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若4号船增加25米的长度,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2-03-14 19:41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在现在的语境下,“新船”代表什么意义,大多数人一看就明白。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于是把比新船可能“更新”的船,就叫他4号船。明白了这个指代意义,就明白了这里要讨论的基础。关于新船进度快慢的问题,也刚刚谈到过了。新船进度其实一点也不慢,该取得的成绩,还是会按部就班地取得,虽然没有具体说某个时刻的节点,但是战略项目的整体进度从来都是大差不差;只会整体提前而不会整体拖后。之所以感觉整体进度不快,主要是精装修阶段和框架施工阶段其实已经合二为一。也就是一旦交工就是超级精装房,可以直接拎包入驻,而不需要再花费一两年的时间再去搞敲敲打打地进行自主装修的流程。而这个拎包进入的时间,也基本可以算是进入倒计时了。既然如此,那么就有必要整体点评一下新船。好的地方,包括特别好的地方,


过去都说过无数次了。这里干脆就不再重复。只单纯说说明显不足的地方。其实不足的地方外行也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船头的两条电弹弓,明显是“过长”了。正因为弹弓过长,导致左舷的那根,已经深入斜角甲板区;而右舷的那条问题似乎更严重,这就是后偏流板,直接和前升降大电梯看齐了相当大的部分。这两个问题本身都是有所不足的具体体现。左边的那条,后偏流板部分直接深入斜角甲板区的不利影响大家都懂的,这里不再重复。而右舷的偏流板直接和前大电梯部分看齐的不利影响则更大。因为这种布局,只要右边有任何发射行动,那么前大电梯就不能做任何与主甲板之间的调度与交流;而且有发射行动时,大电梯处于看齐主甲板的纯静止状态,那么此时前大电梯上面的飞机和人员,也要承受极大的起飞噪音甚至是非正常偏转气流的干扰。


这与目前超级大国所有同类船舶中,所有右舷最靠前的大电梯都在同类偏流板之后一定距离,两者堪称两个不同系统,全部调度几乎完全不会相互干扰的既有设计,完全不符。这里并不是说凡是超级大国的成熟设计就肯定没有问题。但是现有新船上的前两根电弹弓肯定是有自己的现实问题和短板,这里是根本不需要怀疑的。说到底,出现这两大问题,根本原因不是电弹弓太长了,而是船头部分过短了;才显得电弹弓过长。其实电弹弓从技术上讲,还可以再增加5米到10米都不算太长。现有电弹弓可以轻松发射45吨级的物体,已经是全球稳居第一;而如果再增长5米,那么完全可以发射50吨级的超重物体;更是50年内无人可以赶得上。但是之所以出现目前的状况,就在于期间有一个“蒸改电”的过程,也就是用蒸弹的船体,


来“硬塞”上了电弹;才显得局部出现非常不协调的局面。到这里有人说了,既然明知电弹弓需要更长的船头,那么为何不干脆把船头部分临时更改设计得更长一些。或者干脆另外设计一套更加狭长的船体?其实对新船这类超级船舶来说,设计一套合适的船体线型,仅仅水池试验就可能需要10到15年。需要反复的论证加试验才能通过。有些简单的技术细节,就可能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新船目前的船体,其通过计算和试验同步得出,其横摇周期可能是4X秒。而如果因为中途的子系统突然做了重大的重新调整,比如就是因为蒸改电,原先的船头长度不够用了;这可不是单纯把船头部分再随意加长他十来米,或者单独再搞个多出十来米的狭长船身就能立即解决的。在现有船身上单独加长船头,也包括整体加长船身,之后的最大变化,


就是会造成稳定横摇周期从4X秒快速跌落到30秒之内,并且可能出现无法预测的高速下全船不规则振动或者高速下自然产生埋头浪等完全不可预测的情况,真那样岂不是成了维克兰特号的水平?而30秒以下的横摇周期,就是当两攻都不合格,何况是最顶级的大型特种船舶。说到底,在船上最重要的子系统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想整体进度不至于大幅度推后,只能采取在成熟舰型的基础上的,最为有利,也是代价最小的妥协式解决方案。也就是只要船型特别是水线线型不变,那么稳定的横摇周期也不会变;动力总成和原先预测的极限速度包括极限长期航速也不会变。其他的甲板部分的变化和技术升级,都可以尽量地妥协和优化,甚至可以降低标准到“将就”的程度。偏流板和前大电梯明显相互干扰,这本身就是某种将就的体现。但是在整体战略节点已经固定的大前提下,这已经是最优解了。


既然是现阶段的最优解,却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那么就等于摆明了说,新船仍然有试验船的性质,明显到不了作为最终目标船的地位。而用最小的技术、时间和工程代价,来尽快地实现真正的目标船进入工程阶段,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最合理的。除了前两根电弹弓明显布局急促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弹弓比福特级少1条;大型电梯也少1个;以及船体对外封闭性似乎更突出这些问题,到底还需要不需要在新的项目上,也就是4号船上实现一步到位?这几个问题可以先放一放,以后再讨论。而4号船对比新船的最大升级,显然还是要加长;而加长的同时也必须同步加宽。说到底,还是对那个4X秒以上的超级横摇周期,是绝对不能让步的。现在看来,船体吃水线型整体加长20米,


全船甲板加长25米左右最为合理。而型宽也必须同步加宽1米到1.2米左右。对同级别大型船舶来说,型宽加大1米,对吨位的影响,比同步加长20米还要大!那么4号船的标排就是10万吨起步。对其满排来说,如果是普通动力,那么就有12.5到13万吨;同样的舰体如果采用新式动力,那么就是14到15万吨级。主要在于新式动力吃水还要再加深1米以上。这个目标船型,其实也在水池中试验了10年以上,完全可以拿出来上批量。这样从4号船开始,未来也就没福特级什么事了!


若4号船增加25米的长度,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