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共同的威胁,中俄两国会不会结盟?西方有点敏感

作者:王德华
继欧盟对中国官员实行制裁后,加拿大也紧跟其后。这是美国拜登政府在背后操纵的结果。西方正掀起一股反华浊流,以达到阻碍中国崛起的目的。
拜登曾公开表示,“我们准备与我们的对手抗衡,拥抱我们的盟友,准备捍卫我们的价值观。”中国被定义为全方面挑战美国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拜登政府正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合作,高举所谓的“人权”大旗,以意识形态划线,与中国对抗。
与特朗普只反华不反俄不同,拜登政府既反华也反俄。他公开把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之为“屠夫”,把美俄关系推到冷战以后的最低谷。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拜登对中俄两国的双重攻击适得其反,因为这正推动它的最主要对手越走越近。因此,在阿拉斯加中美激烈交锋之后,俄外长拉夫罗夫马上访华就是明显的信号。
四十年前,在中美苏“大三角”的博弈中,中美两国事实上的结盟,增加了苏联的负担,将中美两国最危险的敌人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因此,美国一直有一种声音叫“联俄制中”,其中包括“中国的老朋友”基辛格。美国一些智库认为特朗普和拜登忘记了冷战的经验教训,没有对中俄两国“分而治之”的策略,而是推动“两个巨人走得更近”。
在拜登政府的眼中,中国比俄罗斯更难对付。按照骗子蓬佩奥的说法,中国没有使用坦克和枪炮,而是通过“经济力量”,“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这是苏联从未涉足过的”。然而,在美国反俄同样是“政治正确”。更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只有反俄,才能团结极度恐怖莫斯科的欧洲。
对于拉夫罗夫的访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用“肩并肩”和“背靠背”的来形容,认为目的就是反对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此次访问意在凸显中俄的团结姿态;中国希望通过中俄的合作,制衡西方,并稳定中美关系。
拜登政府不但想对中国保持军事优势,还要在经济、贸易和技术上保持优势。特别是通过意识形态划线,强迫其它国家“选边站”,实现产业链从中国“脱钩”,遏制中国的发展。在这方面,呼应最积极的是印度。因此,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方面,中俄两国有共同的利益。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两国将合作建设第一个月球基地。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项目,美国一直对中国防得很严。
在访华接受媒体采访时,拉夫罗夫特别提到两国将逐步摆脱西方控制的国际支付系统,以两国货币取代美元,减少美国或西方制裁带来的风险。亚洲是是世界的经济领头羊,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美元说了算。中俄联手打破美元的垄断是大好事。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多家俄罗斯银行已加入中国国际支付系统,以促进双边贸易结算。同时,中东欧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正在加入。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分别是西方价值观、美军和美元。抛弃美元,就是砍断了美国霸权的一条腿。
有些网民瞧不起俄罗斯,认为该国是“一流的军事和二流的经济”。环球时报评论认为,虽然俄罗斯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它继承了前苏联在国际安全和军事方面的优势,因此它在中东、中亚和欧洲等许多地区的情报或军事方面具有重大影响,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地区。与俄罗斯合作,可以确保“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中俄两国关系上升到新高度,有可能结成反美、反西方联盟。面对美国共同的威胁,中俄两国会不会结盟,答案是否定的。按照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观点,中国没有搞政治集团的政策,也没有这样的文化。中国既不会“结盟”也不会被“结盟”。
与美国牵头的北约和四国安全机制不同,中俄合作不搞“排他性”,不针对第三国。今天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同意在不结盟原则下续签条约。这意味着两国将不签订新条约。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季志业认为,西方不应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过于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