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研究检索--审视何为事实

2022-10-12 09:06 作者:黑娃-专利检索  | 我要投稿

我的公众号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04WGX3XgHlBUGKriFCD_Q

大家知道,黑娃我平时是分享实务经验为主。比如分类号选取、检索式构建、位置算符运用、无效检索分析思路等等。

今天聊点我很少会说的话题。算是有感而发。先引一段英国哲学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的话。(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不探讨哲学,只是借用这位哲学家的话,聊聊研究检索时,我们需要保持的态度。此处的研究检索,包括实务技巧研究和学术研究。


我们一般会说,检索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以检索到的目标文件去解决特定的问题,例如无效、侵权规避、技术查新等等。作为目标文件的获取手段,检索是有不小的地位,如撰写之于专利申请文件,律师策略之于专利无效。越是重要的环节越是要思考,如何能做的更好。从这个角度,检索本身就是个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检索就是要不断的审视,哪些检索和分析技巧更能解决不同的检索问题?不断的通过不同的案例、论文、同行交流及自我怀疑去发现这样的事实。


举一些我的和我身边的例子。


1.我对块检索和组合检索技巧的审视

不论处于研究检索的哪个阶段,块检索和组合检索技巧是贯穿一位检索员或说检索分析师的生涯的。通常认为的做法是,提取检索对象关键要素优先进行组合检索,而后可以进行块检索之间的其他交叉组合检索。这样的思路在很多免费的渠道都能找得到,包括从我前两年的讲课视频中也能找到类似说法。

这么多年大家都在说这样的技巧,可见其基础程度。此类做法一般是可以解决很多检索问题的,否则审查员不会一直用,很多业内检索大佬们也不会一直强调。我初学检索阶段也引以为神。
但渐渐地就会发现,为什么有些案子用这个办法解决不了,或者有限时间内,总是有能超越它的更快的技巧?例如哪些特定的技巧?


1)我在文章解读《专利审查研究(第十辑)》--“检索表达式如何体现发明构思”中介绍的词频与临近算符的结合技巧;

2)我在文章解读《专利审查研究(第十辑)》--“浅谈互联网检索”中介绍的推测技术方案来源的技巧;

3)我在文章解读《专利审查研究(第十辑)》--“基于TFTA模型的检索”中介绍的TFTA模型;

4)我在文章浅读检索--马天旗著《专利有效性检索》第三章第三节“检索策略制定”中介绍的探矿式技巧。


诸如此类,均是少见的技巧。

我的理解是,基础技巧就是基础技巧,主要作用是奠基,不是升华。当我们在个案中,无意间利用了特别的手段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不要怀疑,这一定有其可取之处,是值得复盘思考的。没有所谓的一套理论走天下,我更倾向于,时间会带来更多问题,更多问题会产生更多手段;时间催生更难的问题,解决手段也随之进化,不会一成不变。


2.我与学员关于检索手段的探究

初期我不希望他们变成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我,我希望他们有自己的成熟的特别的检索技巧,因此教学初期我只告诉他们,不同的无效案中我是如何进行检索前和检索中分析的。但渐渐的发现有点杂乱无章,因此也会说一些我自己的技巧作为参考。

例如,机械领域专利无效中我以全图浏览为主、检索式构建我几乎不用全文之外的其他字段、检索式构建我很喜欢同句和临近算符、我以对目标文件的画像选择检索切入点、我不构建检索要素表因为会限制我的思路。


不必迷信任何人,谁都可能是错的。以上我的习惯,可能也都是错的。我自己也一直在不同的无效案中审视上述习惯。


我们要审视:

1)他的技巧是基于什么检索目的总结的,是无效?侵权?查新?

2)他的技巧是以多长时间范围要求来总结的,是审查员的个案查新?期限数月之久的FTO?期限长短未知的无效检索?

3)他的技巧是基于怎样的浏览效率来总结的,有人一天50个文献,有人一天1K个文献,他呢?他是在哪些领域的检索中能达到这样的效率?如果我来用,我要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技巧?

4)他为什么用这样的技巧,我实践一下,看是否真的适合我,如果不适合,我发现了怎样的实际问题可以改进,或直接放弃他的技巧?

5)他为什么不用分类号,是不是有些场景下的确不用分类号是更好的?

6)为什么一定要用外文,外文真的是必须的,且没有其他的可替代或更好的外文专利检索手段么?如果一定要用外文,为什么只重视英文?


我教导学员不要迷信任何理论包括是我的。他们做到了。其中一位学员在检索式构建中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不是和我一样基本全文检索,他是推断不同要素可能适合的不同范围来选用不同字段加以组合构建检索式。


我全文检索是求稳,不想漏检,但他的思路是想更精准匹配。且不同于很多人倾向的摘要或标题摘要权要检索,是有选择性的分配不同字段。我当时听了觉得有意思,这样的技巧用的好可能能缩短检索时间,但应该对分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也对检索分析师对不同类型文献的撰写习惯的熟悉程度有更高的要求。我在后来的检索中,时不时也会这样去用,我认为是值得尝试的技巧。


3.关于外文关键词的选取审视

不是说外文关键词的选取不重要,我依然认为在导航类的检索中,外文关键词的选取是重要的,且很多领域仅仅英文关键词是完全不够看的。

如果换个检索目的,无效检索。我实际上已经有超过一年的时间不用外文关键词了。


无效检索是以一种特别的涉外检索,证据不一定会出现在哪,各国文献都是可能去考虑的。但全球这么多语言,如果真要严肃考虑外文关键词的选取,那么英文是不够看的。举个例子,电商领域检索很多人喜欢检索日韩文献,那么日文和韩文关键词的选取,是不是也得如英文关键词选取这般百花齐放?范围一旦广了,德文等等,是不是也得考虑选取?真的有必要?有没有替代手段?这是我当时的不成熟的思考。


解决手段可能有如下:

1)让自己精通八国语(有这精力已经转行了);

2)信任某些翻译工具的直译(人不是工具,不会一定如工具般阐述);

3)只用英文这样的外文进行检索(英文的确覆盖率高,但真的够看么,如果一定要拼概率,是不是也可以想想别的办法);

4)只用汉语习惯进行中文检索(直接完犊子)


第三个手段是大多数人会去用的。我不妄评这个手段的优劣,毕竟不去用就没有发言权。引出来是希望大家多多思考,不必过于迷信多年存在的理论。存在即合理,但存在可能仅仅是合理。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年多以来我也在总结,我有把我的技巧和学员分享讨论。时至今日我不确定自己的技巧是否真的合理,但我近一年来的检索效率的确是提高的,也的确解决了一些,多个团队没能解决的无效检索,从结果上看,应当是有可取之处。既然我都能不用外文就解决大部分问题,我相信是存在不用外文的科学的检索技巧的。


近一年经常有人在不同圈子里说,“XX技巧就是最科学的”,“你这样就是不对的”。甚至有公司、机构在面试时以检索式的花里胡哨程度看待面试者的检索水平。我不知道谁有这样的资格去评论另一个人的检索技巧的优劣,实际上不管是马天旗老师、江钒老师,或是其他检索大佬,他们对于检索都是保持着求真和谦虚的态度,我从没见这些大佬说过类似的话。迷信于某个理论或教条,只会让自己缺少对事实的审视和追求。


检索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应当以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程度去看待检索技巧的优劣。假如一个人不会分类号,完全不会,但纯用关键词组合就解决掉了宁德时代前期轰动行业的维权专利,我相信谁都不会怀疑他的检索技巧,因为他切实的解决了大部分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胜即是真理。


多多审视和求真,少些绝对和偏见。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研究检索的问题。

黑娃

许利民,思博论坛ID“黑娃”

1)景毅检索分析团队负责人、思博论坛版主及检索讲师;

2)知识产权师、检索分析师;

3)擅长无效检索、侵权检索、稳定性检索、公众意见检索、查新检索,有丰富的涉诉无效检索经验,已经手包括化工机械、医疗器械、电商产品、注塑机械等在内的许多领域专利检索;

4)有对企业、代理机构及高校的专利检索培训经验

图片



研究检索--审视何为事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