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真题解析
真题:
论述
1.中教: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实践。
2.外教:福禄贝尔幼儿园教学理论。
材料分析
材料:有些学者认为,传统教育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摒弃;发现式教学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索。
1.结合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分析该学者的观点。
2.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谈当前新课程改革应该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发现教学法有机结合。
综合运用
材料是小学数学中的生活中的大数。
1. 谈谈你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贯彻这一原则。
2. 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运用到下列材料中进行教学内容,谈谈你的设想。
解析:
诸位同学大家好。下面为大家特别解说,浙师大的卷子,这浙师大333的同学在今年经历了非常痛苦的一年,中间大纲稍有变化,会说明要考那种大型的论述题。一般说出4个题。现在咱们来看,我们这里面有论述题两个材料题,这个材料题可以说是一个,但又包含了两问,实际上可以算是一个,还有一个是综合题,综合应用题它其实就是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应用和综合,那么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原理的开放性的题,大概来讲也就这么4个题,只不过有的题分成了2份,你想想三个小时,你应当有一个小时,就是说做分析论述题的这两个题,陶行知和福禄贝尔的时候各使用了30分钟时间,然后你应当在用一个小时在做材料分析题的两问,你应该用最后一个小时在做综合应用题的两问。
大家注意,我们今年为了服务大家做这样的题,我们也讲了不少论文的分析,希望能够服务于浙师大的同学。下面大家再来看,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实践,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不难吧?我觉得不难。这里只需要背好了,记好了就行。我们来看材料题,它的难度上来了,请你结合布鲁姆,布鲁纳和奥苏泊尔的理论,来谈一谈材料中的观点,材料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不能说摒弃传统教学的讲授式模式,这个时候你要谈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以及优点和缺点,包括在美国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失败的原因,还要谈奥苏伯尔的理论,奥苏伯尔最重要特点是区分了机械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那么按照奥苏泊尔和布鲁纳理论,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当中,我们是要积极的创设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毕竟大多是只使用这样的方式教学,非常节约时间和效率,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又不能放弃发现法,应当是辩证统一的看待两种学科,将两种两种方法就把两种方法能够互补的总结到一起。老师我就是这么答的。那就太好了。那么这个题就答差不多了。
好,第二问,结合建构主义的观点,那么谈一谈怎么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发现法结合在一起,人家问的是结合建构主义的观点,你得先谈一下建构主义有什么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背了吗?好,你先答一下。那么我们怎么再结合呢?我们说过了关于怎么做,要在什么方面去做它?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有学科课程,还要有活动课程,那么学科课程可能就会偏重讲授法,活动课程就会偏重发现法。
如果我们还能够使用一些综合课程,他也会提前发现,包括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去开拓不同的课程类型,其实就是想把讲授和发现法结合在一起,那么这样一来用发现的方式让学生去建构知识了,把课堂所学的接受的知识变得灵活应用了,是不是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观点呢?这是课程设置上。
好,除了课程设置还有。在学科教学在教师教学中,一个老师他可能就教语文的,但是它的教学当中既可以有讲又要有提问,他把很多问题要留给学生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还有其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用翻转课堂来进行他的教学,很有可能他在教的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学的,可以自己去总结答案,自己谈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尽管给予点评。
这里又体现了建构主义,哪怕是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课堂上,老师使用了大量的讲授法,但是又参与了讨论法,又加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及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形式,这个时候甚至还可以采用在线教学这种形式。
可以发现我们教学的权利,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给调出来了,那么这个时候又体现了发现法的结合,让学生来总结答案,老师来进行点评,从而体现了这是自我建构的,又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观点。你们看是不是我们这样谈也能够看纯是一种讲授法跟发现法之间的结合。好,如果说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就可以专门从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在线学习在泛在学习,翻转课堂,你就专项把这些教学组织形式调出来去谈,我们就又是一条了。
好,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老师要做好证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要不断地给予学生成果积极的点评和鼓励,是老师的鼓励,才让学生进一步的采取发现法学习。那么请从而也体现了建构主义,我就谈了4点。我想如果你和我谈的不一样,但大体是从这个角度来谈,那么就可以了。
我们再来看综合应用题,首先材料上说,教学原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遵循,那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是其中的一个大原则,对谈谈理论,你对理论结合实际原则的理解,这个时候你要谈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然后我会谈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我会先谈理论的重要性,实际的重要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对培养经史之用的以及促进知识理解各方面有什么作用,还可以促进知识的自我建构。
我就开始说它的重要性,重要性我谈完之后我还可以谈什么谈,但是当今学生学习却出现了理论和实际没有结合的现象,我们可以围绕着当下的实际情况来谈,比如说我们觉得我们没有在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实际联系结合在一起,有的时候他为了完成应试的任务很难结合。
那么在中国的教学差距大,二三线的,一二三线城市的学校还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等等。谈现状,谈了现状之后我们就肯定要谈,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个情况。好,改变措施你又可以谈,很多基本要求都可以谈。那么你背了好多基本要求之后,老师我还想结合杜威,好,这叫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可以谈,杜威可以谈,陶行知实际就是渗透生活,谈东西可多了,来两页纸给我,让我挥洒出来。
好,接下来进入第二问,说结合新课改谈谈下述案例中,如何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呢?案例是什么呢?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在对数得有基本的理解之后,需要学习千万运算。好,我怎么记得有学生给我汇报的是这个题目是在对数有基本的了解之后,如学生学会了100,怎样学会千和万的运算概念?我记得这个题是这样的,反正我大体差不多就这样了。那么这个时候同学们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想了,其实这个问题也特别好办。
首先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先用理论的方式渗透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理论上来做干嘛?从理论当中去发现,推理的规则,我们不可能带学生12345的学到100万,累死宝宝不偿命,我们需要寻找规律,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有10个豆子,有10个10个豆子,那么就是100个豆子。如果这100个豆子用了这样1个小容器装起来,又有了这么10个100个豆子,那么他们就是1000个豆子。如果又有这么1000个豆子的模型,又有这么10个1000个豆子的模型,他们加起来就是1万个豆子。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有发现。那么我们数学课在干什么呢?在说这个概念怎样乘以10 ,10进制,然后好发现千和万每多一个0的时候,我们就是1000了,再多一个0的时候就是1万了。所以一个学生有了10和100的概念,就可以了解1万。10万。100万。1000万。一个亿,这样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下来,我们就可以推算了。
你看我们用的是理论当中的运算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了解概念。那么如果理论有了,我们学习还不够和实际相联合,我们还要积极的联合,那么我们怎么来做相应的联合呢?我们首先应该像在教学当中创设一个情境,这个情境我们要估算,估算一下现在放在同学桌子面前的这一盆豆子有多少颗豆子?你要一一颗数吗?不行。这么一一颗数下来,学生们就歇菜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来数。
于是我们就给学生一个特定的容器,让学生在这个容器当中一粒两粒三粒豆子放进去,放10粒豆子。好,大家可能觉得每一个同学能数10例,10个同学数个数10例,合起来就100例,而这100例正好就放满了1个这个杯子的某个刻度的地方大概就这么多了。这么多。100,好我们直接就用这个容器来挖,在棚子里面挖到刻度上就是这样的100,我们这么一挖了这么10个,好,它就是1000粒豆子了,1000粒豆子我们可以换的稍微大一点的容器,这就是1000。
好,这个容器我们再来看,你马上就发现了,可能最后如果盆子大一点可能会有1万里,如果盆子小一点,我们可能也达到1万粒。学生们在用一个大体1000的模型的刻度的这样的小盆。再去看能不能再倒这么一个1000个豆子,很快就会发现这一大盆豆子有多少克了?我们是大体估算出来了。我们一开始创设的情境数豆子,然后我们讲了这种规律,我们在讲规律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渗透了理论的理解,又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把这一盆豆子不费吹灰之力就估算出来了。
那么是不是理论结合实际了还不够,我们还在结合实际,怎么结合实际?我们要在认识1000,认识1万,我们要继续来看好,大家想一想,我们一个班的同学是30个,你们知道课间**们做操的时候,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吗?我们也可以丈量。大体估算,原来学校有1000个学生,好,你知道1万个学生大概能占多少位置吗?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去找真实的图片来感受。好,同学们,我们再来想,你知道1000页纸有多厚吗?如果大家的数学书是100页,好,那么10本书摞起来就是1000页了,那么你能想象1万页纸张是多厚吗?
大家又可以去做这样的想象,那么除了我们去看生活中的千和万,我们还可以让同学放开来谈,你还认识生活中的千和万吗?大家会说老师你看百度地图里面可以给我去测量1000步,我能走多少?1万步我能走多长的距离,我家到学校我要走多少步?你看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千和万,有同学就说了,我爸爸的车可以跑出那么1000公里还是2000公里,你看上面也有技术,我们也能计数算出来。
这个时候同学们也可以说我可以丈量段路有多长,我还可以丈量很多,于是生活当中由学生自己去联系,可以谈很多千和万的概念,你这道题不就做好了吗?大家想想是不是?所以我个人觉得你们这样子来理解,千和万的概念才是可以的。
你这样子去设计一堂课,有情境式教学,在情境当中提出问题套上这是实践情境,就是实践套上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过程当中,对数的基本运算规律和规则的推理,是我们认识千和万。再回到实践当中举例说明,再让同学们在生活当中广泛举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就深化了,就拓展了,理论和实际就结合了。希望同学们答题答得好。
老师你说说我们浙师大的卷子难不难?难。这是他的卷子难度系数应该是在如果从1~10表示难度递增,10最难的话,它的难度系数应该到了9,就有两个论述题算是简单的,剩下的题我觉得还都是很需要同学们动脑回答的。希望同学们尤其在最后一道题案例题上发挥你们的光彩。
好,给大家讲完了,希望浙师大的同学答题答得好。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