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EEH直播预告|“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EEH科普讲座


扫码二维码观看直播

EEH Bilibili直播

EEH 蔻享直播
入会暗号
直播时间:2023年5月22日 9:30am(北京时间)
腾讯会议ID:681-951-525
Bilibili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25002335?broadcast_type=0&is_room_feed=1&spm_id_from=333.999.0.0(生态环境健康EEH)
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
荒漠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报告1: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特征与保护对策
今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30周年。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22日,即《公约》通过之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自2002年起,《公约》秘书处每年都会提出一个主题,表明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热点问题的关系,今年正好22周年。
去年12月,国际上通过了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擘画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联合国把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设为“从协议到行动:恢复生物多样性”,正是号召大家从“昆蒙框架”走向现实行动,共同保护与恢复全球生物多样性。
EEH期刊以此为契机,开启“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讲座,也是EEH第六次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有幸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所长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秦松副所长,分别给我们带来荒漠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特邀主讲:
张元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

张元明,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新疆植物学会理事长,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干旱区生物多样性、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项目或课题1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三次新疆科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基地和人才专项等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247篇,包括Nature Plants、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等国际知名刊物,出版中(英)专著《中亚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准噶尔荒漠生物结皮研究》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全国优秀青年植物学工作者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新疆青年五四奖章、新疆青年科技奖、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
报告2:蓝色蛋白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
特邀主讲:
秦松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

秦松,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优秀导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烟台市十大科技领军人才。聚焦我国北黄渤海海岸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摸清了海藻资源本底,建立了长岛海藻场养护新模式,建立了海藻寡糖在农作物化肥减施提质应用的示范。实现了藻蓝蛋白和胶原蛋白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发表SCI论文253篇,授权发明专利67项,授权PCT专利3项,主编中英文专著等14部,承担的科研项目40项。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曾任国际应用藻类学会理事,亚太海洋生物技术学会和应用藻类学会主席,现任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协会(IMBA)主席,亚太藻类学会理事。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1项,中国生产力促进奖二等奖1项。为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创新转化和应用示范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