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和亚里士多德派不同
牛顿115、亚里士多德和亚里士多德派不同
亚里士多德(百度百科):…
亚里士多德也是详细叙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他写出了关于生殖生物学和生活史的第一本书。他特别注意生物多样性现象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区别的意义。
…意、义、意义:见《欧几里得26》…
(…《欧几里得》:小说名…)
虽然他没有提出正式的分类(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了分类,而且他对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比两千年后林奈的分类更合理。
…分、类、分类:见《牛顿114》…
在生理学上,他大都采用了传统观点因而并不出色。
…生理(生长繁殖之理):生物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详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99》…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小说名…)
和前辈比较起来,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坚定的经验主义者。他的推论总是植根于他过去的观察。
…经、验、经验:见《欧几里得162》…
…主义:见《欧几里得10》…
…推、论、推论:见《欧几里得66》…
他在《动物繁殖》(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60b28)一文中曾明确表示从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识)是首位的,超过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这一方面他和经院哲学家中的亚里士多德派完全不同,后者认为单凭推论就能推论出一切问题。
…信、息、信息:见《牛顿93》…
…知、识、知识:见《欧几里得5、6》…
…哲、学、哲学:见《欧几里得110》…
(…《欧几里得》:小说名…)
…经院哲学:见《欧几里得10》…
亚里士多德的显著特点是追究原因,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提出“怎样”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特、点、特点:见《牛顿95》…
…原、因、原因:见《欧几里得199》…
为什么有机体能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成体?为什么生物界中目的导向的活动和行为如此之多?
…目、的、目的:见《欧几里得195》…
他清楚地了解仅仅构成躯体的原材料并不具备发展成复杂有机体的能力。必然有某种额外的东西存在,他称之为eidos。
…原:见《欧几里得41》…
…材、料、材料:见《伽利略37》…
…原材料(百度百科):指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原料…
(…产、品、产品:见《伽利略2》…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原材料(百度汉语)2:原料和材料的合称。
亦指素材…
…复、杂、复杂:见《欧几里得133》…
…有机体:见《牛顿59》…
和柏拉图所下的定义完全不同,亚里士多德的eidos是程序目的性原则,在他的思想中这词所表示的意思和现代生物学家的遗传程序所表达的完全一样。
…定、义、定义:见《欧几里得28》…
…程、序、程序:见《欧几里得194》…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原、则、原则:见《欧几里得198》…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和柏拉图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质而行动,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作用过程或过程的表现。
…性、质、性质:见《欧几里得37》…
…自、然、自然,现、象、现象,自然现象:见《欧几里得128、129》…
…作、用、作用:见《欧几里得68》…
…过、程、过程:见《欧几里得194》…
由于任何过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认为对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一切结构和生物性活动都有其生物学意义,或者就像我们所说的,有其适应意义。
…研、究、研究:见《欧几里得42》…
…结、构、结构:见《欧几里得41》…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释这些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为什么”问题在生物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为什么?”是进化生物学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坚信世界基本完美无缺从而排除了进化的观点。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亚里士多德的先进思想只是近几十年才得到充分肯定。
他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之所以声名狼籍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托马斯主义者奉他为他们的权威哲学家,后来当经院哲学声誉扫地时,亚里士多德就受了牵连。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时期,几乎全部着重点都放在物理科学上。
…原、因、原因:见《欧几里得199》…
…托马斯主义:指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kuí)那创立的基督教神学学说…

“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
请看下集《牛顿116、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实验科学追求的是发现》”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