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船上旅行

最早在船上做海上长途履行的人可能就是维京人,维京人的长船非常奇特,其没有甲板和船舱,每个人只有一个座位,物品都被随意堆放在船上,或者小箱子里,吃的只有鱼肉、咸黄油、干海藻和面包之类的东西,他们坐船的目的也多半是为了对西欧尤其是英格兰的沿海地区进行劫掠。
而后到了中世纪盛期,如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城邦这样的贸易行家大显身手,航行于大海上的船只也更加丰富多样,先后出现了如汉萨同盟的“科格”船,地中海的“快帆船”和荷兰的三桅运输船等。
船上的人员也从带着头盔拿着战斧的维京海盗,变成了船老大、船工和见习水手三层关系的船上社会,一般情况下船上的问题依靠民主方式解决,甚至有法律规定,比如英国海事法的基础《奥莱龙法》的第二条就规定
“一条大帆船,在避风港里等着天气好出发时,不征求船工的意见,船老大不得升帆。”
船上尾楼是商人、船老大和领航员们的房间,而那些普通水手就只有一只箱子和一块草席,和衣而卧。
船上的伙食只有面包、硬饼干、咸鱼和熏肉,没有蔬菜,但会带上柑橘、柠檬和葡萄干等地中海地区的水果。
1459年跑赫尔至波尔多航线的“安托万”号装载了5吨面粉、10吨腌肉、13吨咸鱼、20吨淡水和30吨酒作为自己接下来6个月的补给。
说完了船员,我们再来说说乘船履行的人,在电子游戏中,船只是快速旅行的工具,屏幕一黑就能到达目的地,但真实的古代海上航行并没有那么舒服。
除非你非常有钱可以住在房舱,否则普通乘客只能睡在船舱内的甲板上甚至马厩里,夜里可能会有老鼠从身上跑过,而房舱的环境也非常一般,两个人共睡一间,寝具也只有羽毛褥子和一件充当被子的大衣。
除了商人,坐船最多的就是朝圣的教徒。
威尼斯有一种被称为“朝圣帆桨大木船”的业务,从1470年其每年六月由几艘帆船组成船队千万耶路撒冷,这种船不接纳商人只让朝圣者上船,没人只能带一箱食物、一桶淡水和一桶酒。
开船时还会非常有仪式感地请神甫高唱“以上帝的名义,神明的造物主降临,以上帝的名义,升帆!”
看起来神圣且高洁,但这种船上的生活情况非常糟糕,由于朝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身上携带的病菌可能会通过呼吸交叉感染,船上的伙食也不是很好,甚至需要自己填一点才能吃饱,但如果是从圣地返航的朝圣船,一些船员和旅行者会带上一些中东地区有的特产互相贩卖,除了面包和水之外还有石榴、木瓜、栗子等水果,大蒜、葱头之类的调味品,鹰嘴豆和蚕豆、核桃之类的豆类和干果,还有奶酪和鱼等等。
为了缓解无聊一些人会选择读书和唱歌,14世纪后,下棋、掷骰子和打扑克也成了船上常见的娱乐活动。
当然船上也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1480年6月6日离开威尼斯的“孔塔丽娜”号上就发生了法国朝圣者和德国朝圣者斗殴的事件,最后法国人和德国人被强行分开,这件不愉快导致船上四分之一的人放弃朝圣,其中包括日内瓦的大主教和勒芒的大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