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化作自己内心之物》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过一些大道理,我们同样呢也理解也深感赞同,但是往往我们做不到。就像有时老师说你要去学习以后才能找到工作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也对这些道理感到赞同但我们往往做不到去努力学习,有时他人告诉我们不要在意他人眼光别人怎么看不关你事。我们内心有时也会感到赞同也认为自己应该这样,但往往生活中还是会被他人眼光影响。对于这种现象我想可能这是因为你没有把他人所述化作你内心之物化为你真正的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许很有道理一时间你也会依照他去做,但即便是那种伟大哲学家的道理,做到了很完善的程度很多人也很赞同,这个道理也去常被人们使用,但这样完美的能被称作“人生之意义的”道理也很少有人做到贯彻一生。其根本原因我想是,这不是你自己的内心之物,他在有道理终究不是你的而随着我们自我意识的崛起,对于那种只有一个结论的且我们尚未真正“理解”的东西我们其实是很难从内心去坚持的,所以我们要去把他人所述化作我们的内心之物。这里我举一个关于数学的例子。你的老师直接告诉了你一个数学公式说记住就能用了,有人背住了这个公式但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忘记即便记住了对于那些变式题以及一些综合运用就完全不会了。但如果你去了解并且理解这个公式的由来也就是他最基本的理论是什么如何退出来的那么这个公式是建立在这个根本的理论上的,这时你用自己的思维去通过这个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慢慢地推理出公式那么你就把他化作自己的知识了。这时你就能很轻易的记住它了,遇到一些变式也能根据最根本的理论去变化公式,同样几何问题也适用。即便你忘了公式你也能根据那个最基本的理论再把公式退出来。或许这也是为何我小学时很懒也能把数学学好的原因吧。这种数学的底层逻辑同样适用于哲学上的问题,或者说这种底层思维就是源于哲学的,因为在古代几乎所以的理论科学都是算做哲学的只是在之后分离出来了,但是他们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把这样的逻辑带入,如何把他人的道理化作自己的呢,没错就是去思考他人道理的底层逻辑理解并知道他这个道理的本源是什么。如何用自己的思想去推一遍说不定你还会得到由于他人的道理,我认为这也是哲学的基础“反思”的由来,我也是受益于这种思维的。所以有时候对于一切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底层思维去思考,去思考这种问题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如何用自己的思维去推理。再去看他人的结论你便会有自己的体会这也是“温故而知新”,这时你便把它化作为你自己的东西了。当然这里强调“自我的思维”,化作自己内心之物就一定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当遇到有人没事就给你说大道理的时候你就可以去追问他的依据是什么合理吗。问他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如何推理出来的。对于生活中的东西也要如此,不要盲目认同,要在理解他的最根本的东西并且化为你自己的东西后,你才不是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