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和服进武大赏樱另有隐情,大家的争吵都错了
3月24日下午,武汉大学教五教学楼旁,校方保卫人员与两名赏樱花的青年男子发生肢体冲突。目前此事正在调查之中。网络一时间炸了锅。但大家的争议都没在点子上。
争论一,该男子是不是穿汉服被当做和服的乌龙。争论二,学校是不是可以禁止和服入内。就此引出日本侵华和种族歧视的各种争吵。还有说因为没有预约所以不能进入。那是事后岔开话题,冲突的当时保安跟当事人就是以和服不能进入为争论点。然而武大禁止和服入内跟这些原因都没关系。我们一步步来说明,想看答案的直接跳最后。
首先校方有规定和服不能进入,那就是不能进入。对规定有意见可以提出,但是规定修改之前,就要遵守。即便不合理,也不是违反规定的原因,要合理反馈。保安制止学生进入是按照规定,但是没有执法权只能制止。保安的语言和行为有待商榷。具体的隐情我简单的说下大家就明白了。
争议一,当事人说穿的是唐装吴服不是和服。
唐装是唐代汉服的俗称,我在汉服剪影的视频中介绍过唐代汉服的剪影和各个朝代时期的汉服剪影。汉服确实有类似这种形制。但他这个更像是仿日本,而不是唐装。唐代服饰可以参考韩熙载夜宴图的正常服饰,也可以参考清明上河图的市井服装。圆领袍,大袖衫,多重衣,唐代服饰流行的种类非常多,尤其胡服的加入。而他这个花色,没有裤,穿着木屐,就是日本浴衣赏花的刻板印象。像Cosplay高杉晋助。

汉服有哪个画像是大街上的人穿成这样的。有也不是典型汉服,不是能走到聚会上去的。他辩解是唐装的吴服,其实也是不对的。吴服穿着左衽、袖口窄小的紧身短衣,下身穿着短小的紧身裤或作裙,赤足或穿着用稻草、蒲草等制成的草鞋。吴服不是三国的东吴,而是吴地。考古发掘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跟中原地区有明显的区别。中原从周代就已经有了清晰的等级,到了秦代已经非常完备。春秋战国时期,吴地盛行养蚕,丝绸衣服配文身非常流行。后面逐渐中原互相吸收与发展。而日本的衣服本来就是着物。学习汉服是始于汉,盛于唐。
在日语里,吴服有词语的解释。
1,和服所用面料的总称(反物);
2,与棉麻类织物(太物)相对的概念,即丝织物(绢织物);
3,从古代中国的吴传入的技术织的绫织物(吴织)。
我查询这个日语词的起源,找到了故事记,日本书纪的记载。来源于中国三国时期的吴地。指的是手艺和技术。后来发展成和服的面料。和服店一度都叫吴服店。意思就是用中国先进技术做的时髦衣服。这时候日本的吴服就不是三国东吴,而是指代中国。和服有一些分支跟三国吴服有沿袭关系,但是和服本身是大量吸收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汉服。日本书纪记载了东吴来的女工通过高丽,到了日本。还有晋朝的女工,留在日本。吴服这个词的含义存在不同的分支。
卅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於吳、令求縫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麗國、欲達于吳。則至高麗、更不知道路、乞知道者於高麗。高麗王、乃副久禮波・久禮志二人爲導者、由是得通吳。吳王於是、與工女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婦女。——《日本书纪·应神天皇纪》
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狹村主靑等、共吳國使、將吳所獻手末才伎・漢織・吳織及衣縫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是月、爲吳客道通磯齒津路、名吳坂。三月、命臣連迎吳使、卽安置吳人於檜隈野、因名吳原。以衣縫兄媛奉大三輪神、以弟媛爲漢衣縫部也。漢織・吳織衣縫、是飛鳥衣縫部・伊勢衣縫之先也。——《日本书纪·雄略天皇纪》
不过字不同,日本用的不是“吴”或“吳”,而是“呉”。较真的话,和服的元素大量来自汉服。尤其男士浴衣。没有和服标志性的家纹和形制,说是汉服都行得通。日本二齿木屐也起源于中国,小学生都会背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就是木屐。
当事人这套衣服每一个部分都能找到汉服出处,但是凑在一起,仿日本现代和服的成分太重,别说保安了,汉服爱好者也会拿不准吧。
争议二,和服不能进入校园是否合理
原本来说,校园没有理由禁止某个国家的传统服饰。现在是和平年代,冤有头债有主,日本人的罪行应该由每一个战犯承担。中国历史也有犯下屠杀平民罪行的人物,祸不及种族。这是我们外交的态度。武大还有隐情。
樱花本来是中国传到日本的,但是武大的樱花,是日寇先种植的。1939年日寇占领南京,武大被当做司令部。为了长期占领,慰藉伤员,就种了大概30棵树,是从日本运来的樱花苗。1947年,也就是日本投降之后一段时间,有记录28株樱花树开花,都是日本的。1949年,武汉的国军将领张轸被中共地下党策反投诚,保留了所有的日本樱花。到了1973年,日寇留下的樱花就基本死绝了。樱花的寿命大概就30年左右。那时候从上海引入了一批山樱花。而日本在1972年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送给周恩来1000株大山樱,其中有50株留在武大。后面1983年10周年,1992年20周年,日本都赠送了樱花。一直到现在,武大有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共计1000多棵。
如果完全否认中日友好,这些日本樱花就不应该存在,应该只保留中国的樱花。既然已经接受了友好,就没必要再禁止日本传统服装。这些争议都不在点子上。都是自相矛盾的。
武汉大学的规定,隐情在于2002年,有人在樱园出租和服、日寇的军服、倭刀,供那些素质低劣、不知羞耻的游客拍照使用。所以武大直接禁止和服入内,不分用途。这种行为根本不是赏花,也不是中日友好,而是在触碰中国人心里的战争伤疤。属于严重的挑衅行为。武大的禁令,就是要禁止这种行为。
如果管理更细致,可以只剔除这些不当行为,其他游客能够自由的游览。而考虑人太多太乱,不容易管理,禁止也就无可厚非了。也希望武大的管理可以更加高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