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制谱的那些事

2022-03-21 23:23 作者:想吃素的BeaR  | 我要投稿

说在前面:本文所指“扒谱”指且仅指通过歌曲的人声演绎来制作具有可使用虚拟歌手编辑软件导出正确音符从而制作歌声的主旋律,并不指制作乐器谱、纸质谱、总谱分谱等。

我记得在我删掉的扒谱教程里谈过扒谱再定音之前要确定好“标准”,当时只是简单说了一下,我今天相对详细的谈谈这个事。

不少老师认识我都是因为我较快和较多的扒谱数量和可用的扒谱质量,我也再次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支持。算来这是我学会扒谱的第六个年头了,虽然不是什么很复杂的技术,日子多了,也就扒的多了。我一直以“调教人”的身份自居,所以也用过很多别的老师扒的工程,大部分的质量还是可以的,但是总是有些谱子看起来扒的比较稀烂,往往需要重新找工程或者重新扒。根据我自己的扒谱经验有以下几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midi没有用daw打,是用的乐器实录且基本不做后期处理。特征是midi速度和原曲速度没什么关系,虽然我不想说仗着自己有绝对音高就随便做这种话,但是这种录法也就复现演奏有用,要拿来调歌没有用。

②用daw写的,但是是直接用乐器分轨的vocal轨导出midi。特征是音符时长参差不齐,基本都是短短的,偶尔对不上拍但是可听。这个情况就是某些作编曲的老师因为本身作编的工程量非常大,不可避免的在写音符这件事情上随意一点,不过还是希望在拿给调教之前好好修饰一下。

③daw新手做的。特征是好像都挺对的,但是好像都不太对。多学就行了。

(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即电子音频工作站。可以用来做音频处理,如编曲、录音、混音或是可以挂载音源的宿主软件。它们可以输入音符,常作为扒谱工具。)

所以其实我认为好谱判断的准则在于“这张谱的无参能否直接可听”。上述出问题的谱都会出现速度不齐、跑调、音长错乱、音符重叠等等问题,可用者寥寥、并且听感极差。

此外,我个人是不建议通过纸质谱(如简谱、五线谱、六线谱、工尺谱等)反译midi。因为部分的重复细节无法在纸质谱的反复标记中表示(是有规定的表示法,但是很多制谱师懒)。反译会带来更多问题,事实上要比直接对原曲要费时费力的多。

一份质量好的工程就如同一张恰到好处的白纸,既不喧宾夺主、又不处处掣肘。扒谱人在制作工程的时候需要安排好这首歌的工程中需要出现转音的程度、音符长短和停顿关系、重复时出现的差异、歌词与音符的契合度等等,这一切都会在一定量的重复工作中成为一套既定的“标准”,从而让扒谱工作变得流程化、高效率、准确度高。

我们且以转音举例。我们应该摒弃“要么都是转音,要么都没转音”的思维,在排除编辑器限制后适当引入转音是必要的,且能带来更高准确度的。如金曲《难忘今宵》,试问“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这句歌词可否仅用九个音符表达?虽然可以,但是很别扭,所以我们往往会制作成“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转音并非调教,适度的转音是给予调教师一个正确的引导,让调教师能在这个转音上进行特殊的处理,如此歌曲的表达更加丰富、更加多彩。但是过分的转音会给调教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略有操纵调教思维的感觉,不免越俎代庖了。合理的转音点到即止,接下来的工作就该交给调教师自由发挥。

不过我有一个个人的小癖好,扒好的工程序列都是等长的,并且都结束于最后一个有音符存在的小节尾。这是一个好习惯,能避免导出干声时末尾存在过多的静音段。.wav文件编码的时候过多的静音段也是独立编码并占用文件大小的。

一定需要注意,不管是什么编辑器,简单的转音处理其实都离不开“扒谱”的范畴,研究音符变化与参数和发音的协同才是“调教”的核心。那些“加两个转音就是调教”的论调与操作方法实属误人子弟。

才华不足,略谈至此,望多指教。

2022年3月21日深夜

浅谈制谱的那些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