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简说讲记-笔记
点击下字前往课程:

)在这个课程里,醒公将这段话说过三遍:学美国讲人权,这个是有问题的没有?你有你的人权,我有我的人权,好了,这个人权是好听了,但是人权讲到极处就是自私自利。我们要明心见性,怎么样能够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是印光大师讲的,敦伦尽分。这就是最好的人权。《论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一】易之名,含三意
课叫做《读易简说》这个是有课本的,课上主要能讲课本里的图标,课本里的一些内容需要下去自己好好读。这个读易简说是为了能看懂《周易集解纂疏》打下的一个基础课。
周易的研究呢主要有两派,宋朝呢邵康节这是宋儒派的,从王弼孔颖达这一支下来属于义理派。可以和宋儒区分,义理派也可以说是汉儒派的。
有一个着眼点是这样的,先研究汉儒派的,再学宋儒派的就简单。每一个派别都得学的,只不过有个先后顺序好一些。(课里也推荐了一些书有的书是纯义理,有的是义理象数兼有的)
这个课程学完呢,后续会根据一本书叫做《周易集解纂疏》来讲。这本书的源流是清朝时期的惠栋、张惠言等人研究汉朝的周易的注解的方向的基础上,后来有一个李道平再加以自己的理解所写的书。
下面看这个图表

“易一名,含三意”。这是有出处的,出处在易纬《乾凿度》,乾凿度“孔子曰,易者,易也(体),变易也(用),不易也(相)。”
易纬是什么?纬,就是注解经书的文字叫做纬。乾凿度是什么?纪晓岚说乾凿度是战国时的书。郑玄,古人读书都不敢直呼其名,有的说是郑康成那也是他。
我们研究中国哲学,都可从体、相、用三个角度上来说。
)易的体怎么解释?是德。德又怎么解释?

看表,德有这么多意思,是有来源的。《乾凿度》说:易者,以言其德也。光明四通,傚易立節。虛無感動,清淨炤哲。不煩不撓,淡泊不失。鄭康成说:傚易者,寂然無為之謂也。炤,明也,夫惟虛無,故能感天下之動,惟清淨也,故能炤天下之明。未始有得,夫何失哉。
效易:寂然无为,感而遂通天下。就如同天空中的星斗。寂照是一个佛语,但是意思和这里一样。炤哲:光明的意思。未始有得,夫何失哉:《心经》无智亦无碍。这句话来理解本性,从来没有得也就没有失。
总结来说,德就是一种不动心念的,一种全然无私之圣人之心。
)易之用

《乾鑿度》説:「變易也者,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君臣不變,不能成朝。夫婦不變,不能成家。」天地不變,鄭康成注,是就否卦而言。否卦就是地氣不上升,天氣不下降,天地之氣不相交接,所以不能通氣。天地之氣不通,則萬物不生。天地固然不能不變,人倫也不能不變,不變則無作用。
用,就是起作用。易是浑沦一体的太极,太极的用就是分出来阴阳二气。气要运动起来,就是变易。如果是一年四季,就是春夏秋冬得更替呀。如果在一个国家里,就是君王的意见和臣子的意见经常交换,达成一个圆融的统一。
)易之相

《乾鑿度》解釋第三義説:「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鄭康成以為此義就是《繫辭傳》所説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为什么要讲不易的相是位呢?
易的相,一定下来,就是不轻易改变的。比如说在一个家庭里面,以前的规矩客厅里面是没有给孩子的座位的,当客人来了,父亲叫孩子出来了孩子才能到客厅上来,到了客厅没有座位得站着。这个位就是固定的不会变。一个国家的君王得坐北朝南,臣子坐南朝北,这也是不会变的。一个人,白天工作学习生活,晚上睡觉这也是不会变的。如果你昼夜颠倒就是改变了了易的位置,损伤了身体,还自己不知道。
尤其是伏羲氏制定八卦所确定的伦常,这个也是不会变的相。
我们不能乱了伦常的相,相乱了,心就定不下来,就会越来越乱。守住相才能入定。
必须要把这个体用相弄明白,将来学到每一个卦的时候才知道它的本义在哪里。
【二】太极

太极是什么?太极是易的本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太极是没有边界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用《楞严经》来说就是:清静本然,周遍法界。意思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清静本然的。
太极“是生两仪”?这里的生,并不是生命的生,生命有生就有死,但是太极是不会死的,这里的生,当成现来解释。
两仪?孔颖达解释说,仪,容也。还没有显露出来固定的形状的。一个人的仪容是会随时变化的,但是却有一个固定的框架。
六十四卦怎么出现的?在系辞下传中讲: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因三重六从而得来六十四卦。
图表中的何氏,说的是何楷,他注疏了一本《古周易订诂》。他说的这段话有一句“八卦之列既成,则无穷之相具”。意思是说,宇宙万有一切的相,都包括在八卦之中了。八卦是什么呢?孔子写了十翼,十翼中有一篇说卦传,就是专门介绍八卦的。

【三】经传是什么?

十翼是孔子写的这个都没有大问题,但是其中的说卦、序卦、杂卦因为在汉朝时并没有流行,所以有些人是认为是伪作。但是世间的很多书都是这样一时找不到后面突然找到了。比如说佛经那个《成唯识论》就是突然找到的。
十翼是哪些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转。
上彖下彖什么意思呢?文王写的叫做系辞也叫做彖辞。周易呢分为上下经,上经是乾坤到坎离(三十卦),下经从咸恒到既济、未既(三十四卦)。因此周文王写的彖辞也分为上彖辞下彖辞,孔子写的这个叫做上彖传下彖传。看注疏的时候有《象》曰,《彖》曰,没说这是传,但这就是孔子写的。
上象下象就是解释每一爻的意思的。周公写的叫做象词,孔子写的叫做象传。象有大象小象,大象就是在彖辞后面的,小象就是在每一爻后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大象。
系辞有上系下系。系辞传就不是随着经文,因为这部分内容太长,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分为上下两系。
文言就是专门研究乾坤二卦的。
说卦说的是八卦的象。
序卦说的是六十四卦的顺序为什么要这么编。连山易归藏易的顺序就不是周易这个顺序了。
杂卦就是说相反的两个卦,比如说否和泰这样的。
在孔子之前的呢?伏羲氏演八卦这个所有人都没有问题。到底是谁重卦让八卦成为六十四卦,这个有四种说法了(见上表)。孔颖达认为王弼说得好,认为是伏羲不仅演八卦还作六十四卦。根据在呢?在孔子写的系辞传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这就是说,八卦是六十四卦的小成,伏羲氏不仅仅推演了八卦,太极,两仪,四象,乃至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他都推演过。这个想法是对的,至于每一个卦下的系辞,这是周文王写的。至于每一爻的爻辞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写的。这个观点是马融、陆绩为首的讲法。孔颖达也觉得他们两个人说的对。
【四】

孔子把他注解的周易传给了小自己几十岁的商瞿。商瞿后面又收了弟子,就这样传了六代,传到了西汉田何的手里。田何收了很多学生给他们讲解周易,其中有成就的有四位,如图。
王同有成就的弟子有六个人,杨和,墨成,孟恒,周霸,衡胡,主父偃。其中的杨和有一个弟子叫做京房。有两个叫京房的,这个不是后面的那个。还有个学生叫做司马谈,司马谈是司马迁的父亲。
京房把这一脉的周易传给了梁丘贺,这个梁丘贺后来又拜到田何下面的田王孙门下学习,都是这同一个人。田王孙的老师叫做丁宽,丁宽是谁呢?丁宽曾经在梁孝王的手下当将军,功劳很大,吴楚之乱就是他平定的,他写了一本教学生学周易的讲义《易说》,据说有三万字,那个时候写三万字很了不起。你看,这个丁宽不仅和田何学习了,还向和他同辈的周王孙学习,因为周王孙懂得一些古易,就是更古一点的易。
田王孙有三个弟子很出名,除了梁丘贺,其中的孟喜格外的注重灾异之说,就是专门研究易来预防灾难,因此他虽然师从田王孙,但是后来自成一派。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能力呢?原来当时田王孙去世之前,只有孟喜在他身边给他送终,田王孙躺在孟喜的膝盖上,弥留之际拿出来了一本有关阴阳灾祸的书传给了孟喜。所以孟喜独得了田王孙的别传。
孟喜有没有徒弟呢?可能是有的。后面有一个焦延寿,他说他就是跟孟喜学的。焦延寿的徒弟叫做京房。这个京房原来不叫京房他是改名字的,他原来姓李,非常精通音乐中的吕律。吕律就是校准音乐。尤其是他精通灾变之说,因此汉朝皇帝格外的重用他。虽然京房说他的师父是焦延寿,焦延寿的师父是孟喜。但是刘向在总结的时候,他说孟喜这一支并不是传自田王孙,而是另有异人传授。
后面还有一个费直和高相这两个人没有在皇帝身边当官,所以说传于民间,也就是说以上的提到的那些人都是在皇帝身边当官的。
下面说一下为什么不专门研究京房易?京房易现在还流传的有,研究进去了占卜非常的准的,你走在路上说这条路要出问题,很快他就出问题。为什么不专门研究这个,这个研究了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学周易的目的是为了学圣人,为了把自己的明德,把自己的天性开发出来。把自己的明德天性开发出来之后,看着世间有生有死,什么问题都在变化中解决。比起京房那种看哪哪都是灾祸,他那都是小伎俩。
京房后面因为太得到皇帝的信任,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嫉妒,其他大臣无中生有把他诬陷。京房再多大的本事,还是被异党给害死了!有什么用?占卜,看相,看风水的作用太小了,死到临头还不能明哲保身。就好比雪公的一个比喻,拿一块金刚钻去换一颗糖果吃。
【五】推荐几本参考书

以下四本都十分有代表性。
周易正义。这本书废象数,不是完全的废除象数,而是废除一些复杂的象数。因此不仅说了义理,还说了象数。学了这本书就可以明白《周易略例》“得象而亡言”“得意而忘象”,得了象,那些言语都可以忘了;得到了这个象的意思,象就可以忘掉了。就像《金刚经》里的比喻,经书只不过是竹子编的筏,你上了岸那个筏子就可以不要了。
周易集解纂疏。唐朝李鼎祚的集解,清朝李道平做的纂疏。
周易集注。明朝来知德的著作。虽然说是集注,但是他自己的阐发很多。尤其是对于卦与卦之间的错综,用这个方法来解释周易。来知德在四川的山区里用功三十年,三十年不出门,才完成这本周易集注,这是很不容易的。
古周易订诂,这本书比来知德晚,在明末的时候何楷写。何楷号何玄子,他是按照费直的次序,恢复经是经,传是传。现在这本书台湾书店很难找,图书馆能看见,四库全书里也有收录。这本书兼采象数义理,就是包含了邵子这一派的。
【六】

先看八卦形体。尚书洪范把上卦叫做悔卦。下面的三画叫做下卦,尚书洪范把下卦叫做贞卦。
两体卦象。八纯卦就是我们背的八宫卦歌里就是了。五六重卦什么意思呢?六十四卦减掉八纯卦就是五十六重卦。
))说到五六重卦都是纯卦消息变化而来。消是阴爻把阳爻消掉,息是阳爻把阴爻消掉。一直消,乾卦会一直消到坤卦。
))坤卦为十月,十一月是复卦。生机就生生不息起来了。到了一月份,我们说三阳开泰就是说下面的三个阴爻都成为阳爻了,也就是成为地天泰卦了。
))七月是否卦,有什么启示呢?主要的万物七月以后都不生长了。
学消息卦有什么启示呢?万法无常,凡是变化的东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心,也就是太极。我们一般人,从太极生出两仪之后,就是临事总是会走向两级相对的想法,我们普通人把变化无常的假象当成这世上的真相,把假象当成真相就有了痛苦,把假象当成了执着为真实法,就有了痛苦。比如说我钱多我就是富有的,我钱少我就是穷的,把自己的观念完全建立在假象上面。还有社会地位,这也是假的。圣人就不是如此,比如尧舜禹,他们的地位说让就让,他们在位的时候,管理任何事情都是让自己的太极与他人一体。学了这个之后就要明白,凡是真的就不能改变,凡是假的都可以改变。凡夫俗子,不懂什么是真理,自始至终都在假象上面去阴阳消长。一旦觉悟,假象就不能束缚你。
互体之象。什么叫两互?什么叫连互?如图两个例子。为什么要学互体之象?这就其实我们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现象里面包含的东西多得很!我们在日常中要避免听信一面之词,看见一个新闻案子,能不能不止从司法的角度来说,还可以从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三画卦是不说爻的,说一画、二画、三画。只有六画卦是爻。爻有四种,又可以简化成两种,一是阴爻,二是阳爻。
什么是爻变之卦?九变成八,六变成七。“周易以变为占”,我们看周易的时候不是说用九就是用六,九和六是会变的,七和八是不变的。因此易经里面所有的爻辞都是九和六,意思就是这些都是会变的。
之卦是什么?之卦也就是变卦,是蓍草算卦的时候算出来哪个爻会变。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要注意读法,比如说,占到了观卦的四爻变,本来是个老阴,变成了少阳,念做“观之否”。
三才六位。三画时,中间的一画代表人。六画时,“六画中二人”上下二天地”学三才六位有什么用?比如说乾卦的爻辞在三四爻的时候就称君子,五六爻就是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了,一二爻就是潜龙勿用,见龙在田。
六爻每一爻都有位置的,按照乾凿度来说:初为元士(读书人),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这就是为什么乾卦的上九亢龙有悔,因为这龙已经做祖宗了,到了宗庙里面去了,什么也做不了了。

【七】

我们学汉易的,会花功夫在义理上面,是有源流的,上文已经花篇幅讲过了是从王弼,到孔颖达,这样的脉络。
要看懂汉易的注解,有这么几个概念要明白。
第一个是卦气。卦气是根据易纬《稽览图》而来。这部分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四正卦和六十卦。四正卦是东南西北,也是春夏秋冬。六十卦就是每个月五卦,也就是一个卦六天加七分(见笔记最底端),分配到十二个月里面,一年每一天都由六十个卦当值。
)其中,每个月的五卦,又分为五类,辟、公、卿、夫、侯。第一类是辟卦,每一类有十二卦。
十二消息卦。前面说到的十二辟卦,也就是十二消息卦。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样是为了观察这一年的气象。对中医来说,预测了气候就能提前准备好应对一些疾病的对策。对针灸医师来说,气候时间对于扎针的疗效也很有影响的。比如说扶阳抑阴,一年的阴气什么时候起来呢?在五月的夏至日,阴气在地下发动了,阴气发动了,阳气就被消了,就是天风姤了。到了十月份变成纯坤了,有没有把所有阳气消掉呢?没有呀,到了十一月的冬至日,就开始“乾阳息”了。就是汉易讲的“非伏”,从正面的来看是坤,是一片阴象,但从反面看就是乾,这并不是消了,而是隐了。
)汉易注解“履霜坚冰至”,什么意思呢?五月份无论是台湾还是内地都很热的吧,但是学习了周易之后,看到五月的地下有一点点的水结了霜气,那么就看到了未来大地上的一片冰雪。从一个因就看到了果。
)这有什么启示呢?你教一个小孩子四书五经,哦!这是好现象。你不教孩子这方面的,不好啊!小孩子理解不了,但是你得把好的种子种下去。

第三个是爻辰。爻辰是什么呢?是把十二地支分给了乾坤。“乾纳子寅辰午申戌,坤纳未酉亥丑卯巳”。看上图,图中的郑氏就是郑康成啦。爻辰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时辰里面包含了吕律。吕律中,阳爻叫律,阴爻叫吕。子,就对黄钟,是阳律,是十一月。丑,对大钟是阴吕,是十二月。
)为什么对这样的月份呢?这其实是葭管飞灰法定的,就是将葭管埋在地里头,葭管里面灌满草木灰,每到一个节气时,就会有不同长度的葭管里的灰飞出来,同时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最初音律和节气的关系就是这样定的。
)古代呢没有血液仪器来测你的血统。但是可以用声音来检查你本来应该姓什么。汉朝的京房他本来姓李的,但是他学了音乐测姓氏之后,他一测觉得自己应该姓京才对,于是他就改名京房了。古时候华佗、扁鹊都有听声的神通。
)关于爻辰。郑康成的理解和乾凿度的有一些不同。乾凿度:“乾阳耶,坤阴也,并治而交错也。”意思是这个月是阳,下个月就是阴(京房也是此观点)。郑康成:“乾贞于十一月子,左行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未,右行阴时六。”
下面是第四个,纳甲。与爻辰将十二时辰纳入十二地支类似,纳甲就是把十天干纳入八卦中。“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
)爻辰图这个怎么看呢?甲边上有行字十五日,意思就是说一个月中十五号阳是圆满的。乙边上有个二十九,意思是二十九号阴是圆满的。然后呢,初三,十六分别是庚辛,也都挺好的。打坐修炼的时候,就最好在这四天内,按时辰采日光或者月光。看汉儒的注解,因为那个书里面总是举这样的例子。
下面讲第五个,升降。荀爽说:“一卦六爻,爻位有六位”。意思就是说每一个画都占一个位置,比如说九二,九二要上升,就要上升到第五位上去。如果说五位上已经是阳爻了,九二就升不去了。假如说六五,那么就要降,降到六二去。
)《左传》中记载了一次卦的升降。“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 天之道”。大体意思就是皇帝的德行很好。符合九五君王的做法。
下面什么是旁通呢?“阴阳对之”。之,往也。阴到阳的地方,阳到阴的地方。来知德呢,把旁通称作错卦。
最后一个讲一下什么是八宫。“乾坤生六子”。就是八口之家的意思。
)有一个“八纯生五十六”什么意思呢?就是从一爻衍生出来的,初爻一变,就是一世,二爻变是二世,三爻变是三世,一直到上爻,上爻变不动,其实就变到五爻变了,然后再回来,回来有一个原则叫做“上爻不变四返”。返回来的四爻叫做游魂,反到下三爻叫归魂。看这个图,就是说乾卦不能像十二消息卦那样变成纯坤卦了,还要遵循一个“上爻不变四返”。
)八纯卦,每一个纯卦都有七个宫。“八纯生五十六”就是这个意思。
游魂归位这个给我们什么启示?美联社报纸上有一则故事,日本有一个小孩子发现了一只长着人面的螃蟹,他立马就知道这个螃蟹不一般,于是把螃蟹交给了水族馆。水族馆后来把这个螃蟹解剖了,结果发现这个人脸不是画上去的,是真的,不仅壳上有,肉里面也有,是真的人面!左传里面记载大禹的父亲鲧,他是一只黄熊精。
【八】

天太极图呢,是从陈抟传出来的。陈抟传给种放,种放传给邵子。种放还有弟子叫做李溉,李溉再经三传,传给了刘牧。刘牧将上图发扬光大到今天。
)学太极有什么其实呢?在战国时期,齐桓公重用管仲,齐国成为一方霸主,陈国的对齐国称臣,公子陈完到了齐国来当大臣,改姓田。因为田家非常有才华,得到了齐国重用,但之后田家篡位,齐国成了田家的了。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情况呢,因为没有见微知著。当我们学了太极之后,明白了自己的本性应该如此,看到一个坏人之后,你不会像以前那样狠他们,因为他只不过是沾染了习气多一些,人人都是有太极的,看谁都是圣人。不管人世间有多坏,会发生什么动乱与灾难,我们都有一颗清净的心,保住自己的人格。不学太极呢,跟着别人学好学坏不能做主,那太悲哀了。
)我们的身体,印度说地火风水,中国将金木水火土。其实呢,到了这些东西一分散,四大分散,五行分散了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到哪去?以及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今天是一个想法,明天是一个想法,这就是第六识,第六识是生生灭灭的。
看河图,也就是右上的那个图。为什么北六一在下面呢?因为君面南的缘故,坐北朝南,因此把这个图画在地上就是北在下面了。学河图要记住从一到五是生数,从六到十是成数。
)河图上面有五十五个点点,代表天地之数,为什么用蓍草算卦的时候要用四十九根呢?因为要去掉一个一卦六爻,留出来爻位,五十五去掉六,用四十九根蓍草才求卦。
看洛书。洛书来源于《洪范》“戴一履九”的话。洛书源于大禹治水时天降异象,后来洛书就秘密的传于皇宫之中。后面到了商纣王,商纣王时保管洛书的是商纣王的亲戚箕子。箕子参悟洛书,得出来洪范九畴,之后周武王诚心诚意的向箕子求教,箕子才把洛书给了周武王。
)洛书上面共有四十五个点点。系辞传和乾凿度都是洛书的四十五个点点是来自于河图的,为什么呢?有一个“三五之变”,三五之变是什么呢?就是天上北辰呢有一颗星叫做天一。天一这颗星统管八方,一年会出来巡视八宫两次,其余时间都正居八宫中央。这样加上天一的宫,就有九宫。洛书就是有九宫,五在中间不变,横竖相加的和都是三五的得数十五。
)说到河图和洛书,在朱熹之前,河图洛书和今天刚好相反,因为刘牧宣讲河图洛书的时候,说的河图四十五点,洛书五十五点。后来邵子的河图洛书和刘牧的刚好相反。朱熹收录的时候,他认为邵子的要对一些,因此刘牧的这个学说就不再盛行了。
有这么几本书注解河图洛书的书可以研究参考。第一就是邵子的《皇极经世》,第二周敦颐写的《通书》(通书提出来一个无极,就是一个空圈圈),第三个《易程传》(这本书走的是义理派),第四个是张载的《太和叁两》,朱熹的《周易本义》《周易启蒙》
上面的都是主流研究河图洛书的。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观点可以参考的。元朝的陈应润的,他结合参同契研究认为,河图洛是炼丹的学问,并不能作为研究周易的东西。清朝黄宗炎,批评河图洛书如果是周易中的话,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周易没烧,可是可图洛书还是没有传下来,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并不是周易的。清朝胡渭,河图洛书就是古代炼丹家的东西,即使能拿来研究周易,那么也是小道。以上三个人都有著作流传到今天,因此详细介绍了。
【九】

折中是什么意思呢?折中是司马迁对于孔子的评价。因为孔子把他之前的学问都做了评价,我们后世的学问也都以孔子作为标准,因此孔子的学问有一个折中的作用。
【十】

普通人不知道有真心,还以为虚妄心就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干屎橛,麻三斤。干屎橛怎么有真心了?相有体无,圆融一体。
我们事件遇到的很多事,就像大海中的波涛一样,你争取到了波涛的顶端,很快波涛就落下化成泡沫。我们普通人做大官是一个心理,做小官又是一个心理,心理总是随着外界起起伏伏。这种俗气俗见,就是不通达。很多人急功近利,殊不知就像秦始皇一样,功业刚刚作成,立马就会失去。
【十一】

《系辞传》“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这一个主题观象玩占的意思就来自这里。
乾的卦辞元亨利贞。
元是什么?元下面的两画写在一旁,就是仁。元和仁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人他对待任何人都以同情心,他这就是仁,换句话说,他的元气就是很好的。
【十二】

系辞下传说:易之为书不可远。这里的书并不是说的易经。而是说的伏羲氏的时候画的卦为书,那个时候比黄帝还前,还没有文字,书就是卦爻。不可远,远读四声。为道屡迁,就是我们依照着卦来看,卦总是变来变去的。
【十三】

精气为物。七八木火用事这是来源于洛书的。
游魂为变。九六金水用事,也是来自洛书的。
原始反终。反终,就是从现象回归到本体。研究古代的文法,生死是一个,死生是一个,这两个意思完全不一样。生死是普通人,死生是活过来了!孔子云:“死生如流断”。普通人的生死都是虚妄的,但是圣人能够返璞归真,也就截断了生死,而变成死生了。
【十四】

点下面蓝字看:
再附一个:

【十五】

在形质以上叫做道,在形质以下的称作器。这样分有什么用呢?这样的话,道和器其实是分不开的,都离不开形质。也就是不离不散。
这个不好懂的,不过有一个例子,就像水波与水。我们普通人呢,看到了波浪,以为波浪就是水。比如说看到大海,其实没有人看过大海的整体的,我们都是看到大海的表面的海浪就说这是海。这是“执相遗水”。相,是有生灭的,是高高低低起伏不定的。
【十六】

极深就是说,一定要一层一层的往深处去研究。就好像前往真理的目标之前有一座大山,进了大山之后里面的小路的分岔路口,用周易能够给你指明真理的目标在哪个方向,但这条路是极深极幽微的。
研几就是说,当我们想要研究一个东西动念执着于相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是几了,只有在想要研究一个东西还没有动的时候“寂然顿无”的时候才叫做几。做研究要研究事物的本体,不要研究相,叫做研几。
【十七】

比如说坤卦是六笔画成的。乾卦是三笔画成的。巽卦是四笔画成的,因此是长女。同理偶数笔画化成的是女,奇数笔画化成的是男。
【十八】

选修九卦是孔夫子选的,列在系辞下传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九个卦呢?这九个卦就是孔子告诫出在困苦环境中的人,一旦遇到了困苦艰难的时候,按照这九个卦的指导,加强自己的修持,就能够正确的面对苦难。
根据孔颖达的十三经注疏的周易正义的说法呢,这每一个卦都有三段话,第一个就是总说九卦的作用,第二段讲九卦的才性,也就是从相上来说个性是什么,第三段讲的是位,应该在什么时候用。讲法呢,先把所有的第一段讲完再讲第二段,再讲第三段。
履。天在上面,泽就是比一般的低还要低的,这样的一个符合自然界的天尊地卑的象的卦。这样是比较稳定的。放在社会上,这个社会违背公众意愿的事就少,就比较安定。放在每个人身上呢,要践行一个礼,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比别人低一些,我们为什么要姿态低一点呢?因为这样自尊自大的骄傲之气就能少一点,就能更加的接近修持的真我。履,德之基。
谦。大山跑到地的下面去了。能够屈居人下,能够处处让人,就是谦。谦为什么是德之柄?柄就是吃饭的勺子的那个柄,就是扫地扫帚的那个柄,没有柄就不能做事。我们做任何事,对任何人,心里都不要自满要谦虚。谦,德之柄。
复。反复其道。德之本。
恒。君子以立不易方。易就是乾,方就是坤。恒这个卦就是坤四到了乾一,乾一到了坤四。这个卦的启示是守道要坚固,守之不失。恒,德之固。
损。上面是山,下面是泽。山是停滞不前,泽是人的欲望。沟壑难填,欲望无尽。懂得止损。损,德之修。
益。上风下雷。风雷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就像君子遇到错误就能改,他的德行一天天的充实完善。而且风和雷的速度很快,这就是说我们遇到了做善事的机会,一定要立马抓住,不要说犹豫一下,犹豫一下就不好了。益,德之裕。
困。上泽下水,水肯定是很危险的,但是兑却是喜悦的。为什么家庭问题很难解决呢?因为成员之间彼此不懂,有不了解的地方,但是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个时候假如有一方能很愉快的接受对方的道理,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困,德之辨。
井,德之地。
巽,德之制。制就是制度,号令。号令的实施就要像风一样快。
讲一下选修九卦的第二段。
履,和而至。履卦的每一爻反过来,就能写成谦卦,这说明履卦和谦卦是相旁通的。我们为什么要从旁通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研究世间的万物不是从平面的角度的,看了一面之词也要看他的反面,去多方面的了解。履卦的上卦是乾,反过来呢是坤,乾与坤,这就有和了。和而至就明白意思了。至,至就是不刚也不柔,恰到好处。
谦,尊而光。谦卦这个卦根据前人的注解,以九三为主。九三退居在三阴之下,韬光养晦,而让别人彰显出来。来知德注解:“自卑而愈尊,自晦而愈光。”
复,小辨物。复卦的象就是一片阴暗中的一丝光。
恒,杂不厌。就是男女经过礼的程序之后皆为夫妻,从此之后互不相厌,就是恒。
损,难后易。根据前人的注释,损卦是从泰卦而来,泰卦的第三爻和第六爻交换位置就成了损卦。这样一来,损卦的阴位给了阳爻,阳位给了阴爻。损卦给人感觉很难,但是一颠覆过来呢,山泽就变成了风雷,风雷益。把艰难的境界转变过来之后,就变成了容易。损卦有什么启示呢?我们普通人呀,一遇到事情,在贪欲的恶习的影响下很难有不动心的,与人交往遇到那些不讲理的人,很难有不生气的,这就是难,但是你克制自己,修行自己,处处让着别人,转变了你的难的境遇,与人相处就由难变易了。
益,裕不设。外卦是巽,巽为长,长就是裕。设就是布置出来。天地万物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让所有的生命去享受它,而不去自私的收藏起来。人人都可以得到益。
困,穷而通。是由否卦的上爻与第二爻交换位置得来。说卦传里面说坎为通,坎卦虽然是危险的,但是一片大河找对方法通过,也就不是困难了。
井,居而迁。井卦是从泰卦来的,初九到了第五爻。虽然居住在井周围的百姓搬走了,井还是在这里有能力继续惠及将来搬来的人。
巽,称而稳。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正面解决不了,就要想办法从潜伏,从另外一面,绕个圈子来解决。做事情不让人知道,行阴德,这也叫做隐。
下面讲一下第三段:
- 履,以和行。“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贵。规矩是不能破坏的,但是我们用的方法要讲究和气。
谦,以制礼。孔颖达说:“性能谦顺,可以裁制于礼。”
复,以自知。系辞传:“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说颜回很贤能,如他有一点不善的念头,他没有自己不反省不知道的。知道之后,他就绝不会再犯。
恒,以一德。“从一而终。”
损,以远害。把自己的怒,把自己的不接纳别人的道理的姿态减损减损。
益,以兴利。荀爽:“天施地生,其益无方,故与利也。”
困,以寡怨。“困而不滥,无怨于物。”穷困的时候,绝不干扰别人,保持自己的人格不要丧失,绝不使用不正当的手段。
井,以辨义。“施而无私,义之方也。”
巽,以行权。“权反经而合道。”把人引导到道上的方法是不合乎经的,比如老师要讲课,完全照搬经文,大家都听不懂怎么办呢?就要用现在的话,用现在的科学知识,社会人文来讲,大家就懂了。
【十九】

学习了选修九卦,然后再学习十二消息卦,就容易一些。
丰卦的彖传讲:“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前面已经讲过,除掉乾坤坎离,其余六十卦分配到一年里,每六天七分一个卦值日,也就是当令。六十卦里分为五类,有君(辟)、公、卿、夫、侯。其中的君就是这里的十二消息卦,也叫做辟卦。
现在说的是十二消息卦一卦六爻,合计七十二爻分配到一年里就是五天一候,七十二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