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把杀敌、削腐的武器!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是一段历史!
奥斯特洛夫斯基比保尔更复杂,也更真实。保尔是符号性的圣徒,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圣徒,也是20岁就要陷于政治漩涡的年轻人。

——————————————
奥斯特洛夫斯基20岁就是区(中国的县级)团委书记负责肃反工作。保尔在铁路工厂(基辅的乌克兰铁路总厂)任团委书记时再次遇到了冬妮娅,这还是他反对新经济政策后被开除团籍后,回来的职位。
———————————————
爱情可以跨越阶级,婚姻不行。与冬妮娅的分手和再次相遇,我觉得是碍于审核,做过修改的地方。
保尔的哥哥是市苏维埃主席,革命领路人朱赫来是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原型基辅特勤处处长)。保尔在组织内也是青年激进派,删减部分里就是反对派,后被朱赫来召回。基本上,保尔可以代表奥的思想和境遇。
保尔的爱情线里冬妮娅要拆回原型人物来讲:一个是同年玩伴,并没有冲突;一个是疗养时的医生,处于政治漩涡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为医生不是组织内的反而可以交心,二人的分道扬镳有着社会和思想的双重因素。这个时候作者才18岁!1924年,二十岁的作者在确信两人之间的思想鸿沟无法弥合时,作者在信中哀叹“像磁石般吸引人的女性,不应该生在这个激烈的时代”。
远离!在那样的时代,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年轻的老革命。
12岁当锅炉工,14岁执行地下党任务,15岁被捕,同年加入红军志愿军1919年入伍,成为布琼尼骑兵团侦察兵。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军旅生涯:
1919年8月9日,正式参加了红军志愿军部队,并随同部队开赴前线。
1920年4、5月间,在当时的西南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策划下,整补后的布琼尼部队不采用铁路快速运输,而选择越野1000多公里,并在途中与马赫诺作战磨合新兵。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波军第2集团军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1920年第一骑兵集团军再次席卷南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彻底消灭了弗兰格尔白卫军,胜利的结束了国内战争。
16岁负伤退伍。17岁的共青团支部书记(1921年),是共青团19岁的预备党员(1923年)。1924年8月9日,正式加入乌克兰共产党;同年,担任伊贾斯拉夫共青团区委书记。苏联的区约等于我们的县。小说中的保尔柯察金从事的是肃反工作,大概率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个契卡。
暂且,保尔就是尼古拉,加一下buff。20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县团委、情报部门下属、军队履历、根正苗红。
同为乌克兰走出来的勃列日涅夫,17岁 (1923年)入团,21岁(1927年)的县科级,25岁入党(1931年),入伍。勃列日涅夫对比奥斯特洛夫斯基可以说平平无奇。
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再回到书,保尔柯察金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二者几乎不可分。但是,作为文学创作,必然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当时的审核制度的影响。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肯定更符号化,也更圣洁。
作为中国人,可以说和我国早期共产党人一样,具有圣徒气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理想主义者,带有忧郁气质和奋不顾身的精神。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对物质不发达有记忆的人中,有着共鸣,对理想的忠诚高于小资产阶级的爱情享乐追求。
另一面,《钢》是老一辈革命者,反腐化的武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分辨器:
谁在害怕?谁在污蔑?是敌人,是腐化份子。
谁在歌颂?谁在赞美?是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