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生骨折后,现场要这样处理
一般三岁以下幼儿骨骼自我修复期大约需要半年,5岁以上的孩子骨骼塑性期需一到两年。儿童骨折经治疗后,家长一定要及时看护好患儿,防止再次跌倒损伤,同时要听从医嘱,观察肢体情况,及时复诊复查。
发生骨折后,现场这样处理
安信医学提醒,孩子如果发生意外,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能因为宝宝号啕大哭而乱了手脚,否则宝宝会因为家长的紧张而感到害怕,甚至由于哭闹、挣扎导致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同时不要随便搬动牵拉肢体,要先观察哪个肢体可以活动,哪个肢体孩子不愿意活动,往往不愿意动的那个肢体可能是发生了骨折。在得到专业急救前,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简单处理:
上肢骨折 如腕、肘、肩关节等处骨折,家长应轻轻将受伤上肢屈肘置于胸前,用布或丝巾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悬挂带,将受伤的肢体摆放至其较舒适的位置,挂在未受伤的肩膀上,然后在脖子后打结,简单制动。若现场有条件,可用书本、木板等进行简单的支撑,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切忌按揉肿胀部位,以防加重损伤。
下肢骨折
如小腿或大腿骨折,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在医护人员赶来之前,先用木头、塑料等能够代替夹板的物品固定住受伤部位。用布或胶带将物品牢牢地固定在受伤的肢体上,要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限制其进一步活动。一般先绑骨折上端,后绑骨折下端,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开放性骨折 此类骨折有伤口,容易受到感染,不要试图把外露的断骨复位。要先用消毒纱布包扎患处,再用能够代替夹板的物品固定,可以在物品上垫些衣服或旧布等软物,以防皮肤受损。如果有条件,可把患儿放在一块平的木板上,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