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阳:抑郁症的这些症状,是如何骗过医生的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增加,工作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化,抑郁症患者人数正逐年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越来越多的人被确诊为抑郁症,与现代生活方式改变、社交媒体普及、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的诊断完全依赖患者主观感受,是以心情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悲伤、不高兴,对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或者愉快感,精力不足等。
图源网络
诊断标准和症状
当前我国诊断抑郁症使用的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也叫ICD10,是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10版。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为抑郁发作必须持续两周没有躁狂发作,也不是精神活性物质和其他器质性障碍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含有首次抑郁发作和复发性的抑郁症这两大类型。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主要有三条:
抑郁心境:也就是悲伤、不高兴;
兴趣或愉快感缺失:对平时感兴趣的活动没有兴趣或者愉快感;
精力不足:常感到疲惫无力。
此外,还有其他附加症状如自信心不足、自责、自杀的念头、犹豫不决、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活动的改变、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图源网络
中医视角的抑郁症
从中医理论出发,悲伤、情绪低落、信心不足、自责、犹豫不决、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阴阳辩证中属于阴。
《金匮要略》记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就与上述这些情况相似,这是心血亏虚的表现。
图源网络
而中医认为胆有决断的本能,称其为“中正之官”。肝主谋略,胆主决断,如果胆虚,就无法决断拍板,会导致信心不足和犹豫不决。
寻找治疗突破点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医学的进步和检查手段的多样化,导致很多时候,医生会过于依赖医学量表,忽略了患者的真实感受。
近期接诊的一个病例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位患者是一位大学教授,平素开朗大方,自2022年底的感染新冠后常感疲倦,烧个菜都需要到房间里躺一躺。
有医师建议他到心理科进行检查,根据量表评分很快被诊断为“抑郁症”,但他自己并不同意这样的判断。他的朋友们也表示,如果他是抑郁症,那全世界的人都有抑郁症了。
通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的症状主要与新冠感染后的一些后遗症有关,而非真正的抑郁症。诊断病症仅仅依赖于量表而不深入了解患者的真实状况是非常危险的。中医对于这类症状有非常独特的治疗方法,不仅关注症状,更重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辨证施治。
图源网络
这位教授在上周服药期间已经停用其他药物,仅用中药治疗,疲劳感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胸闷感也明显改善。这充分说明,中医的辨证施治对这类症状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这位患者,我想说“抑郁症”的量表可能不适合新冠患者,因为这些患者所感不适,其实属于新冠后遗症。
我是这样给患者解释的,新冠如同一场战争,大敌当前必有一战,我们的身体虽然赢了这场战争,但战争之后道路被毁、桥梁坍塌,供水、供气、排污通道统统毁灭。这时营养进不来,垃圾废物排不出去,我们体内的细胞就处于这种状态,所以我们会感到疲惫、易疲劳,精神不济,或者失眠、易感冒等等。
包括我前段时间更新的服用中药3周时间,解决多年的晨起心悸烦躁(可点击查看),就是体质寒湿引起。我反对抑郁症的发作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平日里必定有所痕迹,所以我鼓励大家多留心日常变化,有需要我的,可以到线下门诊找我。
感谢您耐心阅读至此处,希望您能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帮助到更多人。
本文转载自:祛毒养肾林日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