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语言的限制意味着我的世界的限制》

青浦:本就一无所有,又谈何失去
不过素身来素身走,看了一遭红尘
小为:本来也拥有一切,又何必苦苦追寻。不过尘归尘土归土,来了这世上,又多了很多念想罢。
青浦:念想?终究是自己脑子里生出来的,黄粱大梦罢了。借一浮生逃浮生,可恨流年已不逢,这便不成,那便不成。。。。。。
小为:你说对了,但又不对。确实这个世界有一半是我们臆想出来的,不对在于你把它当做了虚幻,而现实是我们的臆想占了我们现实的一大半,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真正客观的世界于我。
青浦:世事因果对错与否又何妨,乾坤渺渺,阴阳交错,这世上本就不平,你我不过为求取一立锥之地愤愤终生。
小为:就像我们以前以为我们看见的听见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实际上,除了可见光,原来还有X光,伽玛光,还有次声波超声波,由于我们身体工具的局限性,我们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而语言其实也是一个工具,我们如果只会某一种表达和词语,那么我们就只能感受到那一种体验,当你像怨妇一样去描述一件事情,自然也会得到像怨妇一样的体验,这是我们使用的语言工具带给我们的局限,让我们只能感受到这个东西,然后误以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语言工具越丰富,描述的事物层次性越多,可得到的体验也就越多种,而不是以为世界就是眼前看到的那样
青浦:如苏子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早在千年前看透了世间。其对错与否?后人所言各异。作为单一的个体,认知总会有限,个体间总会产生差异。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留给我们的空间小了。每个人都可以是对,又是在他人眼里的错。真正的对错本就无法评判,何故要把大多人的相似认知强加于身
小为:嗯呐。
只是,逐步的认识和探究,发现了这个体验我可以拥有,那个体验我也可以拥有,而不再是以为只有原本以为的那个样子的体验而已,知道这个,再去做自己的选择,做自己的体验。
语言就像电脑下载的一个程序:
(1)本就一无所有,又谈何失去
(2)本来也拥有一切,又何必苦苦追寻
实际上,这两种我们都可以下载,不知道的人以为这个世界只有原装的唯一的一个程序。
这是脱离客观世界属于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能够很切实地影响我们,并不只是一场大梦。客观世界的局部+我们的工具(思想、语言、机器)能认知到的部分才=我们真正所看到的、感受到、体验到的我们以为的“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