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view/μ'sic】横山克:抒情的浪漫之声
横山克:抒情的浪漫之声

文/河豚酱


横山克,生于1982年11月3日,日本剧伴作曲家。毕业于长野高中后,于国立音乐大学肄业,此后作为音乐人在东京涩谷地区活动。有一个在剧伴爱好者之间广为流传的梗:横山克的运气相当差,担当剧伴的动画剧集常常不是烂就是冷,烂如《铁血高达》《fate/apocrypha》《迷家》,冷如《rolling girls》《彼方的阿斯特拉》。但也有少数的例外曾经拥有很大人气,就像《四月是你的谎言》这种一发单抽入魂的作品。
虽然《F/A》《铁血孤儿》在系构和脚本上饱受诟病,作画和演出还是比较到位的,故而并不影响我们仍旧把它们作为欣赏横山克剧伴音乐作品的一个切口。一般来说,他担当配乐的作品有以下几种可能:长井+冈田、aniplex系的制片人牵头的片子、青春剧、原创企划。这也使得他多会遇见一些有各种企划、构成或是宣发上有问题的剧作。此外,他也曾经为不少真人实拍校园电视剧配乐。


基本风格:
横山克的多数乐曲有令人印象深刻的beat感。
以贝斯或合成器做出的beat常常配上钢琴作为一个小编制的结构部分,利用弦乐营造氛围感来作theme曲及其变奏。这种手法广泛使用在《四月》《知晓天空之蓝的人(下文简称冈青)》这种青春恋爱剧以及《铁血孤儿》《乱步奇谭》的部分回忆及武戏后的抒情曲中。例如《四月》中著名的《again》《君は忘れられるの》两曲对theme曲《四月は君の嘘》的截然不同的演绎:前者突出钢伴的清新明快,后者则依托原声吉他和小提琴组合出忧伤的情绪以配合回忆的演出。这种节奏感在一些作为动画爱好者的同人曲师的曲子中也能找到,例如miro《petals》,Xi《halcyon》。

小编制的特点构成了横山克曲作中层进复沓的基础。
《冈青》中正片最后一个场景配布的乐曲《her blue sky》就是一例典范。这首曲子用到了钢琴和合成器,钢琴担起了抒情的工作,而合成器则是配合女主角奔跑的动作负责beat部分,还模拟了运动时的喘息声,再现了这段全篇演出的高光。我们在下文还会再次提及本曲进行音画咬合的分析。另一曲展现“小编制”特色的是《机巧少女》的剧伴《to victory》,以同一个母题展开的几段复沓令人印象深刻而又因为多变的修饰音而不俗套。《四月》中的《好きでした》和《铁血孤儿》中的《making memories of us》二者均是有此特色的曲子。另外,手游《明日方舟》的联动曲《春弦》也在这一方面颇具辨识度。
同种配器贯穿始终、意义一致,象征性的配器使用也很有个人特色。
与即使在同一作品中配器也会随着不同曲目而变化的橘麻美、林友树、泽野弘之等老熟人不同的是,横山克在同一部片中使用的配器几乎是固定的。按笔者个人看法,涩谷系的配乐者给我一种鲜明的结构主义特色,他们常常在片中构建一整套完整的逻辑架构,把不同的配器当做语言符号去处理,依靠深入理解作品的精神主旨来完善自己的表达体系,赋予不同乐器不同的出场时机以及象征意义。这时,配器就成了表达作曲家思想的能指,而随着这个能指的滑动,意义也就得到了构建。(典型参见松田彬人、横山克)因此,泽野弘之在《promare》中搞出竹笛、双簧管等五花八门乐器同台的谋杀耳朵行为,你几乎不可能在横山克的作品中见到。例如在《铁血孤儿》中,原声吉他代表寂寞与悲哀(e.g.《trust in orga》),而在《乱步奇谭》中,原声吉他是怀旧与忧伤(e.g.《last days》),两部片中原声吉他都用于舒缓的乐曲中,其意义略有异同。

虽然在单部片中使用的配器种类相对有限,横山克依旧是多种乐器的娴熟者,“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在《F/A》中广泛使用的东欧乐器契合剧集设定在罗马尼亚的背景,尤以theme《fate apocrypha》为最,全曲充满了东正教风味与epic音乐杂糅的味道。而《铁血孤儿》则大量使用中西亚地区的弹拨乐器、口琴等极具阿拉伯地方特色的乐器,让人将火星上铁华团的股市与中东的少年兵组织联系起来,片中反派方“号角”的八音盒加圣歌队风格的配乐与主角团曲风的冲突正如剧情中他们的冲突,也为《铁血》提供了一个具有宗教气息的独创性的母题。这一方面,《86》中泽野属实是摸了。

常用手法:
如果是上述文段讲的是横山克音乐对分镜的“翻译”方法,接下来谈到的就是他的话语手段。
电子乐与小提琴的组合是将节奏感和抒情融合的不二法门。
《天狼》剧伴中《beginning of hunting》一曲便采用以小提琴起势,并独自完成第一个母题,在Bmelo处,电子乐与小提琴开始加入,这才形成完整的曲子。《春弦》也同样在Amelo、Bmelo切换处使用电子乐做出修饰音用于点缀。由此,我们能够将横山克曲作中的电子乐称作骨的关节,而钢琴、小提琴、原声吉他就是他的血肉与肌理。
层进中又有变化的曲作结构使得横山克格外适合讲述叛逆青少年的故事。这里我们举《冈青》中的曲子《chichibu valley》为例子。该曲是女主搭乘姐姐的车进入小村子时的配乐,以重复且音色干瘪的支点音符表述山村生活的无趣与重复的日常,而灵动的Fminor调子的单音的间插陈说着女主角“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反叛感与忧郁感。如若这种感觉更进一步,就是乃木坂46式的叛逆气质,依靠支点音符以及转调表现出的逆反在乃木坂46本家的《现在有话想对某人说》、《少女歌剧》的剧中revue曲《花咲く唄》也有相似表现。

音画咬合:
在动画影片的拉片中,笔者通常采用“所见即所感”的感性体验方式来进行观看,再事后进行视听语言的复盘。因此,笔者在拉片中比起作画,更在意音乐和演出的契合感、效果音的配布。近日,效果音做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本田小狼》《映像研》。


以下作为分析实例的就是锦织敦史和横山克在《冈青》中的最后两个镜头。这两个镜头由锦织敦史担任原画。本段的配乐《her blue sky》可以称得上是横山克在本片中的高光时刻。该曲的beat设定和人奔跑的速度基本一致,而在分镜转化为layout,又转化为原画的两次“惊险的一跳”中,锦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故而这段的作画和配乐节奏契合度较高,另一面,声优并不具有真实感的喘息声反而成为的美中不足的瑕疵。这一段跑戏可谓是非常之精彩,女主屡次跳起又落下时,音乐的层次递进展开,完成了情绪的宣泄。等到音乐高潮过去,声音渐小时,我们的女主角停下步伐,撑着双腿喘息时,音乐中也出现了人声模拟的呼吸,呼应了title曲《her blue sky—title》中的声效。随即便是一句独白:“天,真TM的蓝”,为全片画下休止符,也是观影体验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