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能跑赢传统车企吗?
造车是最近几年的资本热门,前有蔚来,后有小鹏,纷纷进军汽车行业。但传统燃油车供应链体系复杂,技术壁垒高,于是造车新势力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新能源汽车,并且起了个冠冕堂皇的名字:智能汽车。似乎在造车新势力眼里,汽车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交互工具。不同的逻辑诞生出不同的产品,造车新势力能跑赢传统车企吗?
咱们先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牌——蔚来汽车说起。蔚来ES8上市之初频频爆出故障,不是车机死机导致车辆无法开动,就是电池热管理失效导致自燃。而蔚来ES8上市之初大肆宣传的辅助驾驶功能,虽然硬件齐全,但软件系统却迟迟没有到位,颇有些虚假宣传的意思。蔚来并不孤单,其他造车新势力也大致如此。
蔚来羽翼尚未丰满,出些差池在所难免,但市值千亿的特斯拉也接二连三的出错,恐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特斯拉电动汽车最大的两个卖点就是高性能和自动辅助驾驶,但特斯拉的高性能是以牺牲电池安全性能为代价实现的,而自动辅助驾驶则接二连三爆出失控丑闻。
2018年3月1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一起致人死亡的严重车祸,发生事故的特斯拉汽车在事故发生前开启了Autopilot功能,即自动辅助驾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在初步调查后指出,特斯拉汽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双手并不在方向盘上,而特斯拉Autopilot对于前方的大货车并没有做出反应,最终导致了这起事故。
这样的事故并不是个例,201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Model X在开启Autopilot功能的情况下,失控撞上一辆拖拉机,车顶被巨大的冲击力掀开,驾驶员死亡。2018年3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次致命车祸中,特斯拉Model X的Autopilot也处于启动状态。
在不少造车新势力的宣传文案中,“智能”是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至于什么叫智能,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二十年前大家都用诺基亚,那时候键盘手机就叫智能手机;而如今,谁还会把键盘手机叫做智能手机呢?汽车智能化是不可否认的行业趋势,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乱象丛生。
所谓的智能汽车在宣传时还会提到OTA升级,就是通过网络对车辆的软件进行更新,这个功能可以说是鸡肋。不管OTA再怎么升级,汽车的硬件基础已经决定了其上限。而且OTA升级存在诸多弊端,其一就是黑客侵入,其二是车企通过OTA偷偷限制车辆性能,比如特斯拉之前就曾通过OTA降低充电电量上限,以降低自燃概率,但这种做法是以牺牲续航为代价的。
有人把造车比作造手机,虽然道理相同,但背后的难度却不是一个量级。造车比拼的不仅是车企对于供应链的把控,更是对车企调校功力的考验,而调校功力恰恰是造车新势力无法在短时间内能够拥有的,从这个维度来说,造车新势力想要跑赢传统车企,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造车比拼的是内功,比起造车新势力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传统车企更注重车辆的实用性。如果有朋友开过特斯拉Model 3,一定会对它繁琐的后视镜调节步骤印象深刻,而这个功能在传统汽车上只需要两个按键就能解决,为了科技感而科技感,是不少造车新势力共同的弊病。
汽车首先得是一个交通工具,满足可靠性和便利性,然后再说其他功能,如果一辆车不能做到安全可靠,功能再多也难有消费者买单。造车新势力们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宣传的卖点不是大屏就是科技感,谁能像比亚迪那样宣传一下自己的电池技术呢?造车新势力跑赢传统车企,就目前来说还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