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谈杂记:开悟中的下一步问题。

2022-06-17 01:08 作者:锁骨虾  | 我要投稿

闲谈杂记:开悟中的下一步问题。

思考的度,先深后浅,很正常。

这说明你已经习惯了深入思考带来的果实,哪怕你并不能记忆住自己得到了什么。

而浅出思考说明不在需要费力的去使用一些逻辑思维导图。

开悟的大后期就是一种静的无感觉思考,也可以叫做本能思考,或无意识思考。

一种一旦修到就会一直处于无感觉意识的运行状态。

算是种静默运行状态,并不会给你自己带来过多的能量消耗。

所以无需担心什么。

因为这都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应用产生的新思维运作方式,产生的机械性再造。

一种思维上的运作习惯,产生的新渐变运作。


就像先苦后甜一样。

经历过大数据的自我推导,已经习惯了这种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就会在无需要时静默处理状态。

好像进入了一种自动化运用般。

当你在无意识的琢磨一个问题时,经由念头产生的一种流离感,会在无意识中流连心田。

在转过几个念头间,一个豁然明白的答案就会突然出现,并提供给你参考。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抓住它就可以了。

这其实就是惯性化的思考模式,在进行的自主无意识提醒状态。

这也是质化的量数据推算带来的有益反应。


你的掉出来,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出离感。

随时都能以旁观的角度看自己与看别的事物。

是好也是不好。

好的是,随时都能发现自己的不同。

坏处是,总会在一些时候掉出你想维持的某种同感共鸣的体验。


所以,开悟的下一步就是,重新代入回自己中。

不在随时出离,游离着看自己。

而是重新回到自己中。

进行内在的合一。


但,你得需要先确认,这个新自己是否是自己喜欢的。

否则,一旦确认后,代入进去了,又觉得不喜欢。

那你就需要再经历几次开悟重新再来。

这将是个很难的过程。


当然,也有一定概率不需要重新开悟,只需要在面对可能出现的新打击中,重新进入出离状态,做自我偏好调整。

根据当前情况需求,转变成适应当下环境的整体状态调整。

然后再重新入住回新的自己中。


而这个重新入住的过程,其实就是收心。

你可以理解为,把需要了解的与已经了解清楚的某一外在世界关注度,在交点上调整回内在。

经历不断的内与外的适度调和,最后得到一个补完状态的自己。

从而进入无喜无悲中。


好处是,你随时都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

坏处是,你会变成别人眼中的精神分裂状态。

当然,也只是别人眼中。

对于自己的觉察来说,只会觉得自己很多变。

呈现出一种思维跳跃般的活跃状态。


只要你自己不觉得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同理,很多问题都是。

你自己不觉得有错,环境反馈也没有错,那有错的就是别人。

在补完后需要做的就是寻求外部环境刺激,看看自己修的对不对。

做一个普查式自研调查,用以认证自己。

以便更好的体验,新得到的无喜无悲。


而开悟的前期,在没有修出出离感时。

有的可能是大喜与大悲的交织。

这种交织会极大的放大情绪与感受态。

你会不定时的突然大笑不止,又会突然的悲从无来。

只有经过它们的交织碰撞你才会有感觉的自认为自己的状态不对,从而有想出离出来看自己的心念。

从而产生出离感。

这是种心灵成长的概率性问题。

有的人有这种状态,有的人则没有。

有,则说明你过的很不如意。

没有,则说明你已经找到了自我调节的方法。


在代入前除了需要确认自己。

还需要在出离状态根据自己的个人偏好兴趣与知识获取方式上做调整。

调整到自我满意的一种认可中。

这需要考虑当前环境因素与自我再成长因素。

相当于在出离期,从新规划人生路线。

而代入就好像心灵转化,从新入住。

所以,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你会更忙碌,而这种忙碌对于可能会很长的人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这种忙碌,会使得你从新认知价值观与长远的时局观。

闲谈杂记:开悟中的下一步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