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晚夏(2022.05.01)
2 奥菲莉娅(Ophelia)
大二那年的二月份,毕业生的作品展览会开始了。我们把它称作“卒展”。展览厅所展出的一系列毕业生作品,皆是完美的印象派。作品按照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等主题分类,人物画还可以看到标题,例如《自画像》、《母亲》、《窗边的妹妹》、《友人》等,听上去有点中学生作品起名字的感觉,所以我打算在做自己的毕业作品时好好想一个更好的题目。
这时有人提出要不要去看“县展”。所谓“县展”,是所在县为高中生举办的美术展。也是我的作品也曾入选过的那个令人怀念的美术展。而在我们隔壁展览厅,正好在举办“县展”,于是我带着几个朋友,一起去看一看那令人怀念的“县展”。现场的高中生们气氛喧闹,除此之外高中生们的作品也非常亮眼。两相比较之下,我们的作品反而逊色。对于作品的精巧程度,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也很难说有标准答案,然而从选题上来说,即使是不懂绘画的人也能够分辨出其中的不同之处。高中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其个性化的选题,以此为前提,这种所谓的独创性,很遗憾,是我校作品所不具备的。
我这高中时代的作品,虽然在受玛丽·罗兰珊和马克·夏卡尔强烈影响这点上无法否认,但它们确实是脑海中浮现的形象,与创意思维结合的空想画。这种构思的被认同,才是最终获得入选的原因吧。然而到了大学,只因没有人画那种作品这样的理由,我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抑制住这样的思考,只去画有单纯构图的人物画。若是要我想一个借口,应该说是在预备学校画石膏素描的基础上继续延伸下去,开始了大学的学习,一年级同样是按部就班地画石膏素描,二年级画裸体油画,三年级同上,四年级就开始做毕业作品。换句话说我们的创作始终是在学习绘画,我们的毕业作品始终是学习成果的见证者。
“原来如此,这些孩子会进入东京美大,将来要引领世界的吧。”
说这话的是江端先生。那灰心丧气的声音至今停留在我的耳边。
或许那些达不到水准的学生最终承认现状,成为了我们的神奈美女的学生也说不定。这种地方,是决不会出现那种人才的,认真回想一下,我们还从未听说母校的毕业生成为职业画家。然而为何我自己,我们这些人,还会认为以这样的水平能够在将来成为画家呢?现在想来也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总归是我们并没有完全认真的思考过将来的事情吧。那些大一大二的时光,特别是对于三月二十三日出生的我来说,还是奔二的年纪,二十岁以后的未来,还像月亮一样是个未知的世界。然而就是那样无所事事的我们,也被这些高中生的作品所打倒,充分明白了我们当下是何种处境。
我们边走边看,这些洋溢着高中生想象力的作品,着实让大家意志消沉。暂且沿着线路走向出口。
在最里面摆放的是贴有“教育长推荐优秀赏”的标签的作品。这个奖是最高级别的,授予给油画、雕塑、陶艺等各部门最好的作品。换句话说,这里是本次展会的活动中心区。
人们聚集在油画展区的周围。难以想象这是高中生的作品,一点庸俗笔法的痕迹都没有,像是一幅别具一格的画作,营造了一种奇怪的氛围。
我没有忘记,就连那幅画的名字也记得。
“为了玩耍而逝去”。
ps:目前原则上翻译一天一更,一次两页,每天下午六点更新,如果喜欢这本书还请购买支持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