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吃喝57:名楼美酒最催泪,寂寞深处,发个朋友圈吧

张顺送来的鱼太新鲜太好吃了,宋江中午吃完晚上吃,结果就吃多了。当夜他上吐下泻,高烧不退。牢城营里众人煮粥烧汤,张顺帮忙给买了药来,戴宗和李逵也自带酒肉来看望宋江——结果宋江不敢吃,哥俩只能自己吃光了。
宋江休养了七八天,终于觉得身体无碍了,便开始思念与江湖朋友们的热闹,结果等了一两天,竟没有一个人来找他。寂寞难耐之时,他忽然灵光一现:
你们不来找我,我难道不能去找你们吗?
这一天吃完早饭,宋江便带了些银子,锁好了门,先去找戴宗。结果戴宗不在家,又去找李逵,可李逵也没影。再去江边找张顺,人家告诉他,张顺住在城外,除了卖鱼讨钱,他轻易不进城来……
你的朋友那么多,平时呼啦啦在身边围绕不休,赶都赶不走。可忽然有一天,当你寂寞孤单时,找个人喝杯酒聊聊天时,却一个也不见。

真是太郁闷了!
无奈又无聊,宋江信步走出城来。走着走着,迎面看到一家酒楼,竟是苏东坡亲笔题名的“浔阳楼”,顿时有了感觉:我在郓城时,曾经听说过这座名楼,今日就在眼前,何不上去看看?
走近楼前,只见门前华表柱子上有一副楹联:
“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如此气魄,如此格局,让宋江心胸一阔,好不欢喜。于是他走上楼来,找了个能凭栏看江的座位,要了酒肉果品:
“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
不愧是名楼,这里的酒肴器皿都精致讲究,非一般小店可比,让宋江更觉欢喜。

也许因为名楼气势带来的激荡,也许因为一个人的孤单寂寞,宋江忽然生出无限感慨感伤: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
酒入愁肠,不仅化作相思泪,也化作英雄泪。自斟自饮的宋江,情不自禁就追昔抚今,然后就忍不住潸然泪下,与此同时,无限的委屈压抑喷薄而出,他竟然诗兴大发,口占了一首“西江月”词。
写完之后自觉写得太好了,可惜却无人分享,何等寂寞?于是又跟酒保索要了笔砚,在前人题咏的墙壁上了挥毫写了出来: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一首词写完,尽抒心中块垒。宋江越读越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自己不仅江湖驰名,更胸藏文韬武略,简直太佩服自己了!

宋江继续饮酒,越读自己的词越感慨感动,以至于竟然手舞足蹈起来——幸好人间浔阳楼的伙计见多识广,见怪不怪,也懒得搭理他。但宋江觉得还不尽兴,又继续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并在后面大书五个字“郓城宋江作”——这么好的诗词,若是不署名,谁知道是宋江写的?万一被张冠李戴成别人的作品,那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宋江这么精明,可不能吃这个亏。
宋江写完了诗词,又自斟自饮、自吟自歌了半天,终于心满意足了。他给足了银子小费,拂袖下楼,踉踉跄跄而归。
宋江的诗词写得骄傲狂妄,其实也不要紧,世界那么大,喜欢吹牛的人多了。但他写下了“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是谁?那是唐末造反起义的首领,搅动了天下大乱,引发了一代兴亡。他要效法黄巢,那是任何统治者都不允许的——真是“反诗”。
难道,精明的宋江,就真是被酒精催眠了,就不知道自己在墙上写了什么吗?

他的诗词清楚记录了他的人生起伏,真切见证了他的心灵曲折。他的野心抱负,他的苦闷迷茫,他的不甘不忿,都充分表达出来。
所以,宋江固然喝醉了,可思维无比清晰,否者他写不出这样的诗词。
不是酒醉人,是人在酒精的麻痹和刺激下,更加放松,更加率性,不知不觉就摘下了面具,绽放出更本真的天性自我。
宋江是胸怀大志的人,是野心蓬勃的人,他从来就不甘心做个风尘俗吏,所以才刻意结交江湖好汉,为自己博得“及时雨”的大名。他这一路而来,处处被好汉们恭敬着,吹捧着,更让他底气倍增,自信爆棚。可,自己实际上还是“囚犯”,如何让人不意难平?

无论英雄好汉,还是凡夫俗子,人性都是一样。被众星捧月地热闹惯了,就忍受不了一点点的孤单寂寞:享受的幸福多了,便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略有一点不足,哪怕是自作自受呢,也觉苦大仇深。
如此,实在是不吐不快,不发个朋友圈,让来往众人点个赞,实在是太难受了!
高处不胜寒,高调招祸端。古今皆然。
宋江大醉而归,回到牢城营里,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全不知大祸即将降临,他将追悔莫及,乃至丑态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