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瓶——咖啡界的“苹果”故事是编的?
【咖啡界的“苹果”故事是编的?】
有这么一个咖啡馆,虽然还没登陆中国大陆,但你一定听过它的名字,这就是:小蓝瓶(或叫蓝瓶子)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它是一个纯粹的美国品牌,被叫做“咖啡界的苹果”。明明是个2002年才成立的年轻牌子,却把自己的历史搞到1683年前后。一个营业故事全靠编的咖啡店,是怎么突然火起来的?
⭐️ 小蓝瓶首页的故事
1683年,维也纳被土耳其军队围困,情况危急,需要给波兰军队送信。一个小哥自告奋勇前往找到了波兰军队,最后击退了土耳其军。打扫战场时发现土耳其军队留下了许多咖啡豆,于是小哥用给他的赏金买下了咖啡豆, 跑到中欧开了一家咖啡店,叫做“Blue Bottle Coffee” ,这就是小蓝瓶咖啡店的前身。
2000年,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一个对咖啡特别钟爱的音乐家,决定自己用小型咖啡烘焙机烘最好最新的咖啡豆卖给客人,久而久之奠定了口碑,并开了一家门店。为了纪念1683年的那个小哥,他将店命名为“Blue Bottle Coffee”。
⭐️ 为什么被称为”咖啡界中的苹果“?
1️⃣ 对于咖啡执念的“研究与演绎”
小蓝瓶坚持做小众咖啡,不论是咖啡豆的操作还是冲调方式,都想要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比如只卖48小时内新鲜烘焙的咖啡豆,这样顾客才能品尝到最优风味。现场咖啡师精湛的“演出” ,给了咖啡狂热粉视觉上的满足,虽然等待时间要一个半小时。从选址到店内设计,从咖啡器具到店内家具,都凸显出一种“小众、精品、精致”的钻牛角尖感,会吸引同样“对生活美学有所执念”的人群,收获具备同样价值观的粉丝。
2️⃣ 设计注重简洁,功能注重易用与入门
苹果的设计原则是“简洁、易用”。在这一点上,小蓝瓶咖啡也做的不错。除去每家店都贯彻着简洁设计的原则之外,对于咖啡器具的选择,小蓝瓶咖啡也降低了咖啡冲泡的门槛,让大众都能参与到其中。比如小蓝瓶在线商店里贩卖的咖啡滤纸,采用的是“蛋糕碗滤纸”,只要拿着手冲壶往下持续注水,控制好萃取时间,就能有“好喝的成果”,即便是咖啡初学者和懒人也能享受到手冲咖啡的乐趣。
⭐️ 咖啡界中的营销王:更简单,更要话题
这两年,小蓝瓶咖啡变得越来越大众,它的经营思路正在逐渐变化,从“提供优质的咖啡”,逐渐变成“让人能快速体验咖啡的乐趣”。它也推出了自己的速溶咖啡包,以前那个“只卖豆,不卖粉”的牌子,已经渐渐远去。它还在日本开出了第一家专门外带的店,甚至还推出了铝罐装的咖啡自动贩卖机,各种各样的周边和联名就更不用说了。
小蓝瓶咖啡有着网红品牌的基因:它讲好故事,聚集特定人群。它的思路,也很像苹果:从乔布斯式的细节打磨到库克式的全球营销。它曾经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是又在逐渐放弃特色,小众品牌走向大众是否势必有所牺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