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宠物盲盒,有多缺德?
大家好,我是半藏。
最近有网友爆料,在成都市区出现很多盲盒,里面都是小猫小狗,由于长时间困在快递盒里,已经奄奄一息。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原来是不良商家以名犬盲盒售卖,实际上是土猫土狗。
然后买家要求退货,猫贩子肯定不同意,快递驿站就把他们丢在一边。
看到这里先是很愤怒,然后又很疑惑。
这不是前段时间曝光的么?
怎么还能继续做恶呢?
这背后的产业链是有多缺德?
01
盲盒是什么?
说起盲盒,很多人会想到泡泡玛特。
开之前不知道有什么,开箱后可能有惊喜的形式。

能不能开出经典款,看的是运气,赌的是概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价值1000的爆款,放在100个盒子里,每个盒子售价100块,最终只有一个人能开出爆款。
这不就是赌博么?
商家给它取了个文艺的名字,叫盲盒。
泡泡玛特卖的是手办,而宠物盲盒则是草菅狗命。

由于宠物在盒子里长时间运输,很容易死亡。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不会买。
所以从买家、卖家、快递到平台,有一个算一个,都有问题。

谁在卖这些9块9宠物盲盒呢?
这不是缺德么?
活体盲盒种类繁多,有猫、狗、乌龟等等。

9.99元就能开出一只宠物狗。
更讽刺的是,宠物活体盲盒的保证声明写着:
“狗狗都是生命,请尊重生命。”

到底是谁不尊重生命?
其实盲盒里装的大都是“星期“宠物,买的时候非常精神,一周内就会挂掉的宠物。
在这篇文章里,猛男为何爱看猫片,提到了后院猫。
猫贩子为了牟利,真的是啥事都干得出来。
02
后院猫到底是什么?
后院猫指的是非正规猫舍的猫,包括家养、养殖场等无证的猫。
正规猫舍的猫,一只往往在5000起步,贵的几万都有,这些猫有绝育、疫苗、证书等保证。
家养的其实还好,黑心养殖场则是猫的炼狱。

猫贩子专门开设养殖场,让母猫不断繁殖,直到瘦骨嶙峋再卖掉,榨取最后一丝价值。
而刚生出来的小猫,全部关在一个笼子里,由于环境脏乱,小猫容易患炎症,大部分眯着眼睛(眼炎),养大之后一只几百块卖给猫店。
期间如果小猫生病,基本上被丢弃,因为花钱治病会亏本。
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抛给猫主人。
猫主人贪便宜,几百块买来这种后院猫,最终要上万的医疗费。
如果负担不起就丢弃或者死掉,更是道德上的折磨。
我在看完黑心养殖场的视频后,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本来卖不出去的后院猫,基本上就是自生自灭。
现在好了,反正盲盒流行,塞什么进去都有人买,那就吧这些星期宠物塞进去吧。
宠物盲盒就这样诞生,在电商平台售卖,神奇的是,平台还真不管。
03
盲盒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刺激和好奇感。
在业内叫斯金纳箱,这是人的心理学险,也是短视频和游戏成瘾的机制。

但是宠物盲盒真的过了,这是草菅狗命、草菅猫命。

资本论里有这样一段话:
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原本卖不出去的后院猫,现在包装成了几千元的宠物盲盒。
岂止300%利润,简直是欺诈。
甚至没有售后,“玩不起就不玩,不支持差评退换货”,你看看这标语,多么理直气壮。
市场会变得如此扭曲,买家也该好好反思,为啥要买这些活体盲盒?

老老实实去猫舍买,领养代替购买,做个人不好么?
04
钱可以赚,但不该是以生命为代价。
人应该对生命保持起码的尊重和敬畏,这是底线。
之前由于工作原因,调研过宠物行业,访谈过不少养宠物的同事。
宠物行业很神奇。
2020年,受疫情冲击经济整体下行,宠物经济却逆势增长。
2020年,全球宠物市场估值1900亿美金,2020年-2025年,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其中中国市场就达到了2000亿。

养宠人群有年轻化趋势,95后更喜欢养猫。而且很多人把猫当作亲人或者孩子。
他们大都背井离乡,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撸猫本身是充满孤独感的人群,对于情感需求的替代式满足。

在如今这个人心趋于浮躁,又总感觉孤独的时代,宠物行业的繁荣也是在情理之中。
有人会撸猫撸狗,有人早已盯上了背后的这个千亿蓝海。

宠物经济不只有食品和医疗,由此衍生出的如宠物玩具、托管、美容、殡葬等等众多细分的行业,还仍有待继续开发。
但是老老实实开宠物店,或者宠物上下游产业链利润有限,最终还是这些猫贩子,没有原则的人挣到了钱。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该是如此么?我觉得不应该。
活体盲盒这个事,之前已经曝光过一次,最终以平台下架告终。
这次卷土重来,爱宠人士震怒。
别说了,赶紧抓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