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解析及参考书推荐

2022-09-07 18:00 作者:考博之家  | 我要投稿

一、招生形式

申请考核制招生;

二、招生专业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位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初试前获得硕士学位),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满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②在全国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四篇及以上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如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者发表文章数可酌减,但不得少于两篇。③已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单证专业硕士如在初试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须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符合上述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其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应届生须在入学报到时提交认证证书)。

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3.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专家推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体检标准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申请考核制时间安排

1.网上报名时间:2021年11月10日10:00至12月1日22:00;

2.申请材料接收时间:2021年12月6日10点前;

3.材料审核结果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8日;

4.复试考核时间:2022年3月9-11日。

五、提交申请材料

1.报名登记表;

2.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方向有关的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两份专家推荐信。注:专家推荐信不能由报考导师填写。

3.个人自述(内容包括个人学术研究经历、学术兴趣、所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和未来发展构想等;总字数不得超过5,000字),末页需亲笔签名;

4. 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研究计划(内容包含拟研究的问题、知识储备、创新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等;无固定模板,总字数不得超过12,000字);

5.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如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

6.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不必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论文摘要、目录以及开题报告全文等。被录取后,如在入学报到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将被取消入学资格;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7.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提交封面、目录和全文。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代表性论文或相关证明,最多3篇;

六、材料审核

文学院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不少于5人的初审专家组,负责相关资料评审事宜。

初审成绩满分值为100分。初审专家组根据考生所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含:研究计划书、硕士论文(应届生开题报告和论文摘要;非应届生且无硕士论文者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成果、综合素质及相关工作与实践经历等。

各部分满分值如下:

研究计划书:40分;

硕士论文(应届生开题报告、论文摘要;非应届生且无硕士论文者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表):20分;

研究成果:20分;

综合素质及相关工作与实践经历:20分。

初审专家组根据以上评审内容,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能参加复试考核。根据初审成绩,分专业按导师排序,并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进入复试考核名单。

七、2022年材料审核结果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材料通过11人;

文艺学专业材料通过23人;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材料通过12人;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材料通过24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材料通过9人;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材料通过21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材料通过43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材料通过15人;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材料通过9人。

八、复试考核

原定2022年1月5日8:30-11:00的笔试考核取消,改为线上直接面试。

复试采取网络远程面试方式(取消笔试环节,考核内容以面试方式呈现);

1.复试内容

复试考核包括专业面试及外国语口试,内容主要有: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力、学术水平、外语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等。

2.复试满分值

复试满分值为300分,复试考核成绩低于180分不予录取。

复试成绩将在学院网站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3.总成绩

考生最终总成绩由初审成绩加复试考核成绩构成。

九、参考书推荐(部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刘勇,邹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第三版),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增订3 版上下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 王力 吉常宏 中华书局;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万建中,上海文艺出版社;

《民间文学引论》,万建中,北京大学出版社;

十、2022年录取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录取5人;

文艺学专业录取8人;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录取4;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录取11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录取4人;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录取7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录取13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录取5人;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录取3人。


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解析及参考书推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