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陆元九院士逝世
2023年6月6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七一勋章”获得者
陆元九
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逝世
享年103岁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年少时他在炮火中艰难求学,1945年,他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当时在美国船上,他常常遭到嘲笑,但内心的想法却无比坚定:“学好科学,救中国”。
为了不再让祖国受气而发奋图,强陆元九刻苦努力,获得了仪器学专业的科学博士学位。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工作的陆元九决定回到故土,报效祖国。他说,“我始终有个信念我是中国人”。但由于重重阻挠,陆元九被迫滞留海外多年。直到1956年,他终于找到了机会。
那年5月,陆元九一家在海上辗转23天后,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
生前提到回国经历他眼含泪水:“过了罗湖桥到内地这边,这一段路几分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是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我那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回国,什么叫祖国”。
运载火箭、载人飞船、人造卫星,都必须装备可以在任何地方不依赖任何环境,不受任何干扰的惯性。导航系统在中国,这一尖端领域的探路者就是陆元九
回国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参与筹建自动化研究所,“仪器设备,从零开始是真正的从零开始” 。从办公场地的落实到试验设备购置,再到研究队伍的组建,陆元九都亲力亲为。

他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回收卫星”的概念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陆元九后来还主持了“157工程”,这是我国液浮惯性导航技术的开拓性工程。在负责多项工作的同时,他还将自己的所学所得编撰成书,1964年《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出版,成为我国惯性技术领域最早的专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陆元九担任航天十三所所长,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确立惯性制导方案并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预研。这些年来,在许多航天项目的评审和成果鉴定以及故障分析的关键时刻,都有他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