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一支12年前的rockshox SID wc

由于一条自己骑了8年的林道因为某新官上任的原因被封路不能再骑,一辆更加轻快灵活的XC车型变成了刚需。压压马路,爬爬所剩不多的小树林野道。收了一辆2008款的giant anthem adv,为了让它站起来,便又在翻车鱼上物色了一支同年的ROCkshox SID wc,但是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2008年,ROCKSHOX更新了自己的竞赛CX前叉,整支前叉几乎都是重新设计:30mm直径的超短内管搭配下部镂空的下管,让整支前叉重量控制在1425g。下管还在一些位置使用碳纤维贴片进行加强
弹簧部分仍然是经典的双气室设计,正负气室可以分别设定气压。增加调节性的同时也让更改行程更加容易。在内部通过安装或取出垫块可以在80/100mm间切换。


最让这支前叉吸引人的应该是那支钛合金弹簧管的BlackBox Motion Control的压缩阻尼系统。

这支压缩阻尼除了用钛合金代替了工程塑料,并且在基础的阻尼系统上重新设计了阀门并增加了阀片使得高速与低速压缩时阻尼油路会略有不同。

为了配色选择了一支白色的SID WC。虽然叉脚不可避免在使用中略有磨损,线控器也不是原配的poplock。但是完美的内管,加上和卖家聊得很投缘,还是拿下了这支前叉。

与卖家约好,会拆开检查再收货,卖家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下面问题就慢慢出现了:
线控的过线座部分螺丝被过分上紧,夹环变形把螺丝卡住,无法拧出。同时gate旋钮及压线的机米螺钉也在被拧圆得边缘。另外在锁死旋钮下的白色塑料垫片也一并遗失。

最后在拆除锁死机构后,小心得用螺丝刀将过线座小心撬下才最终拆开。更换了所有紧固件,并用3D打印机自制遗失的白色塑料垫片。

按照官方手册分解前叉,整支前叉得分解都比较简单,气室及阻尼肩盖都使用24mm套筒(将套筒底端磨平可增大接触面积防止拧花)。气室测底桶螺丝需要一支加长得10mm套筒。

根据卖家所说,在1年前保养过,后面就闲置了。拆解后阻尼油确实没什么杂质。但是底桶干燥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忘记加入底桶油。

前叉得主体零件都比较完好。但是仍然存在安装上少装零件得问题:底桶位置螺丝用来密封叉脚得垫片、以及气室杆部分的防触顶橡胶垫。
底桶螺丝垫圈(图中黑色圆环),用来密封下叉脚位置,防止底桶漏油。可能就是因为少装了这个,所以下管才如此“干爽”。这个修补件还算比较好找。

防触顶橡胶垫(橙色箭头位置)的遗失就比较头疼了。连ROCkshox官方的修补包里都不曾包含这个零件。可能他们也没想到有人会把这个弄丢吧。但是不装这个又会让前叉的行程设定上不准确,负气室的容积也会减少。

遂联系卖家,卖家也很配合的帮忙联系了当时保养的店家。得知,是那个橡胶垫老化裂开所以便没有安装...所幸老板居然在一堆垃圾中找到了那个已经裂开的橡胶垫同时找到的还有修改行程的垫块,并一起寄了给我。
有了原件就好弄很多,在某宝买了邵氏硬度75的聚氨酯块:

装在电磨上,并用锉刀修整成了原件的尺寸:

顺便将垫块装回,设定到80mm的状态,并用PM600润滑脂代替气室油,希望可以缓解正负气室容易串气的问题。

根据官方油量表,加入阻尼油及下管油,并重新组装好前叉。

至此修复基本完成。但是线控开关并不好用且与新安装的M9100刹车并不兼容,无法安装。以后会自己设计一款更好用的线控器。
虽然这是一支12年前的前叉。在保养修复后依然给了我相当满意的第一印象。初段的30%行程作动相当积极,但是中后段支撑变强。正负气室加上gate、低速压缩及回弹阻尼也算提供了丰富的调节空间。

这辆Anthem也经过调整暂时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状态,详情请看另外一篇文章:

随着山地车规格不断更新,很多经典的二手零件(特别是26寸山地车用的)价格都变得极其美好。只是在没有足够知识积累以及处理能力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选择。正规车店除了能保证销售零件的质量以外,还可以帮你解决安装及修补件的很多困难。
最后,本身这支前叉的卖家从聊天中能感觉到是一位很喜欢车的人。我们俩也因为这事互加微信成了好友。但是原本为了让零件能更好工作的保养却成了错误组装、丢失零件的原因。这样的车店服务实在是让人无语。
回想自己玩车初期能遇到负责的车店,好的技师实在是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