路也罢,总之从结果来看,公孙胜是个聪明人,起码对于看破宋江的事情来说,他有独到的眼光。

而后面的方腊一战也成了梁山众人的滑铁卢,不仅屡战屡胜的战绩中断了,就连一部分兄弟都死于非命。

最终,招安推动者宋江自己也被人谋害,彻底断送了他的仕途梦,可直到临死他也没有醒悟。

想起这群好汉曾在梁山上喝酒谈天、笑谈人生的场面,不由得令人唏嘘。

众人落得这个下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初看水浒,只觉得义字当头,再读水浒,便对里面人性的曲折和时代的没落感到无奈。

公孙胜这个人物在整本水浒中没有占太多篇幅,但却被赋予了很多神秘色彩。

不管其中缘由如何,是天机、还是人算,我们都为公孙胜得以善终而感到庆幸。

他算是半个编外人员,也是为数不多的清醒之人

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他公孙胜只是个仙风道骨的有识青年,是个“既出世又入世”的明白人,是没落时代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他识破宋江招安,谎称回乡探母后销声匿迹,成为水浒结局最好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