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间五月天7日记:无法掌控风的方向,但却可以紧握自己的风帆!

无法掌控风的方向,但却可以紧握自己的风帆!
郑州5月11日解封了,大家都在各种感谢和庆祝。10日晚上,更是不少不眠的人,像过年守岁一样,等着零点的“郑州发布”,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11日早上6点以后,郑州的各大街小巷,都开始奔跑着撒欢的人们,那些已经憋了7天的郑州大众。
各行各业都在有序地复工了,但是,孩子们还没有收到复课的通知。不过,从今天郑州新增6例新冠确诊病例和31例无症状感染来看,孩子们能否复课,还是挺让人担忧的,毕竟,全市还没有清零,每天还是那么多的新增,应该没有人敢拿孩子们去冒险吧,毕竟,每个学校都是数千人的聚集。实在看不了那些小小的人儿,被带走隔离和治疗的场面了。保护好孩子们,应该是我们成年人最后要守护的一道防护墙了。

同时,对于网课,也是疫情期间快要逼疯家长们的一件事情了。网课,对于3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还是能正常进行下去的。例如,我们家一个五年级的,一个一年级的,五年级的姐姐,基本上不用我操心,网课能按时上,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并提交;而这个一年级的娃,每天上网课都是波兰四起,一节课下来,喊了无数次的“妈妈”,所以,有时间,我都会放下手中的事,陪她上课,反正每天也就上午两节正课,每天上午10点多点就结束了。
关于网课这件事,这本来是针对疫情这种特殊时期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停课不停学,为了不让学习脱节,学校和各任课老师,也在努力去减少疫情对孩子们学习上的冲击,毕竟每次疫情,少则半月余,多则一个月余,而每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就那么多,日子在一天天地过啊,孩子们在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在往上升,尤其那些面临升学的6年级,9年级和高三学子们,他们的时间更是等不起。
有大学生调侃道:大学四年,疫情三年,同学还没有认清,就要毕业了;初中三年,疫情三年,还没有好好努力,就要中考了,这是很多人都不得不去面临的一个现实。像疫情这样,不是以个人意志能够左右的事情,我们普通大众,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去适应。
从这三年国内疫情的情况来看,以及国外的疫情情况,很多专家已经断言了:短时间内 ,疫情不可能完全消失,只能做好预防,它会像感冒一样,时不时地冒出来,在全国一些地方,此起彼伏地来回窜动,所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去适应这样生活,安全时期,努力去讨生活,疫情期间,也要努力让日子过下去。
而对于需要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们,这时候就体现一个孩子的自律性了。同样是网课,有的孩子依然学得很好,而有的孩子却是在摸鱼,但是,各种升学还在继续,疫情三年,每年的中考和高考都在正常进行。疫情是大家都在经历的,不能把自己最终的失败归结在疫情上,同时,这也是淘汰掉一批不自律的孩子的时候,筛选不仅仅存在学校的课堂上啊!

在人生的大海中,我们无法左右风的方向,但是,我们却可以掌控自己的风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接受一个现实:疫情,已经完全重塑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只要我们能掌控好自己的风帆,就不会迷失方向,向着自己的目标,远航!

7天解封,郑州疫情背后的那股力量!那股劲!
多年之后,郑州人民依然会想起那个堪比过年守岁的夜晚。
男女老少头也不敢洗,困了也不敢睡,一家人整整齐齐盯着一个红色头像的顶流公众号。
精气神就像拼多多砍到了就差最后一刀。
如果没有长期在郑州生活,根本无法想象郑州抗疫有多难,更无法想象解封的决定有多难下。
一个遭受涝疫双重暴击的城市,一个疫情准点到不能自拔的城市,一个从来不被各路观察家正眼看待的城市。
结果,在重重困难下,郑州用最短的时间结束了确诊超百例的复杂疫情。
郑州也成为5月5日疫情专题会议之后,全国第一个取得重大胜利的抗疫战场。
想想当时的局面,奥密克戎多点开花,东北几乎沦陷,上海病例居高不下,首都形势不容乐观。
一瞬间就像回到了1938年,日军兵临城下,铁蹄逼近中原。
风口浪尖,向来低调又不起眼的郑州站了出来。
不过,这一次它没有如花园口决堤之水一溃千里,反倒是用旋风速度为全国其他兄弟城市打了样。
此战极具标志性意义,气势上完全不输李团长当年攻打平安格勒。
01、郑州做了什么
本轮疫情郑州最亮眼的标签,速度、团结和执行力。
第一例病例出现在4月30日下午四点,前往颐和医院发热门诊时核酸阳性。
同时确诊的还有两位同住亲属,均在东站做保洁。
结果不到二十四小时,5月1日下午一点,三人的流调轨迹便已经公布。
紧随其后,博学路办事处贾岗社区进行封控。
当天上午,东区多个人流密集的公园就已经开始有保安大爷骑着三轮播放逐客令的画面。
当天晚上,郑州发布官宣主城8区进行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5月2日,可以看作郑州全面迎战奥密克戎的揭幕战。
那天晚上,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了一场疫情防控分析会,参会的不只有市领导还有省市疾控专家。
正是在这场会上,一把手要求建立四级应急指挥体系统一指挥,市委常委分包负责重点区。

参考某大市政令难出大院的bug,从管理源头来切入防控十分重要,保障了后续防疫大局的整体统筹。
在此之后,防控会议机制进一步完善,郑州成立了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市委书记担任指挥长。
小组成员不只是有郑州的党政主要领导,还有省卫健委、铁路郑州局、省公安厅的主要领导。
层级之高,涉及之广,在郑州两年抗疫史上还是头一次遇到。
指挥部成员每日会商,在听取流行病学家的研判之后,及时做出风险评估,综合进行决策,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5月3日下午,郑州官宣全市自5月4日至10日,开始进行人员流动严控。
郑州的思路很明晰,既然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那我就兵贵神速,以快制快。
按照“应检必检,不落一人”的要求,连续多日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及时发现人群中的隐匿病例。
进行流行病学追踪,对每例确诊病例分组追踪,通过收集其流动性、消费记录等数据,获得精准的追踪信息,厘清传播链。
主城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家办公,大中小学开展线下教学,全市人员非必要不离郑,彻底阻断病毒扩散链条。
郑州并不是一刀切式的一封了之。
除封控区,其他区域市民每天可安排一人,凭出入证外出采购物资。
同时,商务部门确保物资供应,医疗单位保障看病就医,其他保供单位正常运营。
就连养老院,也被特意提示进行封闭管理。
每一步都生怕跌入某市踩过的坑。
就在部分市民往家里搬猪后腿的时候,郑州就已经查明了本次疫情的传播链。
省外确诊病例在高铁东站中转时传播所致。

从那之后的七天,郑州人民每天除了困守于房产证里的有限套内面积,然后就是出门做核酸。
七天时间,全员核酸几乎一天不落,如此密集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
一套组合拳打下,面对相继出现的近两百例病例,郑州取得七天清零的旋风速度。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郑州市昨晚顶住压力,如约拍板解封。
眼下的局面,继续静默是最容易最稳妥的决定。
但冒着多层风险解封,最大的考量就是民生,这就需要考验主政者的担当。
02、郑州的底气
自从郑州宣布全城静默的那一刻,就开始面临全国人民的审视。
里里外外的人都在眼巴巴看着,这个城市到底能不能实现吹过的牛。
毕竟奥老师下手丝毫不讲情面,那位曾经吹过牛的抗疫优等生至今仍然一片焦灼。
封城通知刚发布的时候,在贾鲁河在黄河滩在思念果岭度假的市民,还在帐篷边看柳絮漫天。
转眼,他们就加入全城人民疯抢物资的狂欢,以至于社区超市的小老板也有种会成为商界巨擘的错觉。
官方第一时间站出来安抚群众不必恐慌,恨不得亲自下场制止抢菜民众。
别怕,咱是农业大省,万邦已经囤好了45万吨菜,粮油够咱吃上大半年。

这背后是一个粮食大省的生存底色,以及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某市疫情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很纳闷,为啥天南海北起早贪黑的送菜,老百姓还是没吃的。
归根结底就是始终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而郑州静默期间,每个区都准备了50辆以上的大货车,确保生活必需品的运输。
大型商超备足三天以上的物资,保证周边民众物资正常供应。
外卖快递正常配送。
整个封控期间,至少我在的小区没有陷入过任何物资焦虑,社区超市里再没出现过抢菜风,反倒是业主群里各种优惠水果团购被供养得风生水起。
有了以上准备,天价团购就失去了生存土壤,市场监督部门还顺手处理了几起哄抬物价的小案例。
郑州这次能够做到速战速决,同样离不开强大的应急响应能力。
经历720大难之后,郑州的应急响应至少提升一个层级。
很多人都单纯以为,在咱们国家,上级指挥基层必定如臂使指无往不利。
其实想想,就算你老板给安排一个活,你和你的同事们是否会雷厉风行去贯彻,是否会骂骂咧咧阳奉阴违,是否会趁水摸鱼互相推诿。
无论在哪,执行始终是个大问题。
而郑州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整个疫情防控环节真正激活了全市应急响应机制,“市-区-街镇-社区”的四级联动始终有条不紊在运行。
封控第一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除线上值班人员,其余人员立刻向所属社区报到,就地转化为社区志愿者。

所有的小区物业员工听从社区安排,全员出动保障封控期间所在小区正常运作。
群众正常就医也处于四级联动之下。
各区县主动对封控管控区域群众和集中隔离人员就医需求进行摸排,急危重症患者登记造册。
社区、乡镇医疗机构承担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做到小病不出社区。
不仅如此,郑州还动员八院、九院开通心理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疫情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在贯彻始终的全员核酸环节,充分显示出郑州动员能力的强大。
就像昨天上午最后一轮全员核酸,小区物业大早上就拿着小广播人工叫早,社区干部充当志愿者维持秩序,医护人员摩拳擦掌,居民熟练排队等待检测。
所有人都恰如其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守住自己的防线。
结果郑州用半天的时间,完成对主城8区核酸检测。
平均1秒钟检测380人。
03、真实的郑州人
本轮郑州疫情给人最大的观感,政府前线全心抗疫,民众居家全力配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一是郑州的城市治理向来属于大政府模式,二是中原人的性格特性又助推了基层治理。
以至于那些出现在其他城市令人发指的魔幻新闻,在郑州并没有机会出现翻版。
即便是祭出惊天一骂的齐礼阎大妈,和诸如孕妇门事件、福利院门事件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被全网群嘲文明程度一般的城市,做了太多那些自我标榜文明人士做不成的事。
郑州人做核酸,没有眼花缭乱的时装秀场,没有鼻孔看人的满脸不屑,也没有精致的红酒和咖啡。
所有人在踏入黄线见到大白和红马甲的那一刻,都开始安静排队。无论是有粉丝百万的网红,还是推着婴儿车的大妈,或者踩着滑板的少年。

如果说北上广是个性十足的摩登青年,不放过每一个表露自我的机会。
郑州就是一个被社会毒打的老实中年,平和内敛中流露着俗世烟火。
七天的静默,让整个城市都慢了下来,所有人都没了脾气。
业主群里平日交流不多的邻居们,开始共享电脑,共享打印机,争着报名志愿者,出门取快递都会主动替邻居捎带。
医护人员连轴转之后,继续擦擦眼泪和汗水投身下一场检测。

虽然城市空空荡荡,没有什么感人肺腑的大事,但中原大地特有的古道热肠的温暖却并未缺席。
短短七天,郑州正在刷新人们的新认知。
城市治理效能,市民配合程度,各级响应速度,共同构成了这座城池的护城河。
这就是郑州,没有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口吐莲花的人造神,没有挥金如土的经济实力。
经历太多糟糕状况的人们,正在同城市共荣辱,以最朴素的善意,耐心等待城市痊愈。
因为有了你们,才迎来了郑州的人间五月天。

本文来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