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解析、往年招生人数及参考书
一、招生形式
申请考核制招生;
二、招生专业

三、报考条件
普通计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
应届硕士毕业考生最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其中硕士阶段在国(境)外就读的考生还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同高考体检标准)。
5.外语水平要求如下:
①英语:大学英语四级(CET-4)成绩500分及以上,或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合格或425分及以上,或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或雅思(IELTS)成绩5.5分及以上,或托福(TOEFL)成绩80分及以上,或入学前五年内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硕士或博士学位且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
②英语水平未达到①条件的申请人,必须参加复旦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外国语统一考试且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
③报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申请人,外语语种可以选择英语、俄语、日语或德语之一,满足英语水平见①条件,其他语种见下:
A.俄语:通过俄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俄语六级(CRT6)或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的B1及以上。
B.日语:通过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日语六级(CJT6)或日语能力测试(JLPT)N3及以上。
C.德语:通过德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德语六级(CGT6)或取得歌德学院B2证书(Goethe-Zertifikat B2)及以上或德福考试证书(TestDaF)或DSH考试证书。
如不能满足以上语种所列出的条件,必须参加复旦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外国语统一考试且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
6.2022年度不招收直接攻博生,本学院不接受国(境)外应届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四、申请考核制时间安排
1.网上报名时间:2021年12月15日至 2022年1月15日;
2.申请材料接收时间:2022年1月20日前;
3.材料审核结果发布时间:2022年3月23日;
4.复试考核时间:2022年3月。
五、提交申请材料
①《博士生报名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
②学习与工作简历(从大学起不间断);
③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就读单位盖章),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重要获奖证书的复印件;
④往届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供论文初稿或论文大纲;
⑤提供已有科研成果清单,并附科研成果复印件;同时提供两篇代表性学术论文(不限是否发表,并标注为代表性论文);
⑥一份5000字左右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计划书;
⑦证明外语水平的考试成绩单(或参加复旦大学外语入学统一考试);
⑧两封具有正高职称专家签字出具的推荐信(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的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中下载),该专家须与报考学科有关,且不能是意向导师。
六、材料审核
学院对于及时完整提交申请材料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对考生身份证件、学业水平证明材料等进行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不予准考,符合报考条件者可进入初审。
每个初审小组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按照单一或相近学科(研究方向)分组。初审小组对申请人的教育经历、专业基础、研究计划等综合素质和学术潜力进行全面考察,每位专家独立评分,满分为100分,取平均分为申请者的初审成绩。
初审成绩计算方法:满分为100分(综合素质50分+学术潜力50分)。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初审成绩得分高低,原则上按照复审录取比例不超过3:1的比例择优拟定参加复审考核的候选人名单,根据生源情况适当增减。
按《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规定应参加学校外国语统一考试的考生,一并进入材料初审环节。所有考生的外国语水平列入初审“综合素质”考察内容。
学院择优确定进入复审考核的考生名单。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能进入考核。
七、2022年材料审核结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材料通过共计156人;
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材料通过2人;
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材料通过4人;
政治学(中共党史)材料通过6人;
政治学(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材料通过3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通过21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材料通过15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材料通过16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含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材料通过2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材料通过9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材料通过18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通过15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材料通过12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材料通过22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内法规与制度研究)材料通过2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口支援西部计划)材料通过2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材料通过3人;
政治学(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材料通过1人;
普通定向(拟纳入山东省委党校联合培养项目)材料通过2人;
八、复试考核
笔试(疫情原因取消)
笔试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50%,包括专业综合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两部分,满分为100分,共3个小时,其中专业综合知识占80%,专业外语占20%。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
面试
面试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50%。每个面试小组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按照单一或相近学科(研究方向)分组。面试主要考核候选人的知识基础、研究素养、学术潜力、外语水平、综合能力、思想政治品质等,并进行全程录音。每位考生面试时间25分钟左右,其中专业综合知识考核时间20分钟左右,外语能力考核时间5分钟左右。面试满分为100分,其中专业综合知识占80%,外语能力占20%。每位专家现场独立打分(以百分计),取面试专家组专家所给成绩的平均分为申请者的成绩。
考核总成绩
考生的总成绩由初审成绩、面试专业综合知识成绩和面试外国语成绩三部分构成(三部分均为百分制),分别占总成绩的40%、50%、10%。
九、参考书推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年版),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第二版),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版;
《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张蔚萍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郑必坚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十、录取(含硕博连读和特殊计划)
2022年
政治学录取7人;
马理论录取51人;
2021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录取62人;
2020年
中共党史录取4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录取2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录取7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录取4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录取8人;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录取2人;
思想政治教育录取16人;
党的建设录取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