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万里如虎:刘裕攻灭南燕

义熙五年(409年)二月,南燕军队数掠淮北,引发东晋边境恐慌。
四月,东晋太尉刘裕率军北伐,晋军经江淮运河入淮河,然后溯泗水北上,所率兵力主要为扬州禁军与徐州北府兵旧部。(舟师发京都,溯淮入泗——《宋书·武帝纪》)
五月,晋军沿泗水抵达下邳,弃船,沿沂水急行军北上,进入大岘山山区地带,行军途中避开南燕优势骑兵的同时,不给南燕以战备时间,直扑南燕都城广固,防止末帝慕容超战败逃窜,力求一战制胜。
六月,晋军翻越大岘山,于山口处的临朐城与南燕军展开战斗。
临朐战役参战兵力:南燕军队九万,东晋军三万至五万。战斗初期,万余燕军具装骑兵出临朐城与晋军交战。为对抗南燕优势骑兵,晋军将四千辆辎重车布置在步兵队列的两侧,车辆外侧张挂布幔以防箭矢,驾车者持长槊以防骑兵。两军逐渐投入全部兵力,激战至傍晚未止。刘裕派兵五千迂回偷袭燕军后方临朐城,燕军误以为遭到前后夹击,遂军心动荡、全线崩溃。
经此一战,仅一天,南燕举国主力尽丧,慕容超率残军逃回都城广固。次日,晋军围困广固城,并拒绝慕容超称臣纳贡。
义熙六年二月(410年3月25日),围困了八个月之久的南燕都城广固城破,末帝慕容超被俘,押至建康斩首,东晋收复青齐地区。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北伐,刘裕与前人(东晋桓温北伐等)所作的决策不同之处在于:
1. 计划周详:雨季北伐,河道水量充足,可兴舟楫之便,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却又不拘泥于此,综合利用河道与山区,避敌骑兵锋芒;
2. 战术上的大胆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马镫的发明与冲击骑兵战术的完善,使得平原作战中骑兵对步兵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刘裕集团针对双方优劣,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车阵”战术;
3. 刘裕北府军骁勇善战:经过多次战争杀伐的锤炼,一洗两晋百年来士族门阀怯懦自私、贪生怕死的萎靡风气;
4. 南燕统治者愚蠢的战略:没有实行坚壁清野战术,给了晋军充足的粮食进行长达八个月的围城。
结语:短短二十年,刘裕集团接连攻灭孙恩卢循天师道军、桓玄叛军、谯纵政权、南燕政权、后秦政权,平定了刘毅和司马休之等内部反叛,其军事成就堪称南北朝三百年间南朝政权之巅峰,刘裕其本人也无愧“南朝第一帝”的赞誉。可惜的是,刘裕讨伐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未能平定乱世统一中国,终年五十九岁,后世称宋武帝。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亡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