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 浪 观 察 法 (纲要)
王齐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在实践中感到不好掌握的大致有五点:1、“千人千浪”。2、延伸浪。3、浪与浪之间的幅度比例关系有时不适用。4、动态下波浪级别的认定。5、适用的领域有限。
能否改善这几点,让波浪理论更容易掌握些、适用的领域更广泛些呢?本人对此做了一点探索(设想),盼望大家共同探讨。
目 录
一) 波浪的涵义、结构
二) 波浪运动的物质基础
三) 波浪运动的过程
四) 浪与盘整的相互转化
五) 过程标准化
六) 新式通道
七)上证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共同的运动规律
八) 波浪运动的一般规律
九) 观察波浪的目的
一)波浪的涵义、结构
这里所说的波浪,是指采用类似时间序列方式表示的线段运动,即使用特定的等间隔的单位,将数值按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线段运动。它包括方向、浪、盘整、历程等内容。“方向” 是指上、下运动的线段;“浪”是指幅度较大的线段;“盘整”是指幅度较小的线段,狭义可理解为“波”;“历程”是指依次排列的单位集合(当特定的单位用时间表示时,则称“历时”)。在波浪的构成中,浪和盘整是基本的内容,是支撑波浪运动的框架。示意图附后。
将浪定义为从波谷到波峰、或从波峰到波谷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就为“延伸浪”留下了口实,例如无法阐述浪与盘整的辩证关系。
二)波浪运动的物质基础
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外力与内力、大力与小力、推力与阻力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事物的运动过程表现为时起时伏的状态。波浪运动就是"抽去"了具体事物的内容,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事物运动。当各种力不平衡、能量处于释放状态时,就表现为浪;当各种力平衡、能量处于蓄积状态时,就表现为盘整。离开了具体事物的规定性谈论波浪运动就会无理。
三)波浪运动的过程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在波浪运动过程中,浪不断的上下运动,盘整则不断的阻碍浪的运动,从而形成一对矛盾体。在这个矛盾体中,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作用,因此人们的注意力常常放在浪的方面。正是这个矛盾体推动着波浪的运动。所以只要紧紧抓住这个矛盾体就完全可以避免千人千浪的情况,避免僵硬的幅度比例关系,使波浪运动规律适用的领域扩大。
升、跌做为波浪运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只是次要的矛盾体,它局限在浪的领域、在浪的运动过程中的矛盾体。将其做为波浪运动过程中第一位的矛盾体,就容易忽略性质上的区别,因为升、跌虽然方向不同,但性质相同,都是“浪”。对于性质的忽略必然要影响到数浪的准确性。
四)浪与盘整的相互转化
从形式逻辑的观点看,由于浪与盘整的区别是幅度的大小,因此盘整叠加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变成浪。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在不同的条件下比,浪也会相对的变为盘整。我把这种情况称为 “盘整变浪” 和“浪变盘整”,简称“PBL”和“LBP”。
“盘整变浪”和“浪变盘整”在传统的波浪理论中从未提及,是造成“千人千浪”的重要原因。
浪与盘整的相互转化,有助于我们在动态的情况下、在纷乱的变化中识别浪和盘整,进一步提高数浪的准确性。
五)过程标准化
在观察波浪运动过程中,对概念、形态、要求、方法、原则、规律等对象,都要实行标准化。标准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对过程进行比较和判断,就越容易掌握波浪运动,就越容易杜绝众说纷纭的情况,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
六)新式通道
传统的通道画法是下跌时先画上轨线,然后与上轨线平行画出下轨线,上升时相反。新式通道的画法是下跌时先画下轨线,然后与下轨线平行画出上轨线,上升时相反。
新式画法比传统画法囊括的情况更多,可以最大范围的括取运动的区间,能够最大限度的忽略一些随机波动,大大减少“延伸浪”一类情况的干扰,因此更加便于数浪,反映趋势的变化更可靠。动态下,对波浪级别的认定更容易。
在通道中所划分出的层次,简称“KHFnC”。
七)上证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共同的运动规律
从KHFyC看,上证指数的运动规律是上升过程历经三浪,道琼斯指数的运动规律也是上升过程历经三浪,见附后的指数走势图。
这个共同的规律归根结底是受自然规律决定的。
八)波浪运动的一般规律
通过对500万年的偏心率、地质时代的气候变迁、纳米杂化纤维的红外谱、美国十年期国债月收益率(%)、彩票等走势图的分析,从KHFyC看,波浪运动的一般规律是:历经两浪的占多数,为70%左右(准两浪的情况);历经三浪的次之,为25%左右。示例见附后的太阳黑子图。
九)观察波浪的目的
观察波浪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寻找规律,一个是对过程的阶段进行判断。下面说说后一个目的。
通过波浪观察事物运动过程,不是对运动的变化进行预测,也不是对运动的趋势做判断,在规律基本明确的前提下,是基于规律对过程所处的阶段进行判断。对于所处的阶段进行判断,能使我们的思维顺应实际的要求,避免不切实际的想法。例如在股市中,当判断过程处在盘整阶段时,就不能指望较大的涨跌幅,应是高抛低吸;当判断过程为上升第一浪时,按规律就可知道后面还要有上升第2浪,主导思想不可做空。
要判断,只有阶段完结才能进行判断,小的过程要等小的阶段完结,大的过程要等大的阶段完结。也只有等阶段完结,才能避免不可证伪的问题。这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思维。不等阶段完结既行判断,常常产生众说纷纭的情况,造成“千人千浪”的现象。实践中,既使一个阶段刚结束、一个阶段刚来临,要做出及时的判断都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合乎规律的形态组合,对所处的阶段作出正确的判断。
附图:




作者曾在国土规划办从事国土经济工作,较早的将波浪理论用于国土经济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