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雄黄酒里话传统

2022-10-12 09:06 作者:五月五雄黄酒  | 我要投稿

端午节在中华文化中其实可以称为屈原节,传说为了让屈大夫的遗体不受鱼龙侵食,老百姓以粽子、咸蛋作为牺牲,投入江中喂饱鱼龙;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找寻屈大夫遗体的下落;又传说有老中医拿来一缸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子遗体,其后果不其然浮起蛟龙一条云云。


端午节划龙舟与吃粽子

  和粽子、龙舟几乎完全依附于端午而存在不同,雄黄在中华文化中自有其一席之地。雄黄是道家许多丹药的重要成分之一,魏晋名士流行食用的“寒食散”,又称“五石散”,其成分照葛洪所述,即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在隋唐直至宋元,食用雄黄可以祛病成仙的传说随处可见。宋时《证类本草》指出雄黄“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神仙”。《太平广记》记载蜀人刘无名服食雄黄三十年,大限之日,司命之泰山直符追摄三日无计近身,谓其“顶有黄光”“照灼于顶,迢高数丈”。其余类似某某误食某水或某物,内中满烦坚硬,医者以雄黄服之,吐出一龙或一蛇的传说,更是频繁见诸典籍。


端午节饮用雄黄酒

小时候每到端午,除了准备粽子,父亲总要用雄黄末兑点水酒,用手指蘸着,在家人额头上抹一道。我们做小孩的,还常常被哄着逼着用汤匙尝一口,那矿物粉末的味道,从未让笔者欣喜留恋。余下的混悬液就由母亲细细地分洒在房前屋后,尤其是角落阴暗之处。山区人家,防虫蛇、辟邪气要贯穿整个春夏,端午雄黄只是其一。


雄黄酒额头画王防虫蛇

  然而传统医学也是一个不断自我祛魅逐渐走向科学的过程。关于五石散,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即深斥其祸,认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而关于雄黄本身,《神农本草经》指出其“气寒有毒”,《本草纲目》则谨慎言其药用效果,并指出“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也正是由于传统医家的不断的祛魅科普,把雄黄酒当作一种饮品的习惯慢慢消失,古时制造雄黄酒的技艺如今已经基本失传。目前草本雄黄酒技术在湖北荆门陈家湾依旧保留着。陈氏祖传的两种雄黄酒,一种是以雄黄石(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毒)为原料制作的雄黄酒,称为矿物雄黄酒。此酒会在端午节当天,洒在庭院屋角,以驱邪辟虫;另一种是以杜仲雄花和黄精为原料,取杜仲雄花的“”雄和黄精的“”黄组成草本雄黄酒,也就是市面上的五月五雄黄酒。


五月五雄黄酒正白旗版

陈家湾处于鱼米之乡,容易受到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的威胁,通过毒性很强的矿物雄黄酒,洒在庭院,防止五毒等动物的入侵。而草本雄黄酒在古代的的作用是驱瘟辟邪。端午前后,正是雨季来临,春夏交替之际,人们毛孔渐开,从中医的角度看湿气、邪气往往在此时入侵。古时人们认为草本雄黄酒正好用于在这个时候进补,扶正祛邪,驱除身体里的邪气。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陈氏才一直保留着雄黄酒的传统酿造技艺,而且这个技艺打造出来的五月五雄黄酒还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得到酒业大佬们的青睐。


五月五雄黄酒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当今的中国日新月异,传统正迅速离我们远去。但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时刻保护和延续雄黄酒的技艺。五月五雄黄酒一直在做的,就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尊重和延续中华历史文化。

1.雄黄酒里话传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