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没标题的
仪征鼓楼,过城河,往南走,沿着粗壮的梧桐树遮盖的路,一直走。
走到了大大的十字路口,这里,就是仪征人口中的南门。
十字路口左边是工人文化宫,再过去是老的扬建,那边就不是我们的传统活动范围了。
十字路口前面是通向江边的渡江路,那边也是“远方”了。
右边,现在是南门菜场,原先是我的家。
虹桥路。
仪征人,如同散装江苏,会有地域的强烈归属感。
我是南门人,我很骄傲,但我没有对其他地方人有什么异样的感知。
几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南门人,北门人,城里人,新城人,胥浦人,化纤人。
口音又细微的区别,其中化纤人,都说着普通话。
再远一点,还有十二圩人,我们南门人都说十二圩人坏,不过这里的坏是说聪明,会做生意,不是好坏的坏。
而我,是南门人,南门人中最地道的长江大队人,又住在虹桥路,更加骄傲。
南门人有自认为的桀骜不驯的性格,比城里人也更有亲情。
虹桥路北,是纺机厂宿舍,那里人都住着楼房,和我们不是一路人。
我住在路南这一片基本都能攀上亲戚。
我家北面,是Z科长家,体面,有身份,他家有一间屋子里,关着他“呆子”儿子。
整天不停发出砰砰的撞门声,和哀嚎声。
女儿,也不是正常人,附近人传说Z科长家的房子,起在土地庙上,所以他家“不好”。
我家南面,是我大嬢嬢家(我爸爸的亲姐姐),和哑巴家,哑巴夫妻俩都是哑巴,儿子正常。
大嬢嬢有一儿一女,大我2岁,4岁,我会和他们玩。
每到中午吃饭时,他们的收音机会放长篇评书,七侠五义,三国演义,袁阔成,单田芳。。。
我会端着饭,靠近他家后门口听。
他们知道我在听,会故意调低音量,我就贴着门听。
我妈妈开始存钱,几个月后买了台录音机,我可以在家听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