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都说齐桓公称霸,那是因为他的相国是个特殊行业鼻祖,还给他各种捞钱

2019-09-26 13:52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说到春秋乱世,想到的肯定是“春秋五霸”和“平王东迁”。虽然,“春秋五霸”的说法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却从未缺席,那就是首位霸主齐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绝对称得上春秋第一位最具统治力的诸侯,一时会盟一时爽,一直会盟一直爽,齐桓公根本停不下来。更有趣的是,他的相国还是一个特殊行业的鼻祖。这个人就是管仲,他开创了一特殊行业,花街柳巷的原型(请原谅我不能说敏感词汇)。让我们看看这对君臣是怎么开创这番伟业的。

说这场改革之前,不得不先说说我们大中国历史的改革。每次改革都是阵痛的,但是改革的特点就是,观念越浅,改革越快。因为人的固有思维,明明每天吃米饭很好,突然让你每天吃鸡蛋牛奶,这个,很多人觉得我还是静静的好。所以,改革成功的多是文化底蕴不深的国家。比如:地处西垂的秦国、刚入主中原的北魏,外国的还有罗马城邦等。那此时的齐国刚好,也符合这个条件。

在古代,处在胶东半岛的齐国可不是现在,还可以去青岛喝喝啤酒吃吃有名的“青岛大虾”。那个时候的齐国可是地地道道的偏远国家。也不能怪周公旦偏心,毕竟天子那么多亲戚怎么也是要照顾的,封在胶东给周王看看家门不也挺好。在周朝时候,中原黄河流域才是真正的发达地区。所以,中原的诸侯国才多如牛毛。毕竟,能种粮食才是最值钱的。总不能指着在海边开发个旅游项目,再整点“啤酒节”啥的。而民众也由于远离文化中心,还经常受东夷文化影响,搞改革那是最合适不错了。

说到这对君臣,那还真是优点不多,缺点不少。管仲,那是出名的“逃兵”和“拜金男”。而齐桓公也是有“三好”,那就是“好吃”“好色”还喜欢打猎。这样的一对君臣,典型的昏君形象啊!我真的怀疑,他们是来气鲍叔牙这个君子的。可是这对君臣的经济改革将齐国推向巅峰。

而齐桓公君臣捞钱的方式就是“国有化”

说到这个“国有化”“自由贸易”有没有觉得像是冷战时候的词。没错!齐国就是这么运用的。这个自由贸易,就是管仲刺激齐国经济的一个措施。由于齐国地处胶东,渔盐业及其发达。所以,齐国的盐业可以贩卖的周边许多国家。这样的他国必需品,按理应该征重税,不然,管仲一分钱不要。要求,只要在关隘登记就行,一分不用交。还有其他的商品,也是单一征税。在关隘征税的,在市场就不需要再征税了。本国出口欢迎,他国进口他也十分欢迎。规定,“空车来的不征税,徒步背东西来的不征税”。然后,还让齐桓公在沿路设置驿站。还为了丰富商业环境,在临淄开办了国营“天上人间”。据说招收了700名小姐姐,让商人“宾至如归”。所以,这一行业为了找个名人来当祖师爷,就拜了我们的管仲大相国。有了这一系列的政策,临淄瞬间变成了世界第一大都市。作为一个诸侯国,拥有30万人口。同时代,璀璨的希腊文明中最大的雅典城才5万人。《战国策》记载了临淄的盛大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张袂成阴,挥汗成雨这两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繁荣的商业,带来高额的商业税收,注重长远才是王道。


商业发达之外,管仲还想了个捞钱的办法,就是盐铁专营。说到盐铁专营,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肯定首先是私盐贩子。然后,像钱镠、张士诚直接就起义造反了。其实,这个锅要找桑弘羊,就是专门给汉武帝捞钱的那个。其实,管仲的盐铁专营是相当的科学合理。就是民间运营,政府采购。因为完全的官办的后果,就是成本持续上升,缺少竞争,私盐贩子横行。但是,民间生产政府采购就可以控制成本的升高。齐国规定,只有政府负责售盐,民间不得售盐。这样,盐价自然就由政府控制。


都说齐桓公称霸,那是因为他的相国是个特殊行业鼻祖,还给他各种捞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