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明胆论》有感——戴建业讲的更好

2021-01-13 21:24 作者:做个小人物也挺好  | 我要投稿

读《明胆论》有感——戴建业讲的更好




6小时前

读《明胆论》有感(一)

明胆论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吕子,有人讲是指嵇康的好朋友吕安,有人讲是指吕安的哥哥吕巽xùn。这个吕子无论指谁,我想都无关紧要,因为我们可以把其当作一派人物把嵇康当作另一派人物就可以了。这篇明胆论分明就是嵇康驳吕子一派人爱扣大帽子的言论。

文中很显然是各说各划的思想,我认为再争一百年依旧如此了。就好比左派右派之争一样。得说明的一点是,吕子的文彩很好。但是我更喜欢嵇康的文彩,一是出于对嵇康才学的敬佩,二是出于对竹林七贤敢于向邪恶集团说不的敬重。三是嵇康是个知晓盈缩之理的通《易》之人。关于其古文中大量晦涩难懂的词句,待我休息好了同大伙诠释出来,先睡了。

读《明胆论》有感(二)

三国 ⋅ 嵇康

有吕子者,精义味道,研核是非。以为人有胆可无明,有明便有胆矣。嵇先生以为明、胆殊用,不能相生。

首先得感谢鲁迅先生,对头,就是那个网友们调侃时所讲的,您抓周树人,关我鲁迅什么鸟事。嘿嘿嘿!

因为有了周先生才有了《鲁迅全集》,有了《鲁迅全集》这篇《明胆论》才得以传承下来,《广陵散》可绝,但《明胆论》不绝,在华夏这片饱经苦难的热土上,万幸的事永远不缺的是不畏强权的知识分子。我寻思着这毕竟是古文,现在的学子们研习起来定会觉得晦涩难懂而匆匆一翻而去,如果真是如此,岂不枉了先贤们代代将此文传承下来的苦心吗?就决定用现在的文字把此文讲解的通俗易懂一些,我尽量用“东施效颦”的方式,学学戴建业老师,用幽默机智的语言,“开车恢谐”的调子,让学子们觉得学习起来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至于效果如何,本人知力有限,还得师友们指正。

言归正传,我以为这第一段的文字并非出自嵇康之手,而是出自周先生之手,为什么这么讲呢?从文字中的“嵇先生”一词的称谓而推断的。以嵇康的人品来讲,绝不会自称先生。这一段是周先生在传承之时为了表示敬重而后加上去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毕竟我才疏学浅,知道的并不多,或许明天有位老师找出佐证来证明原文就是如此,全当我没说就是了,是否是周先生所后加的,这并不影响我对此文的诠释心情。我只是说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因为我在读古文之时,总是见有以“夫”字开头的格式。比如《人物志》中的开头:“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这就不得不令我怀疑是周先生所为了。无论是不是其所为,都无关紧要,在我看来,周先生同嵇先生都是同一类人,他们的思想都有趋同性,都是反对强权势力思想的,这点无需质疑。暂且就当是嵇先生所写的吧,我来诠释这第一段:“有吕子者,精义味道,研核是非。以为人有胆可无明,有明便有胆矣。嵇先生以为明、胆殊用,不能相生。”

吕家有一个大儿子,叫吕巽,为那个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借以仁义之名,行不仁义之实,干尽了天下坏事的司马家族集团执笔效力,分明就是个助纣为虐是非不分之人。看似“精义味道”实则像狗一样为了一根骨头罢了。看似“研核是非”实则是为了一根骨头来忽悠民众为司马老贼的一己私利而卖力气罢了。他鬼辩讲:“以为人有胆可无明,有明便有胆矣。”但是这种把戏怎么逃得了嵇先生的法眼呢?为此,嵇先生认为得揭穿他的鬼计,让世人都明白他的阴谋,就特意用“明、胆殊用,不能相生。”这个标题来展开反驳他。

好吧,我又困了,先睡了。

读《明胆论》有感(三)

睡了一觉,神清气爽。睡好了才生智,诠释起来才会头脑清晰,这两天纵欲过度,有点傻了,脑子太混乱了。精气指定是睡觉时才会生得的。所以我得先睡。当年王勃写《滕王阁序》之时也是睡好了才写的。可见睡觉的重要性了吧!我每次睡觉只要做梦,都可以在梦中写文章。醒来之后不起床,马上用手机写出来,真是方便。所以我每到一处工作之时,老板们总会怪我每天把眼情迷细着,死气沉沉的,没半点精神,可他们哪里晓得,我的兴奋点并不在工作上,而是在写作上,为此,我常常懊恼没有知己,没有伯乐,就会换了一个工作又一个工作,想在一个能给予理解的伯乐手下效力,这是不可取的。

老板们要的是一个能以饱满激情的为其创造财富的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每天看起来无所事事漫不经心的侃侃而谈者。可是,我真的不喜欢工作而是热爱文字的一个写作者啊!没办法,或许这是我穷困的主要原因吧,但我不想改变,我热爱写作,那怕是穷点,至少写作的过程是快乐的。在我看来,有些无用的事物,是由于没有碰上适当的时间与人而已。或许碰上了,就会变得有用起来的,这是我对有用或无用的自我辨解。

扯了半天费话,开过车了,该讲正题了,今天继续诠释《明胆论》,第二段中讲,为了更好的说明白,我就一句一句的诠释。

“论曰:”

是这样的:

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每个人从出生都是纯朴的,快乐的,这是众生都禀赋的质性。

“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但是天赋这个东西,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

而多一些的人,就会在接触新生事物之时显得学习进步快一些,就会给人觉得其本性要聪明一些。

而少一些的人,就会在接触新生事物之时显得学习进步的慢一些,就会给人觉得其本性会愚笨一些。

“唯至人特锺纯美,兼周外内,无不毕备。”

岂不知世间的特别至纯的人之所以看起来有美感,是因为其自然之美引发而来的,没有心机,没有阴谋,对内对外,全是一个心态,从心而发,心神合一,言由心发,故而说这是一个“兼周外内,无不毕备。”之人。

“降此已往,盖阙如也。”

用这种言由心发的心态来释发对天下的看法,全天下的人们就会信任他。

或明于见物,或勇于决断。

这样的人就会表现的见微知著,勇敢果断。

“”人情贪廉,各有所止。”

这样的人对于情欲上的贪与廉,就会把握有度,有所敬畏,有所取,有所不取。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这样的人才不会如草木一样没有温度,才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兼之者博于物,偏受者守其分。”

只有兼爱天下之人的人,才配拥有天下的才与物,而那些只爱自己只配拥有那些少得可怜的财物,可是他又死的守着那少得可怜的财物不肯放弃,同一个三岁的孩子怕自己的糖果被旁人取走一样,岂不是很可笑吗?

“故吾谓明胆异气,不能相生。”

故而我以为吕子看似一个明理的人但是没有胆识与司马老贼决断,这不符合做人的道理。

“明以见物,胆以决断;专明无胆,则虽见不断;专胆无明,则违理失机。”

明白了道理,才会有胆识决断。但有的人明白道理,但没有胆识决断,有的人虽有胆识决断,并不明白道理,才会造成许多有违道理的事情发生。

故子家软弱,陷于弑君;左师不断,见逼华臣,皆智及之,而决不行也。此理坦然,非所宣滞。故略举一隅,想不重疑。

由于子家的软弱,导致了郑灵公被子公所杀,虽然明理,但并没有胆识,所以后人埋怨是子家害了郑灵公。宋国的祸乱的开始是由于左师见到了祸端却因为没有胆识挺身而出,并不是他们知之不够,而是他们胆识不够犹豫不决才得到的结果。这么简单明白的道理,不用讲人们都会明白,我只是举个例子,让那些没有思想的人不在疑惑罢了。

这一段太难解释了,特别是这句:“故吾谓明胆异气,不能相生。”我琢磨了好久才这么凑合出来,希望师友们指正。我先睡了!

读《明胆论》有感(四)

吕子曰:「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折理贵约而尽情,何尚浮秽而迂诞哉?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汉之贾生,陈切直之策,奋危言之至。行之无疑,明所察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一人之胆,岂有盈缩乎?盖见与不见,故行之有果否也。子家、左师,皆愚惑浅弊,明不彻达,故惑于暧昧,终丁祸害。岂明见照察而胆不断乎?故霍光怀沈勇之气,履上将之任,战乎王贺之事。延年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斯其验欤?及於期授首,陵母伏剑,明果之俦,若此万端,欲详而载之,不可胜言也。况有睹夷途而无敢投足,阶云路而疑于迄泰清者乎?若思弊之伦,为能自托幽昧之中,弃身陷阱之间,如盗跖窜身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渎,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是以余谓明无胆,无胆能偏守,易了之理,不在多喻,故不远引繁言。若未反三隅,犹复有疑,思承后诲,得一骋辞。」

从这段文字中分析,我个人的观点是《明胆论》很显然不是嵇先生一挥而就一天所写的,而是同吕家那位不孝子的书信来往相互切磋而得的。从这位不孝子的言论来分析,这位的文采也是很不错的,只可惜有才无德,只会为利益集团歌功颂德,也就注定不大讨我们这位可敬可爱的嵇先生喜欢了。我就试着以现代的语言来描述这位不孝子的文字吧!如果诸位有所不满,不要怪罪于我,我只是一个“传话者”罢了,要骂就骂那位不孝子吧!好,让我们用现代的语言来看看其是怎么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扭曲事实的吧。

老规矩,我还是逐句说明:

“吕子曰:”

不孝子说:

“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折理贵约而尽情,何尚浮秽而迂诞哉?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嵇兄,我很崇敬的览读了您的来信中的长篇大论。从您的言论可以看出您是在用老师的口气来教训我的,但是,我并不认可,因为真正的老师教诲学生是以身传教而不强加于学生身上,这叫“诲而不加”,以理服人讲究的是简单明了而尽情表达,绝对不是您这样露出淫秽之器而轻浮于世,不但迂腐而且荒诞!今天您要讲,就得把话挑明白了讲,不要以为借天地之道作比喻,就可以毫无顾及的看似侃侃而谈的谩骂旁人了,如同张开獠牙大口的狂吠,是何道理?完全没有根据,也没有必要嘛!故而我得直接一些回答您那荒缪的观点。

“汉之贾生,陈切直之策,奋危言之至。行之无疑,明所察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一人之胆,岂有盈缩乎?盖见与不见,故行之有果否也。子家、左师,皆愚惑浅弊,明不彻达,故惑于暧昧,终丁祸害。岂明见照察而胆不断乎?故霍光怀沈勇之气,履上将之任,战乎王贺之事。延年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斯其验欤?及於期授首,陵母伏剑,明果之俦,若此万端,欲详而载之,不可胜言也。况有睹夷途而无敢投足,阶云路而疑于迄泰清者乎?若思弊之伦,为能自托幽昧之中,弃身陷阱之间,如盗跖窜身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渎,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是以余谓明无胆,无胆能偏守,易了之理,不在多喻,故不远引繁言。若未反三隅,犹复有疑,思承后诲,得一骋辞。”

这段不诠释了,无外乎为其观点找的一些佐证,看似洋洋洒洒,实则不值一驳。希望学子们多查资料,把这段句子中所涉及的史料都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还是看嵇先生怎么反驳的吧:

夫论理性情,折引异同,固寻所受之终始,推气分之所由。顺端极末,乃不悖耳。今子欲弃置浑元,捃摭所见,此为好理纲目,而恶持纲领也。本论二气不同,明不生胆,欲极论之,当令一人播无刺讽之胆,而有见事之明。故当有不果之害,非中人血气无之,而复资之以明。二气存一体,则明能运胆,贾谊是也。贾谊明胆,自足相经,故能济事。谁言殊无胆独任明以行事者乎?子独自作此言,以合其论也。忌鹏暗惑,明所不周,何害于胆乎?明既以见物,胆能行之耳。明所不见,胆当何断?进退相挟,可谓盈缩?就如此言,贾生陈策,明所见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尔为明彻于前,而暗惑于后,有盈缩也。苟明有进退,胆亦何为不可偏乎?子然霍光有沈勇而战于废王,此勇有所挠也。而子言一人胆岂有盈缩,此则是也。贾生暗鹏,明有所塞也。光惧废立,勇有所挠也。

夫唯至明能无所惑,至胆能无所亏耳。苟自非若此,谁无弊损乎?但当总有无之大略,而致论之耳。夫物以实见为主。延年奋发,通义凌云,此则胆也。而云夙无武称,此为信宿称而疑成事也。延年处议,明所见也。壮气腾厉,勇之决也。此足以观矣。子又曰言明无胆,无胆能偏守。案子之言,此则有专胆之人,亦为胆特自一气矣。五才存体,各有所生。明以阳曜,胆以阴凝。岂可为有阳而生阴,可无阳邪?虽相须以合德,要自异气也。凡馀杂说,於期、陵母、暴虎云云,万言致一,欲以何明邪?幸更详思,不为辞费而已矣。

今天知力不够了,也太累了,嵇先生这两段先不诠释,待知力达到了再释,总之吧,这篇文章写的太妙了。想听妙解,让戴建业老师阐释吧!



哈哈!他懂的比我懂的多的多。他讲的指定更好一些,我真是机智,这招推的够绝吧?因为这逐一解释太浪费时间了,若能举一反三,读过全文,定能明白其中精要,若是死气沉沉的书呆子,我就是讲也是浪费口水,让戴师讲吧,他远比我有耐心,我是个浮燥之人,我只能这么简要的讲,从文中可以看出三国后期的派系斗争是很残酷的。你爱听不听,算正我又不欠你钱,哈哈!太困了,先睡了。






读《明胆论》有感——戴建业讲的更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