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作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校形式与政策课作业,无时政相关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60个字,十个坚持,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以上十个方面,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今天,我想结合一下我个人的浅薄认识,来谈谈我对其中两个“坚持”的心得与感悟。
“坚持胸怀天下”
在《歌唱祖国》的一个版本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其中就蕴涵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旨之一,而今天十个坚持中的“坚持胸怀天下”,正是对国际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马克思恩格斯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至今回响不绝。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
资本主义是一种国际力量,各国资产阶级之间尽管存在诸多利益纠纷,但在镇压无产阶级革命时,受阶级本性驱使,往往自动结盟。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每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把自己的斗争利益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结合起来,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各国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才能推翻剥削制度,求得社会解放。
放眼世界历史,我们看见国际主义的践行产生过辉煌的画卷,也经历了巨大的挫折。西班牙内战中勠力同心的国际纵队可歌可泣,但其最后的失败也令人叹息。以苏联为首的赤色势力一度燃遍全球,但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腐化、分裂、乃至死亡。
在今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不搞马克思主义,大多数人不信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我们在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要继承并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坚持理论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面对21世纪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作为大学生,除了认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历代领导人的指导思想之外,还应当关注和学习国外优秀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长期马克思主义的长期实践和发展中,西方也涌现了众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匈牙利的卢卡奇,法国的阿尔都塞、巴迪欧、朗西埃,斯洛文尼亚的齐泽克,意大利的葛兰西等等,他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坚持理论创新,也应当关注这些理论家的学术成果,继承其精华,并且与当下时代背景、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贡献鲜活的生命力。
有人认为这项工作过于艰难,超出了我们普通大学生的能力范围。但殊不知早在马克思主义初创时期就有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狄慈根,和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一位制革工人,中学二年级后便辍学在家劳动和自学。就是这样一届布衣,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位哲学家。他独立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竟然自己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都对他称赞有加。
狄慈根著作的译者写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有很好的学习条件,有大量的马列著作中译本,有集体的学习方式,不担心生活问题,能够做到学用一致。从这方面说,我们将比狄慈根学得更好些,将会产生出许多比狄慈根更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因此,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志者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坚持理论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