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公天下不如说是“让贤”
上上下下一致推举舜通过之后,尧呢,就决定先试一试舜的能力,先把两个女儿下嫁给了他。这里我要顺便吐槽一句,彼时的尧在位七十载,少说一百岁左右了,按最年轻的20岁即位说法那也90了。要嫁女儿,尧怎么着也得有七八十岁以后生的女儿才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毕竟那时候比较原始,结婚早,而且基本还是不能有人不结婚,或者说不进行生育的,尤其是女性,那时候二十绝对就是超龄剩女了。也是因此,提到三十岁的舜的时候都还要特意点明是“单身”。

考察结果是舜对二女“如妇礼”,合格了,当然实际上肯定是向尧报告了更多方方面面的东西。于是任命舜做了管“五典”的官,有说五典是当时共计五大类的典籍,也就是掌管“国家”文库;也有的说五典其实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也就是文化宣传部门任职。反正结果是非常出色。
然后进一步提拔,直接当了尧帝的“秘书”一样的角色,说是“入百官”,其实已经是帮着处理政务,分分“奏折”的重要度,管理、监察各级官员的行为一类的。同时还管着帮尧接待客人,包括接待各路“诸侯”。从这段具体的历史可以看出来,尧对舜十分器重,给予了舜非常高的待遇,完全是按照接班人来培养的。

最后,尧派舜去了外地出任务,还刚好遇上了暴风雷雨,结果还一点儿不耽误,直接“以为圣”了。这段历史我乍读的时候感觉跟西方什么王子去某某传说中的地方取珍宝来争夺王位继承权的形式有点异曲同工的意味。
在舜出差回来之后,此时已经正式培养了三年了,尧直接让他登帝位。挑选了正月上日举行禅让仪式。此后,虽然还是尧帝时代,但已经是“命舜摄行天子之政”,尧就养老,有大事的话再亲自出来主持主持、表个态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