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补贴的浪潮褪去,武装到牙齿的隆基股份上岸了
曾经有段时间,表哥对一些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穷追猛打。
尤其是在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新能源领域,政府补贴可谓饱受诟病。某知名上市电动客车公司,靠着补助,一年生产几千辆电动大巴,就能把股价炒上天,好在业绩稀烂,终于ST了。
但是,表哥认为,一家公司有政府补助并不丢人,丢人的是过度依赖甚至骗补。中国比较大规模成体系成建制的补贴的行业,主要有三个:光伏、新能源和芯片。
芯片的重要性不多讲了,虽然偶尔也出现过骗补甚至造假的情况,但我们举双手双脚支持补贴芯片行业。
新能源补贴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但宁德时代已经初具王者之风。虽然今年略微下滑,仍然是世界顶级动力汽车企业之一。
光伏的补贴已经接近尾声,也有不少光伏巨头梦碎资本市场,在巨额补贴之后,留下一地鸡毛。
如果你看过隆基股份的财报,就会觉得,光伏行业烧掉那么多钱,烧出来这一家霸王龙级别的光伏巨头,也算值得了。
我们不会盲目吹捧一家公司,隆基的财务数据也有它的缺陷,存在一定的风险,稍后详谈。
一、史上最佳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1.41 亿元,同比增长 42.7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41.16 亿元,同比增长 104.83%。其中,来自政府补贴只有1.4亿。

数据来源:iFind,制图:星空数据
隆基的半年报,大概是2020年最霸气的半年报,字里行间,透漏着zhuangbility的语气:从装机规模来看,海外需求虽然受疫情有一定影响,但从出口数据来看影响有限,2020 年 1-5月组件出口达 27.7GW,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业绩新高的同时,公司的存货、应收款等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变化不大,能在疫情期间保持产能全开,证明了公司强悍的实力。
当然了,财务数据可圈可点的同时,部分指标表现不佳。
1、资产负债率升高
从数字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了1个百分点,按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有点大,长短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增加了12.76亿。
2、存货过高
公司存货金额达到了85.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2.1亿元。存货跌价风险比较大,账面存货跌价准备只有7800万,不足存货余额的百分之一。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中,有2.1亿是存货损失,因此不足1%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合理性值得商榷。
3、现金流不佳
2020年,绝大多数公司的现金流都不太好。隆基的净利润虽然创了新高,但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比较差,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只有3.39亿,不如上年同期七分之一。
这个指标,略有吹毛求疵的意思,主要和疫情期间大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有关。
二、研发就是生命
2017年,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做过一个演讲。

看到图中的红点了么?
只需要这么一小块大小的光伏板,就可以满足全美全部电力需求。
这块光伏板的面积有多大呢?大概一百平方英里。
其实,马斯克的梦想,中国人正在帮他实现,不过不是在内华达州或者得克萨斯州,而是在青海格尔木,在宁夏银川。

2020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10.66 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5.2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 858 项。
公司 PERC电池量产效率现已突破 23%,推出了面向超大型地面电站的 Hi-Mo5 组件迭代新品,该产品基于 M10掺镓单晶硅片,采用智能焊接技术,其中 72 型组件功率可达 540W,转换效率超过 21%,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在系统端最大化地为客户带来更高价值。
21%和23%意味着什么?
更低的度电成本。
在大家的想象里,光伏发电主要还是靠补贴上网,但是你可能想象不到光伏发电的成本有多低了。
有投资者向隆基股份提问, 中环股份号称造电成本1度4毛,公司造电成本能达到1度4毛吗?
隆基股份回答表示,光伏发电全球最低招标电价已经低于1.6美分/千瓦时,换算不高于人民币一毛二1度;如果按照建设投资4元/W,首年发电1.2度,70%的15年贷款贷款,25年的运营周期,8%的收益率来计算,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大约是您说的1度4毛,谢谢。
这个1度4毛的成本,几乎可以和煤电抗衡了。
补贴出一个世界级巨头,补贴出全球最领先的光伏行业,补贴出和煤电几乎一样的度电成本… …
这样的政府补助,真的很值啊!
三、光伏的环保安全
许多年以来,关于光伏生产过程中是否环保的讨论,不绝于耳。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动动手就能查到许多专业论文。光伏的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甚至比动力电池发展还要快。
很多人对光伏的理解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对此,表哥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无锡隆基。
该子公司位于无锡,太湖边上,生产光伏材料。

如果是高污染行业,无锡市会同意它在此建厂吗?
四、钙钛矿
如果留意近年来的隆基财报,会发现公司对眼下最时髦的光伏技术—钙钛矿只字不提。
是公司技术实力不足吗?
表哥查了下公司在公开场合的一些回复,几乎可以明确公司有钙钛矿方面的技术储备。
但为什么不宣传呢?
原因很简单。
钙钛矿目前还只是噱头。

优异的数据只是体现在实验室里,量产难度非常大。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