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2.1 氏族制度

2022-07-12 06:5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氏族制度[i]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下的社会组织。在人类社会刚刚开始时,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一般动物的状态,他们成群结队地生活着,彼此之间还没有牢固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就扩大和巩固了人们之间的劳动联系。这样,由生产资料共有和以血统关系而结合在一起劳动的原始人,就开始长期生活在一起并繁衍下来,形成了氏族。

最初是母权制的氏族,它由一个始祖母领导着,血统关系也是根据妇女来确定。妇女之所以有这种领导权,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中,在原始的农业中,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她们担负着主要的职能,而男子则出没于森林,寻找野兽。”[ii]妇女所从事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iii]的收入要比男子的打猎来得可靠。

  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父权制就代替了母权制,血统关系转为按父系来确定了,氏族的领导权逐渐落到了男子手中。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男子所从事的游牧和较发达的农业[iv]已经在公社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

  氏族制度是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极不发达的生产相适应的。由于生产工具的极端简陋,决定了人们必须集体劳动才能获得极其有限的生活资料,从而只有公共占有、平均分配才能维持氏族成员最低限度的生活,这时还没有可能提供剩余劳动,因而,这里还没有产生人bx人的条件。氏族成员间存在着紧密的团结合作和友好的感情,彼此是平等的,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推选自己的酋长和军事首领。酋长的权力是家长式的,以道德来维持的,他没有强制的手段,也没有特殊的地位。军事首领则仅在作战时有法令之权。氏族的重大事务是由氏族成员大会决定的,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都享有平等参加氏族成员大会的权利,有选举权、罢免权以及决定重大事务的表决权等。这里没有国家,没有bx。

  几个氏族组成一个大氏族,几个大氏族组成一个部落。但一般说来,大氏族之间的联系是较少的。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使单个的人能够从事农业生产时,氏族就逐渐分解为经营个体农业的家庭,出现了私有财产,同时在氏族成员间也发生了贫富不均的现象和经济上的利害冲突,这样一来,由生产资料共有和血统关系所结合起来的氏族制度就趋于瓦解了。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4页。

[ii]《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10页。

[iii] 驯养动物。

[iv] 种植谷物。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2.1 氏族制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