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高考作文到申论大作文(2)「审题」中隐藏的杀机

2023-10-29 07:38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和高考作文相比,申论大作文在「审题」上往往就危机四伏,大家需要高度谨慎。本文将以「2023年语文高考全国甲卷一」和「2022国考地市级卷」进行对比分析。

【2023年语文高考全国甲卷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根据上一篇的分析可知,高考大作文的审题较为简单,要求也较为松散,我们可以先试着把题干框架替换成「申论大作文」的样子:

【申论大作文(自创题)】

「给定资料1」中说「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替换之后,是不是有那味了?不过这远远不够,因为和真正的大作文题目相比,这种题干太简单了。

2022国考地市级卷大作文的「融和·融活」折磨了无数考生,它的题干是这样的:

【2022国考地市级卷】

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请你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一眼可看出后者的难度远高于前者。逐个小句分析:

①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

这句话显然是「正确的废话」,学过初中政治的都明白「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这里只是强调了「融合」的重要性。

②融合不是简单嫁接

「融合不是简单嫁接」看似简单,实则大有玄机。

嫁接:一种人工繁殖植物方法,即把一株植物的

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

,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原理: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

嫁接的关键要素是「枝或芽接到茎或根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植物取下一部分,物理拼接到另一种植物主体上」,例如:

枝接与芽接。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嫁接」词条

从「嫁接」的定义和对应图片可以看出,

在本文中「嫁接」大致相当于「融合」的反义词

,即「物理上强行接在一起,实际并未融合」。

当然,植物本身的愈伤机能最终某种程度上会使嫁接双方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只是此处无需过度联想,知道它的大致含义即可。

如果考生没有读出「嫁接=融合的反义词」的话,这篇文章就抓不住最关键的点,也得不了高分。

③要实现融和与融活

此处就开始抽象了。

这句话最显眼的意思就是「好的融合(不能简单嫁接),而是要融和+融活」。考生在写大作文中必须体现这一点。

除了显眼的意思,这里还有一个难点:

「融和」与「融活」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词是出题者生造的词,而且在2022国考地市级卷的5个「给定资料」中都没有出现。

此处只能优先分析下「给定资料」的大致情况,推测出题者的意图。

「给定资料1」:月明湖服务区、网红列车、H铁路局体验式旅游、地铁站的博物馆和「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成功的亮点。

「给定资料2」:北溪县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建议。

「给定资料3」:F市第三中学“五育”融合育人的做法效果显著。

「给定资料4」:M公司的黄总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原因包括多城协同的推广、对馅料的质量控制、引进知名的大师傅等。

「给定资料5」:Z城脱颖而出,关键是一个「融」字贯穿演绎发展的全过程.

简要分析可发现,除了「给定资料2」之外,其他5个「给定资料」的大致内容都是「对优秀案例原因的分析」。

这些优秀案例有旅游优秀项目、中学教育策略、食品企业经营和Z城的发展。上述内容都或多或少和「融合」有关,但并没有很精确的指代。

而唯一和「优秀案例」无关的「给定资料2」,则和「解决问题」有关,也没有提到「融和+融活」。

据此可确定:在本题写作时,无需直接将给定资料某部分内容和「融和+融活」绑定,但是要注意尽量解读出「和」与「合」的字面含义,并适当展示下自己对给定资料的理解。

例如在2022国考地市级卷中,「给定资料1~4」分别对应「问题1~问题4」,而「给定资料5」则没有对应,这说明

看似抽象的「融合」「融活」和「给定资料5」中的某部分对应,需要在大作文中有所展示。

理解了上述内容后,再来看根据2023高考作文改编的自创题:

【申论大作文(自创题)】

「给定资料1」中说「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显然,「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的表述过于朴实无华了,应当变得更有哲理(抽象)一些,例如:

①加入哲理,深沉晦涩:

开头来一个「某哲学家曾说道」,然后弄点「科技发展是双刃剑」「人类因科技发展,奴役时间也被时间所奴役」等话,解读难度一下子就高了。

②诗歌抒情,暗藏杀机:

找个冷门诗人(尤其是现代诗)的诗歌来引出讨论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引用的诗歌感情一定要充沛,力量一定要到位,但是含义一定不能特别明确。

例如《潜伏》中吴站长的「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这句话水平就很高,把「野驴」改成「一尘不染的车间」,然后融入「自动科技,运转不停」等意向,这个味道就出来了。

诗歌的解读难度特别高,而且考生想要完美审题,需要一定的「悟性」,因此申论中用的还比较少。这种题目就像老练的刺客一样暗藏杀机,考生稍有不慎就会审题失误。

如果将来某一天,有超过50%的考生对于「融合」「融活」这种难度的题目都能审得相当准确,那出题人就必须被迫进一步提升难度,到时候也不得不弄点抽象现代诗了。

③给定资料,多重埋伏

上文中已经分析了利用「给定资料」创造难点的方式了,这道「自创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例如:

「给定资料1~4」中分别介绍了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便利和压力,而「给定资料5」中突然转到某个城市的调查统计,结果围绕着「科技对时间的影响」引发了市民的热议,观点也有所不同。

这样设置的「给定资料5」的效果和2022国考地市级卷一样,考生需要解读出该资料表达的重点,并体现在申论大作文中,才能避免跑题。

这就是「高考作文」和「申论大作文」在题干设置上最显著的不同。

一言以蔽之,申论大作文会将题目出「难」,最好是让一半以上的考生审题不够准确,这样才能保证考试的选拔性和淘汰率。

总结:

申论大作文的审题是一个久经不衰的话题,而很多小伙伴最大的疑问是「怎么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地入门」。这里就以和高考作文的对比,和大家分享一下出题人的思路,帮助大家尽快了解申论大作文「审题」的困难之处,尤其是识别「题干隐藏的杀机」。

从高考作文到申论大作文(2)「审题」中隐藏的杀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