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火爆全网,快来看看幕后的设计师故事【附海量冰墩墩新鲜表情包】

开年大吉!各位静Design的小伙伴们!静电在这里祝大家新年虎虎生威,工作顺顺利利,生活幸幸福福。
冬奥会开幕还没几天,吉祥物“冰墩墩”彻底火了。商场排队五个小时只为一“墩”,外国记者甚至改名“墩墩”倾情“带货”,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直呼“始料未及”。



冬奥吉祥物冰墩墩成为新晋“顶流”,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均被抢购一空,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火爆场面。

“冰墩墩”这次是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代领团队来完成的设计。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曹雪,刘平云等
曹雪说,“冰墩墩”受到大家的欢迎,不是带着一帮人漫无目的的头脑风暴,而是一定要有理论和策略性的思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冰墩墩”穿上冰壳,脸上有冰丝带,大家都觉得很好看,其实形式美感背后有基本规律,其中重要的规律就是“对比统一”。
对比,对比!曹雪教授一直在强调对比的重要性。“硬与软,透明与不透明,黑与白,冰丝带五环颜色的色彩对比,都实现了视觉审美层面的对比统一,但同时又做到了一举两得,做成衍生品也会带来不一样的触觉体验。”曹雪说。
“冰墩墩”和历届奥运会吉祥物不一样,不是单一材质、单一触觉体验,坚硬的冰壳包裹着一个毛绒的熊猫,用曹雪的话来说——冰壳之下有一分“暖和软”,“人们在寒风中等待就是为了最后手中能捧上一份温暖”。

静电觉得冰墩墩是一次纯粹的设计,再次验证了一个设计如果被塞进去各种元素,它就会变成四不像。在访谈中,曹雪提到了有人要给“冰墩墩”加上各种中国元素,如“长城”,“华表”等等。但是,这样讲故事就太过单一了。很多人理解的所谓的“国潮”只是把中国传统元素随便贴在产品上,而冰墩墩的设计则更加懂的如何“向过去要未来”。

其实,就是单纯的可爱了,没有那么多臃肿的附加元素了,设计师可以更自由的发挥了。
“比如我做一个文具品牌,订书机一张一合,像一个动物的嘴,把它做成一个角色,卷纸一抽一拉也可以做成一个角色,圆规有长长的腿也是一个角色,一系列文具产品本身做成角色,讲学习和成长的故事,传播上一下就区别于所有其他品牌,跟商业、产业结合起来,又是一种创造。”他说。





“设计能够‘四两拨千斤’,因为设计的终极内核是哲学,不管东方西方,哲学是相通的,它能够穿透一切。”曹雪说。
所以,如果能给设计师更多的自由,而不是更多的枷锁,那他的设计说不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几组冰墩墩的表情和壁纸哈!速度收藏吧!




















2022开春新一期UI全链路就业特训课程开始报名啦
↓↓长按二维码加静电老师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