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七十四)专访风波蔡振华再起波澜 济州兵败陆元盛独木难支

2021-04-29 10:49 作者:皓维说  | 我要投稿

刚考完证券从业,作者身染风寒就来给大家更新,我真是算赶效率了。

—————————————————————————————————————————

上海世乒赛落下帷幕,各方大佬都表示这次世乒赛办得很成功。

的确,无论是从哪个方面上来说,这次世乒赛都是近乎完美的,单从竞技上来说除了男单和男双赛场上出了一点不影响结果的小意外之外,国乒在各条战线上的表现都是相当出色,一扫雅典周期的颓势和阴霾,为北京奥运会开了一个好头。

而当年闹得鸡犬不宁反目成仇的各位前辈们也是通过上海世乒赛来了一次一笑泯恩仇。

乒乓届的世纪聚会

当然,真情实意也好,逢场作戏也罢,恩恩怨怨这么些年了,最起码也是奔四的人了,即便真有大家也不会再拿到台面上了。

不过,有些人就非得出来加个戏。

5月9日,上海世乒赛刚刚落下帷幕,已经坐稳了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的蔡振华就国乒包揽了所有单项冠军这一情况接受了《体育周刊》记者葛爱平的专访。

当葛爱平问道:“过去我们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变化。我们还会在需要的时候,在能控制比赛的情况下,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吗?”

蔡振华回答:“友谊还是需要的,只是表现方式还是要有区别。在比赛场外,我们帮外国培养乒乓球教练,也是友谊的一种方式。还包括我们资助一些协会,向他们提供器材或者其他一些帮助。比赛场上,当年总理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让球给朝鲜的运动员,这都是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已经成为历史了。”

葛爱平问:“中国队内部让球,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似乎成了一个规矩。你让过球吗?”

蔡振华答:“当然有了,谁不知道我让过球给郭跃华?但是,我们已经认识到让球给运动员造成的阴影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不会很轻易地要求谁去让给谁了。”

本来到这儿,也没啥问题,阐述了一下应对国乒垄断的方法以及过去一些可以承认的错误,表示以后不在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可偏偏蔡振华接下来拿着何智丽事件开始开炮了:“这次世乒赛,梁英子和何智丽都来了。当年那届世乒赛上,何智丽在半决赛没有听从给队友让球的命令,决赛还是赢了梁英子夺得女单冠军,却在队里引来很不愉快的结果……这个事件我认为何智丽本人也有很大的问题。如果她当时不愿意让,完全可以跟领导去说,但她没有这样做,结果是欺骗了队友,然后反过来喊冤,这就是不对了。”

“现在,我们一般不会再有让球,不会再有何智丽现象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在奥运会上,那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比如说比较两个运动员对付下一个外国运动员谁更强的时候,我认为还应该以国家为重,这是我的原则,十多年来我们一直这样。”

说真的,我一度严重怀疑这篇报道是不是假的,甚至我还特意找了原文,因为我实在不愿相信以蔡振华的政治智慧能干出这种降智操作。

息壤中文网的创始人月影梧桐在其著名作品穿越小说《铁十字》之中通过对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的人物塑造,告诉我们想要当大佬一定要学会三件事儿:第一、千万不要逆势而为,第二、千万不要掺和烂账,第三、千万不能说话直接。

蔡振华算是三个雷都踩了。

首先,这回何智丽的身份是上海世乒赛组委会的特邀嘉宾,是徐寅生、李富荣和张燮林三位大佬一致点头同意邀请的人,不管之前如何和真实想法怎样,起码这次在公众面前,大家是打算展现出一种把之前的事儿翻篇了的感觉的,难得大家都高兴,好不容易文明和谐了一把,你蔡振华非得出来开上这么一炮,你这不是逆势而为?

其次,“何智丽事件”有多复杂但凡了解一点乒乓球历史的都知道这是一笔烂账,这也不单单是乒乓球队内部的问题,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争议在内,这种烂账要是能说明白九十年代就盖棺定论了,何必留到今天,每次世乒赛、亚运会和奥运会但凡海外兵团有点高光表现LR两派就把这事儿拉出来互喷一次。

最后,当年你蔡振华也不是没被以同样的理由搞得心态爆炸过,终身与男单世界冠军无缘,不到24岁就早早离开了赛场,现在你坐上高位了,就开始站在所谓“GJDY”和“ZZZQ”角度上大肆批评。即便是立场所需,大可对于这个话题上来一点春秋笔法,可他却偏偏跟逞能似的跳了出来,不由使人(尤其以前喜欢他的大把粉丝)摇头、无语:当初那个善良、率真的小伙子跑哪儿去了?

该专访第二天见诸于各大报端和网站。一时间,不仅是有关于雅典奥运会男单半决赛的让球争议再次甚嚣尘上,也让这位“金牌名帅”在球迷心中的美好形象大打折扣。

若是当年的何智丽,说不定何智丽又得叫板,和蔡振华互相对喷,从报纸转到互联网上再来一次当年的所作所为。

好在经历了二十年风风雨雨的何智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被人当枪使的愣头青了,而失败的婚姻和坎坷的职业生涯也磨平了她身上的棱角,何智丽没有回应,选择了退让和沉默。

至于蔡振华……

我只觉得对人,需要宽容,不要总想着把事情做绝;对事,都应该换位思考,设身置地替别人想一想。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焦志敏那样默不作声,甘愿退让;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陈静那样快意恩仇,潇洒自如;更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张燮林那样任劳任怨,默默无声。

人生的路有很多,至于成功与否,恐怕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知道了。

 

我们没有权利和义务要求去指导,去要求别人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蔡振华忙着打嘴仗,陆元盛头疼亚锦赛的排兵布阵。

因为陆元盛很尴尬地发现到亚锦赛了自己手里没帅可用。

注意不是没将,而是无帅。

相较于男队的半主力阵容(马琳和阎森去打健胜苑联赛了,孔令辉和刘国正准备退役没参加),女队这边有点愁云惨淡,大姐王楠基本准备全运会后退役了,人家自然没必要摊亚锦赛这档子事儿,至于张怡宁……伤筋动骨一百天,人家身上本来就有肩伤,结果紧接着就是手伤,连乒超都没怎么正经打,八月初才开始恢复训练,八月末的亚锦赛是肯定赶不上了,李隼就直言第一目标是九月份的几站公开赛,亚锦赛提都没有提。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还有两年前亚锦赛发挥亮眼的牛剑锋吗?

2003年亚锦赛女单冠军——牛剑锋

实话实说此时的牛剑锋陆元盛有点不想用。

第一、牛剑锋在雅典奥运会的输球实在是太让大家失望,乒乓球进入奥运会以来,国乒奥运会单打一共就被剃了三次光头,刘国梁打不过老瓦这大家都不意外,井浚泓再怎么说也是当年爆冷邓亚萍的人物,但是金香美?说好听的叫爆冷,说难听的她算啥?

第二、牛剑锋雅典奥运会后的状态属实一般,虽然世乒赛上再度打进女单八强,证明了自己的硬实力依然足以位列国乒主力层,但是大家都知道,乒乓球不是一个光看硬实力,同样也看心理条件和临场反应的软实力,要不然李佳薇也不至于职业生涯一次世乒赛女单八强都没进,王励勤职业生涯一个世界杯男单冠军都没有(我怎么又不经意之间黑了青梅一把)。

第三,牛剑锋在乒超也受了伤,虽然伤已经好了,乒超也打了几场,但是中间也停训了十天之久,这拉上来就打亚锦赛,能行吗?

奈何此时陆元盛手里实在是无人可用了,李晓东和蔡振华几番折腾下来,70后的老将走得走,退得退,80后的新人也都是元气大伤,纵然陆元盛当年带着青年军在埃因霍温力压四方,但是今日的济州亚锦赛他也总不能拿着85后郭跃、李晓霞或者90后刘诗雯去当主将来冲锋陷阵吧。

更何况这次亚锦赛的举办地在韩国,一个国乒去一次翻一次车的神奇地方,这时候敢拿新人当主力,陆元盛丝毫不怀疑自己可能连一张回国的公费机票都捞不着。

最终的结果也和两年前一样,无奈之下的陆元盛再次起用牛剑锋作为主将出征,郭焱和郭跃为副,刘诗雯和李晓霞协同出征见见世面。

不知道此时此刻的陆元盛能否体会到当年被强逼着出战的孙传庭的心理。

八月二十六日,国乒抵达济州。

相较于之前几次在韩国举办的大赛,这次亚锦赛的筹备水平明显有点问题。

作为参加了汉城奥运会和釜山亚运会的乒坛元老,时任香港女乒主教练的李惠芬在直接指出

“这不是韩国人的风格!”

相较于李惠芬参加过的两次盛会,这次亚乒赛的组织工作就差多了。

原来,组织者在布告栏公布的的比赛时间出现错误,搞得不少队伍晕头转向;其次为各队安排的饭店差距相当大,倒不是条件不好,而是一个较近,一个很远。远的饭店,乘商务车到赛场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而最早的比赛在上午9点,这样,住远处酒店的队伍就要很早起床,提前吃饭,再赶到赛场。一天比赛下来,十几个小时难以休息。

其次就是组委会安排的班车有点坑爹,比如27日晚上的男团比赛到20点多才结束。比赛结束后还要抽签。但是,组织者安排的最后一趟班车是20点。除了临时调车之外,一些参赛队教练和记者到了近21点才能返回住处,甚至不得不乘出租车。

而且在媒体服务方面,亚乒赛远不能与奥运会、亚运会相比。赛场在国际会议中心5楼,而新闻中心却放在3楼,对记者来说非常不便。从赛场到新闻中心要乘电梯后再走一段距离。新闻中心准备了一些网线,却没有电视和成绩查询电脑。赛场本没有记者席,后来安排了,却没有电源,也没有网线,写稿、发稿极为不便。

奥运会和亚运会各代表团手册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运动员都有中文和英文名字,这对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来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这届亚乒赛,有中文名字的运动员不少,但是,秩序册上仅有英文名字。一些媒体的记者要写中文报道,有时为一个名字要费很大的气力,占去了不少宝贵时间。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说,一来前两次毕竟韩国举国之力举办,不是韩国乒协一个机构能比的,毕竟外国的体协和国体不一样并非是一个行政机构;二来,无论是汉城奥运会还是釜山亚运会都是在办过大赛之后(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就被称作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总预演)举办的,说白了人家演习过,有啥问题自然知道;三来,对于韩国政坛的左右两派来说来说汉城奥运会和釜山亚运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左右两派都是重点投入,济州亚锦赛是没的比的。

书归正传,虽然有不少吐槽之处,但是大家也没办法,总不能不打吧。

女乒男乒在团体赛刚开始都是一路顺风,这点大家也都不意外,虽然韩国对于国乒不是啥福地,但是翻车一般都是在决赛,小组赛还是问题不大的。

四分之一决赛也没给国乒男队女队带来什么麻烦,男队女队分别以3:0横扫了印度男乒女乒,同步进军四强。

截止到8月28日为止,一切都是风平浪静,8月29日,终于出事儿了。

其实到上午为止还是一切顺利,国乒男队没费什么大力气就3:1击败了中国香港,甚至于搜狐和新浪的实时新闻都没怎么提,基本就是感觉正常发挥。

到了女乒出事儿了。

曾经有人问我,在现代体育这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时代,非大国家队体制下的主教练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我只给他举了两个人的名字,他就服了

玄静和、刘国栋

当然2005年的刘国栋还在陕西银河国梁,带领陕西为了第一个乒超联赛冠军而奋斗,而玄静和已经执掌韩国女乒三年,举世公认的海外名帅了。

从张燮林斗到施之皓的玄静和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韩国女乒最璀璨的巨星之一,无论是作为教练员还是玄静和的资历并不比国乒的各位冠军教头们差多少,从1986年锋芒初露到1993年问鼎吉盖斯特杯,再从2002年釜山之前执掌帅印到2004雅典奥运会,更是亲身经历了汉城亚运会、汉城奥运会、千叶世乒赛和釜山亚运会的三朝元老,在汉城和雅典与国乒在女双赛场上平分天下的元勋,玄静和可以说是对于中国女乒的弱点那是太了解了。

那就是心理波动会极大的影响硬实力。

毕竟,拼硬实力韩国女乒基本不是中国女乒的对手,若非当年女乒自乱阵脚,韩国女乒也不太可能亚锦赛女团两连冠,汉城奥运会女双夺冠,所以玄静和深知唯一的策略就是全力抢开局,在开局打蒙中国女乒,利用此时中国女乒的心理预期差距过大导致状态出现波动的debuff占据优势。

如此,方有一线胜算。

不得不说玄静和的经验老道,与五年之后在莫斯科运筹帷幄的周树森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周树森更多的算计的是教练,玄静和更多的是球员。

玄静和大胆变阵,让上海世乒赛惊艳四方的黑马文炫晶首发出场直面世界第二的牛剑锋,让金璟娥对抗举世公认的第一天才郭跃而将李恩姬换到三号位PK三火姐。

据说韩国队中也有教练提出了问题,让金璟娥对抗郭跃会不会太过于冒险,要知道此时郭跃作为第三代“女子技术男性化”代表早已名震中外,其正手的强力远胜于张怡宁,金璟娥打张怡宁未尝一胜,何况郭跃?

但是玄静和力排众议,明确表示比赛拼得不是技术,更是心态和经验,张怡宁有耐心和金璟娥一点点磨,郭跃可不一定有。

陆元盛也知道这场球有多艰难,赛前也是多番强调告诉女乒的姑娘们不要轻敌。

但是和前两次不太一样,这次作用起反了。

几次翻车的牛剑锋被陆元盛这么一说瞬间搞得对文炫晶有些过于重视,再加上文炫晶去年爆冷王楠,前年爆冷金香美的成绩,牛剑锋打起来那是患得患失,完全没有世乒赛上那般犀利,陷入被动,1:3告负。

取胜的文炫晶

牛剑锋这么一输,一直都是跟着王楠张怡宁打顺风仗的郭跃也慌了,被金璟娥牵着鼻子走,郭跃空有冲击力却没有耐心周旋,被金璟娥在关键的第五局13:11战胜。

0:2落后,压力聚焦于郭焱身上。

虽然郭焱也不是第一次见这场面了,但是第一次亲自上场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和李恩姬打得那是要多艰难有多艰难,也亏得李恩姬硬实力也就那么回事儿,郭焱鏖战五局才拿下对手,避免了女乒被0:3的悲剧。

挽狂澜于既倒的郭焱

第四场郭跃对阵文炫晶

两边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小将,都是进攻为主,打了一个火花四溅,但是郭跃明显更具主动性,阻击了文炫晶,将中国女乒拉进了决胜局。

奈何此时决胜局的牛剑锋已经被1991年的高军附体,心态彻底炸裂,面对着曾经被自己吊打的对手,牛剑锋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昔的锐利,0:3草草收场,在将韩国女乒送进决赛的同时,也宣告着中国女乒亚锦赛女团六连冠梦想破灭和连续第三次在韩国的土地上丢掉女团冠军。

黯然神伤的牛剑锋

赛后,中国女队主教练陆元盛说,中国女队这场比赛主要输在心理上。他分析,牛剑锋具有打削球手的能力,两天前首先出场就轻松地胜了,但是今天在两队2:2的情况下再打削球手,心理上的压力太大,导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他认为,郭跃和郭焱基本上发挥了水平,如果郭跃在第二盘能赢,中国队就好打了。

只不过在场的众人不会想到,同样的剧情五年之后的世乒赛赛场上又来一次,同样是亚锦赛女单冠军丢掉第一场,同样是公认的天才丢掉第二场,郭焱力挽狂澜救回第三场,只不过这次亚锦赛怎么说拖到了决胜局,五年后的莫斯科连决胜局都没拖到。

女团半决赛中韩打了一个火花四溅,但是最沾光的反而是中国香港队。

在群星云集的国乒止步半决赛之后,林菱、帖雅娜、桑娅婵和柳絮飞为主的中国香港队成为了夺冠的最大热门,在半决赛总比分3:0击败了福原爱领军的日本队,和主场作战的韩国队会师女团决赛。

决赛场上在第一场林菱3:2拿下金璟娥之后比赛的结果就已经确定了,文炫晶在桑娅婵的老道之下无能为力,帖雅娜也战胜了金福莱,中国香港女乒时隔十三年再次捧起了亚锦赛的女团冠军。

捧起亚锦赛女单冠军的中国香港队

值得一提的是,上次中国香港在决赛击败的还是朝鲜队。

一南一北各折一次。

女团翻了车,搞得男队上下提心吊胆,决赛面对韩国,王皓首发出场,3:2险胜柳承敏。而世乒赛男单冠军王励勤对阵吴尚垠,以3:1取胜。陈玘第三个出场,与左手直握拍的李廷祐较量,获胜的比分也是3:1。

男乒无惊五险,3:0拿下比赛,顺利完成了四连冠。

当然,按照国乒以往的惯例,但凡团体翻车,后面的单项必然出现问题,这次济州亚锦赛也是一样。

不过混双赛场上实在没啥悬念了,王励勤郭跃见一队秒一队,也就半决赛日本的宋海伟和福冈春菜组合造成了一点威胁,决赛4:0击败高礼泽张瑞顺利夺冠。

不知道为啥,大力哥看起来不咋高兴

对了,插句题外话,现在和福原爱闹得中日两国乒坛轰轰烈烈的江宏杰在这次亚锦赛第一次进入了大赛八强,不过被王励勤郭跃3:0一通暴打出局。

当年资历和天分也不算差的江宏杰

男乒率先出事儿,竟然只有上半区的王励勤和郝帅打进了男单十六强,由于本次亚锦赛,男队只有刘国梁一位教练员参加,教练不足的问题间接导致了男乒单打下半区完全崩溃,第一次出战洲际大赛的马龙因为发球判罚被裁判搞得心态爆炸,0:4不敌前国乒选手宋海伟,卫冕冠军王皓爆冷不敌水谷隼(水谷2005年出道战绩挺惊艳),陈玘则是意外输给了韩国选手崔贤珍。

爆冷王皓的水谷隼

一向温文尔雅、支持王皓的刘国梁这次也发火了,直接批评道,王皓能站起来,就能赢,该胜的却没有胜。对王皓来说,什么客观原因都没有。这不是状态问题,世界大赛打多少?差的还是差!

要知道,就是王皓03世乒赛败给陈卫星、04奥运会败给柳承敏,刘国梁在外界都没有这么说过王皓,亚锦赛这么个不大不小的比赛,刘国梁如此激动,固然有战况不利的原因,王皓打得确实差也是真的。

当然,刘国梁也没想到,不久之后的全运会男单决赛上王皓还将突破下线,输得更惨。

不过男乒在单打上的输球也就到此为止了,王励勤和郝帅顺利会师半决赛,随后王励勤4:2击败郝帅,又在决赛拿下了击败柳承敏的李静,时隔七年再次捧起了亚锦赛的男单冠军。

再次夺冠的王励勤

他也成为了继长谷川信彦、孔令辉之后第三位两次获得亚锦赛男单冠军的选手。

不过国乒在单打拦得住李静,男双就没这个运气了,国乒战力最强的三队组合都是各有一个人没来,李静高礼泽连败中韩高手,决赛2:3落后连扳两局逆袭王励勤陈玘拿到了亚锦赛的男双冠军。

夺冠的李静高礼泽

男队保住男单丢了男双,女队则是正好相反,保住女双丢了女单

其实十六强之前姑娘们的发挥都是不错的,相较于男队的表现完全是天壤之别,但是从十六强开始,女队的姑娘们就开始被暴冷了。

首先出情况的是刘诗雯和李晓霞,前者1:4不敌福原爱,后者3:4不敌金璟娥。

李晓霞打不过金璟娥大家不意外,毕竟小将不擅长打削球众所周知,金璟娥2005年比赛状态也不错(2005年金璟娥拿了两个公开赛女单冠军和李佳薇并列外协第一,世界第二),李晓霞打成这样也不算丢人,但是刘诗雯打不赢福原爱有点让大家出乎意料。

不过也没啥好意外的,福原爱硬实力虽然T1都未必排前面,但是福原爱的比赛经验那是真的多,刘诗雯的快攻有点打不出来,在相持环节被福原爱的长胶完全牵制,输球那也是正常。

两位小将止步十六强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但是随后的八强就让大家比较惊讶了。

八强战,三场输了两场,郭焱2:4不敌林菱,柳絮飞4:3拿下了郭跃。

这两场球都比较意外,三火姐对林菱的战绩一直不差,刚刚过去的乒超对阵林菱3:0完胜,怎么看都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

不过乔晓卫的分析很简单,就是心态出了问题。

至于郭跃没能打赢柳絮飞,只能说年轻人没接触过这种危急场面慌了。

对了,还有一场爆冷,李佳薇4:0横扫了金璟娥。

所以真的不是我黑李佳薇,但凡李佳薇上海世乒赛能拿出济州亚锦赛70%的状态打不打得赢能和老张对磨的林菱我不知道,但是战胜高军和曹臻打进世乒赛女单八强问题不大。

不过李佳薇的胜利也就到四强为止了,半决赛面对林菱,李佳薇打得感觉有点防御型弧圈PTSD一样,一到关键时刻就手软,2:4不敌林菱。

而女乒最后的独苗卫冕冠军牛剑锋同样2:4不敌柳絮飞,止步半决赛。

这场比赛牛剑锋并非没有赢的可能,但是她自己悲剧的心理最终送掉了比赛,尤其是关键的第六局,在领先的情况下被柳絮飞12:10逆转,宣告着中国女乒亚锦赛女单四连冠的梦想宣告破灭。

场边焦急万分的陆元盛
李佳薇和牛剑锋两位当届亚锦赛的女单第三名

决赛场上,林菱将防御型弧圈后发制人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4:0战胜了队友柳絮飞,第二次捧起了亚锦赛的女单冠军。

她也成为了又一位离开了国家队之后依然在洲际大赛之上获得单打冠军的选手。

两度获得亚锦赛双冠王的林菱(其实这张照片不是很好,但是我没有好照片,林菱老师的粉丝不要喷我)

张燮林时代女乒最后的入选者在陆元盛时代的女乒最后一战夺冠,不知道场外的陆元盛和当年力荐的蔡振华作何感想。

而在女双赛场上,郭焱刘诗雯在半决赛拿下了女乒最大对手,2005年的公开赛第一女双香港的帖雅娜张瑞组合(2005年十四站公开赛,她们这对组合拿了六站冠军)后势如破竹,并在决赛击败了牛剑锋郭跃组合,加冕亚锦赛的女双冠军。

小枣和三火姐的第一个大赛冠军

这也是牛剑锋郭跃组合大赛最后一战。

亚锦赛女双决赛最后一球

至此济州亚锦赛落下帷幕,国乒创下了2000年以来最差战绩,而这也意味着人事变动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终将落下。

—————————————————————————————————————————

老规矩,先求一个三连,不是作者不想多更新,实在是事多顾不过来,我更新这章的时候感冒最严重,好几次都有点神志不清了,连柳絮飞打直板反胶,李佳薇打双反这种魔幻文字都写出来了,身体实在是撑不住,再加上济州亚锦赛的比赛资料实在是少,网上的视频资料也不多所以这章写的比较水一点。

另外作者明确表示七月之前《那年乒乓那些事儿》也就一到两次更新,作者要准备东京前瞻和东京奥运会了。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七十四)专访风波蔡振华再起波澜 济州兵败陆元盛独木难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