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存在
个体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存在于天地之间。其独特性,确保了其在世上绝无仅有。而又像机器,柯布西耶提到“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而现如今的人是工作的机器。批量生产,此在人生似同芸芸众生。存在的意义在于何?不得而知。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灵魂以某种方式是一切存在者。”从感觉和思想这两个方面着眼,假使去除之,则揭示着一切存在者,亦即总是在一切存在者的存在中揭示存在者。此命题可追述到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论点,后来托马斯对其进行讨论。托马斯指出存在的某些性质超出存在者的一切可能的关乎实事的一类属的规定性之外,超出一切存在者的特殊式样之外,同时又是无论什么东西都必然具有的。包括阐明“真理”是这样一种超越者。这种存在者拥有的与生俱来的超越就是灵魂。这让我不禁想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人们一旦被赋予凌驾于蝼蚁之上的极小范围的权限时,他便趾高气昂,精神抖擞,整天幻想着管这管那,好似掌管着水土一方。 可事实上,当超越者权限失去的那一天降临,便是灾难。
而又或言:“存在即合理。”个人拙见,黑格尔此言并不是价值认同,而是关于因果定律的至理名言。该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任何事物存在或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教科书” 告诉我们说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它弘扬的是绝对理性,然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理的,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的。这里的合理是reasonable,是个中性词,没有主观色彩,而不是good、great等描述词。在这里黑格尔很好地向我们阐明客观理性的重要性/必然性。
必然发生,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发生,总会有其因果定律,不会凭空出现,无故消失。任何事物的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再者,关于那些说“存在的就是对的、好的”或“一件事物(事情)既然存在了,我们就应该接受、允许它的存在”这种说法也是不切实际的。根据马哲说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凡事都是相对的,有利就有弊,有好的就有坏的,有积极的就有消极的。我们不能够只承认积极事物的存在而否认消极事物的存在,不能够只承认事物积极的一面而否认其消极的一面。正反论证方能始终,把握矛盾的正反两面,主次矛盾是主流。

当你遇到挫折或烦恼而郁郁寡欢、抉择不定时,不如问一下答案之书?我想对于目前的我来说不管问什么都是: 提问:xxxxx?答案:一个正在到来的晴天,一切都会更好,给自己一个肯定。我去年错过了一整个春天,今朝又如何?愿我永远要谨记三点:1.接受自己父母的平庸 2.接受自己的平庸 3.接受自己子女的平庸。
将此在建构在存在之上,仅立于此,勿要畅想未来。此在离自己最近,存在离自己遥远,但不陌生。永远不要做特殊个体凌驾于万物之上;也不要卑躬屈膝,位于足底;中流砥柱也不可。玩世不恭才是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角色扮演游戏、社会观察系列可继续行之、切莫停止思考。(此段献给自己)
亢奋、鄙夷是常态,愿改之。
2023.4.5凌晨1:50 雨天
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