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图书推荐|分析哲学难学?试试《20世纪分析哲学史》

2023-03-25 20:40 作者:Arinor  | 我要投稿



《20世纪分析哲学史》

  无论是对哲学系学生而言,还是对哲学爱好者而言,分析哲学都是一个难以涉猎的领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分析哲学入门读物。多年来大家都选择黄敏老师的《分析哲学教程》,但是根据我的看法,黄敏老师的著作更适合于「你跟他处于同一水平、想要与他交流」的场合,而不适合于「你作为一个新人想要叩开分析哲学的门」的场合。

  2019年,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哲学家索姆斯的《20世纪分析哲学史》,让我们多了一个选择,这本上千页的大部头,为我们介绍了11个分析哲学家或者分析哲学流派的思想。尽管这本书没有按照问题线索的形式组织文本(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写哲学」的方式),而是仍然采取了「根据哲学家分类、按照时间先后排序」的传统写法,但是由于篇幅足够充足,这本书在介绍论证和论述时写得非常详细,这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哲学家的思路是非常有帮助的。

  接下来我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哲学爱好者和哲学专业学生两个角度,评估《20世纪分析哲学史》的可读性,再说说中文译著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的翻译问题,希望能为感兴趣的小伙伴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如果你是哲学爱好者……

  一直以来,我认为一本好的分析哲学导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 依照问题线索展开叙述。

  • 从语义学的角度引入,或者将语义学作为讨论的重点。

  遗憾的是《20世纪分析哲学史》仍然采取了「正统」写法:

  • 依照哲学家或者哲学流派展开叙述。

  • 从怀疑论的角度引入,将知识论作为讨论的重点。

  关于第一点就不多说了。至于第二点——分析哲学之所以难入门,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分析哲学的核心研究领域非常反直觉,这个领域就是语义学。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和思想,研究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研究它们跟世界是什么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少碰到语义学问题(前提是我们没学过分析哲学,学过之后会觉得到处都是语义学问题),因此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培养出成熟的语义学直觉,这就使得普通人乍读分析哲学时,无法识别出文本背后讨论的哲学问题,要么感觉胡言乱语不知所云,要么认定这不过是文字游戏。事实上这不仅是分析哲学的问题,所有哲学都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种尴尬的场合:一个人因将哲学误作玩弄文字的诡辩而厌恶哲学,另一个人却因将哲学误作玩弄文字的诡辩而喜欢哲学!

  当然,从回应怀疑论的角度展开叙述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对任何时代的哲学家来说,同时也就大众心目中对哲学的印象而言,真理始终是哲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讨论什么是知识,讨论如何获得可靠的知识,讨论如何反驳对外部世界真实存在的怀疑,对于哲学爱好者来说,既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相较之下,实践证明,我过去推荐的、契合我的思路的《语言、真理与逻辑》,对于还没有入门的初学者来说,似乎确实是很难读下去的。

  《20世纪分析哲学史》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摩尔开始叙述分析哲学的开端,而在我印象中一般分析哲学史不是从弗雷格开始就是从罗素开始,很少见从摩尔开始的。这跟作者对分析哲学的看法有关,他认为,分析哲学留下了两项重要的遗产,其中一项就是告诉了我们,哲学研究必须有前哲学基础。在摩尔那里,这种「前哲学基础」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常识,他认为,无论看起来多么合理,哲学理论都不应该与常识相悖。

  这种写法确实做到了让读者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应该在字里行间寻找什么,知道自己在阅读过后能够获得什么。相比起很多入门书仅仅是在罗列哲学家们提出的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要往哪儿去的奇谈怪论,《20世纪分析哲学史》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优秀了。

  推荐指数:★★★★

如果你是哲学专业学生……

  对于哲学专业学生来说,建立一种对哲学的「审美」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当哲学成为了你工作的一部分之后,它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变得枯燥乏味、令人厌恶,而这时候能够拯救你的很可能只有那些一时在你的工作领域之外的、新鲜美味可口的哲学思想。如果你学哲学已经学到了这个地步,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一桌满汉全席。

  ——噢,不,等等!应该是半桌满汉全席。尽管书名是《20世纪分析哲学史》,可是作者只写到20世纪70年代的克里普克就没有下文了。然而在我看来,克里普克并不是分析哲学的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没有继续往下介绍克里普克哲学的回响,这是比较遗憾的。如果作者什么时候能再出一本《续丶20世纪分析哲学史》就太好了。

  我在阅读《20世纪分析哲学史》的时候,很容易被作者的叙述引导着边读边思考。随后我思考完毕,继续往下读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作者的思路跟我一致,这让我心理上感觉获得了奖励,从而更有兴趣接着往下看。我读的书虽说不多,能做到这一点的印象中非常非常少。仅凭这一点就已经非常值得推荐了。

  不过,任何时候阅读哲学书都是一次脑力劳动。尽管有趣,但对于我(这种还没有获得终身教职就已经把脑子吃掉的陆生海鞘)来说,连续读一到两个小时就已经是极限了。

  好的哲学书总是需要慢慢读、慢慢品,但这也是要以一定的哲学功底为前提的。根据我自己的阅读体验,《20世纪分析哲学史》的最佳目标群体是研究生二年级以上的哲学专业学生。如果你属于这个群体,并且还没有阅读过类似的图书,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不容错过!

  推荐指数:★★★★★

关于本书的翻译

  对于学术译著来说,中文翻译的水平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在懵懂无知的年龄还以为哲学果然如此艰深晦涩,直到很后来才反应过来,哲学书难读起码有一半的锅需要翻译来背,特别是有很多书是交给研究生来翻译的,而我们的研究生学术水平、英语水平、中文水平往往全都不胜任这项工作。但这不能怪我们的研究生,因为翻译的工作本来就该由我们老师亲自做,是我们老师偷懒了。

  鉴于译著良莠不齐的现状,这时候一些UP或者知乎答主会建议说:「所以你就应该直接读原著。」这又是我不同意的。除非你阅读英语的能力达到跟中文相同的水平,或者你要读的这本译著翻译得无可救药地烂,否则阅读译著的效率还是要比读英文高得多,哪怕这本书是《纯粹理性批判》,也不值得你花费这许多时间(除非你就是想读原文)。我更建议的读法是找一本英文本,在中文读不通的地方,找到对应的英文段落对照着看就可以了。

  具体到《20世纪分析哲学史》的翻译情况,则应该说还算达到了合格水平。相比起某些通篇胡言乱语、错漏连篇的译著,《20世纪分析哲学史》的翻译还是能读的。可是书中仍然存在一些生硬地直译过来、不符合中文语感的句子,以及不同译者之间表述习惯存在差异的问题,偶尔还会有那种你也不能说它翻译错了,但是读者看了后「懂的都懂,不懂的横竖读不懂」的情况。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能控制在不影响理解的程度。

  翻译水准:★★★☆

总结

  《20世纪分析哲学史》是一本优秀的导论性质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一览分析哲学的全貌,了解它的问题、方法、解题策略和奇思妙想。我把它推荐给各位观众朋友。如果你碰巧是一位想要了解分析哲学的爱好者,或者是一位想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分析哲学的哲学专业研究生,那么这本书值得你考虑考虑。

图书推荐|分析哲学难学?试试《20世纪分析哲学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