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我住过两次家,开始在化工,现在是鑫水湖畔。这两个相比,我更爱鑫水湖畔的家。一直都是由我、我爸、我妈构成的。
在2017年6月15日前,我正在上学,小学时虽然我写作业进度很慢,但一到闲余时间时就轻松的多了,有看电视、玩电脑、请客人玩、玩别人手机(后面会讲到)。我是一个思维能力有些差的人,每遇到一点难题就要问别人,还分不清应该问谁。一旦出观后感和手抄报的作业时,我第一时间就是快而不急的回家从电脑上找到资料,并打印下来进行摘抄。上课时有时冷静,遇到同学对我不好时冲动,有信心回答问题时才回答问题。凡是我能学会的运动,我都会在休息时间内到楼下当成游戏玩。我喜欢看漫画书。由于我始终没有理想的概念,所以我一直没有想出来以后做什么职业。到了搬家时,由于居住条件大大降低了,使得当时的我没有一点乐趣了。
爸爸是盟政法委的一位秘书,上班时有着积极的态度,工作质量能达到一干二净完成的程度。对我的学习非常关注,尤其是作文,每当我考完试回到家后,我爸都会问我今天要考我的作文,带我到亲戚额家做客的时候,在路上还会上书店给我买作文书。当我提出我感兴趣又有意义的问题时,爸爸总是亲切地回答我的话。在我要请求我爸提供我摘抄作业的资料时,我爸会主动让我到电脑旁边用电脑,来让我手机电脑上的资料。我要看动画片时,我爸也支持我看,有的动画片还会陪我看。但一旦请来了客人之后,我爸就不让我用电脑了,首先是认为我玩电脑有害无益,其次是应该让着客人。
妈妈是在乌市职校中心上班的,是一位语文老师。劳动效率的波动和我爸是一样的。最开始当高三的班主任,过了几年,我妈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工作量,于是决定不当班主任了,工作量虽然减少一点了,但又过不久,我妈还嫌工作量多,后来决定永远不教高三了,这才让我妈轻松了许多。接下来到了今年,由于延期开学,只剩周日放假了,节假日也要正常上班,就我爸和往常一样。使得我妈工作压力加大了。我爸支持我看动画片的同时,我妈也支持我看动画片;我妈是否同意我看电脑,和我爸是同一个决定的。由于那时候我没有手机,又看到我妈手机那么好,我就拿到我妈手机后,要不就找好多张漫画上的图一个个照下来要不就是照周围的白墙,要不就是贴在一个物品上照下来,当我妈看见后,立刻就气的清空照片了。请客人只有我妈请,而且每次只请苏日泰,因为那时我和苏日泰最亲近。
那么家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说我爱我家呢?
不管一个人是什么身份,总是要有家的。我们都知道吃穿住行是人最基本的条件。即吃穿是住的前提,行是人的生存方式之一,那么住就一定是家了。如果我们没有家,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即便是做饭、做衣服的技能再好,消费再合理也好,也是无法解决家的问题的。那么假如想:我现在的钱能花一辈子,于是我就天天住旅馆,天天上饭店呗!那么以这样的方式生存,能生存多长时间呢?就说实话,也就只能生存一年左右吧?因为那时你吃出病来后,就要花大量的钱住长时间的院,之后总有一天会破产的。如果有家的话,只要有吃、穿、行、合理消费的能力,即便把家整成什么样子,都能够生存一辈子。虽然资源一定是有限的,但是东西没了可以再买,脏了的东西可以再洗,钱没了可以再挣。所以有家这一点,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自从搬了家之后,条件就好一些了。虽然高到了18层,但是我们有电梯了,上下楼省力多了。而且还搭了一层楼,到了那层楼再往里进,就能走向阁楼了,又能看见外面。父母教育我的态度挺好的,就是太严格了,因为有好多家规。有好多时候父母犯了错误时,我劝父母,父母不听,反过来我犯了错误之后,父母批评我之后我得接受。显然我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不过还好父母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我,但愿父母能坚持下去。楼上还有健身房和卧室(也是舞蹈工作室),这个卧室除了睡觉还可以跳舞,只要我父母不在卧室时,就成为了我自己的舞蹈工作室,电脑上放光碟,边看视频边跳。另外还给我在楼下放了一个卧室,楼下的卧室又有我的学习桌。最后客厅就是我们一家人用的客厅了,客厅上的电视我有好多频道喜欢看。这样一来,才我爱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