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宫市加油:电脑上的南宫体是什么来头?

2021-01-14 10:14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最近,疫情又凶了起来,尤其是河北省,最让人担心。

今天看疫情新闻,还看见一个熟悉的地名——“河北邢台南宫市”。


不知是巧还是不巧,这几天咸鱼正在写一篇南宫体的文章,这个“南宫体”就和“南宫市”有关。

准备这篇文章时,没想到会赶上这么一个新闻,南宫市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相信她会挺过去的,我们一起加油!



以下正文




那天,在电脑上发现一套字体叫“汉仪南宫体”。

其中,“汉仪”是公司名,那“南宫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说到“南宫”,熟悉书法的人可能会立马想起米南宫,也就是米芾。

因为米芾曾做过“礼部员外郎”、“书画学博士”,而这类官员又被称作“南宫舍人”,所以后世管他叫“米南宫”。


不过,米南宫和南宫体没什么关系。

因为米芾以行书见长,而且他的楷书也明显不是这个风格。😂



其实,南宫体的南宫来自《重修南宫县学记》,这是晚清书法家张裕钊的作品。

说张裕钊,大家可能不熟,但他的老师,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曾国藩。


当然,曾国藩主要不是教他书法,而是教他文章。😍

恰好,《重修南宫县学记》不仅是张裕钊书丹,也是他撰文,就让我们看一看他的文章到底如何。


南宫,今天是县级市,在河北省境内;县学,就是供生员读书的学校。

《重修南宫县学记》相当于是地方高中翻新重建,然后约张裕钊写了篇文章。🙄


这种文章,首先要交代一下背景:

南宫县学,自明成化十七年移建今邑治,其后历弘治迄国朝嘉庆中重修者十有二。

今又近百年,稍稍圯坏。摄县事李君与邑人复谋葺而新之,期年而工竣。


我们学校的历史可悠久了,打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就搬到这了,从弘治十六年(1503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有过十二次重修。

最近,这学校又有些老旧了,所以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县领导李傅棣带领乡亲们翻新重建,用了一整年,终于完工。


交代完背景,就该上高度了,张裕钊把炮火对准了科举制度:

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

自明太祖以制艺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


想要天下大治就要有人才,想要有人才就得有学校,可今天的学校教育只不过是教人应付科举。😶

从明太祖开始,朝廷定下八股取士的制度,这套制度已经用了几百年了,弊病到了极点。



张裕钊吐槽八股取士选拔出来的人,肚里往往没货:

经史百家,自古著录者芒不知为何书;

历代帝王、卿相、名贤、大儒至不能举其人;

国家典礼、赋役、兵制、刑法问之百而不能对一;

诸行省郡县疆域不辨为何方;

四裔朝贡会盟之国不知其何名。


聊起天来,能慷慨陈词的就只有那些迂腐的仁义道德:

卑陋苟且成於俗,而庸鄙著於其心,其人能瞋目攘臂而道者,则所谓仁义道德,腐熟无可比似之言而已矣。


有破还得有立,张裕钊说想要改变这个风气就得从知识分子做起,知识分子得先立志做表率:

士莫先于尚志,而风俗之移易,莫大乎君子之以身为天下倡。


只要大家互相鼓励,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水流湿,火就燥,志气所动,人蹶而兴。

由一人达之一邑,一邑达之天下,风会之变、人才之奋,未可以意量也。


讲完这些高大上的,最后还得回到眼前这所南宫县学:

今南宫近在畿甸,沐泽游原,且又南宫子所生之邦也,流风遗烈宜有未泯者,有能闻斯言而皇然兴起者乎?


现在,南宫县离北京这么近,又是周朝贤臣南宫适的出生地(其实是封地),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有没有听到这番话想要发奋的?


 

这就是《重修南宫县学记》的基本内容,在光绪十二年有这样的见识还是挺先进的,你觉得呢?☺



文字  |  风会之变咸鱼癸

排版  |  人才之奋张张张



👍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

咨询相关事宜❤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南宫市加油:电脑上的南宫体是什么来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