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和中土世界考据:“三城”的诞生-解读刚铎城市的规划密码

相信大家已经在中洲系列电影中领略到了刚铎白城米那斯提力斯的宏伟壮观。其实像米那斯提力斯那样的大城市,刚铎还有两座,即“星辰堡垒”欧斯吉利亚斯和“月亮之塔”米那斯伊希尔(可惜在电影中都最终陷入敌手)。结合中洲地图和刚铎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这三城的选址、规划都意味深长。

建造背景:暗流涌动的佩拉基尔港
要想知道刚铎这三座城市建造的来龙去脉,我们还需追溯到第二纪元后期,刚铎人先祖的国度努门诺尔沦亡的时期,正是因为它的灭亡才让原先作为殖民地的刚铎有了建国的契机。那时从努门诺尔逃出来的王室成员,伊熙尔杜和弟弟阿纳瑞安,带着手下的人划着船自安都因河口溯流而上,抵达了当时努门诺尔人在刚铎的殖民中心佩拉基尔港,他们得到了足够多的当地居民的支持。

这时问题就来了,伊熙尔杜和他的弟弟有着足够多的支持者,大可直接在现有的佩拉基尔港建立起统治,无需再去建立如今的刚铎三城,因此究竟是什么形势导致了他们选择离开佩拉基尔港?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提到努门诺尔的殖民史了,佩拉基尔港建立起对刚铎地区的殖民是在第二纪元中期,当时努门诺尔正处于两大派系:忠王派和忠贞派的斗争中。而佩拉基尔港是忠贞派的势力范围。

随着努门诺尔王室支持忠王派势力,佩拉基尔港与努门诺尔的关系开始疏远,到努门诺尔末期佩拉基尔港基本上是完全自主地,自给自足管辖着刚铎殖民区,许多殖民者其实对王室深有抵触,不再遵从王室命令。
当伊熙尔杜为首的王室势力到来时,虽然伊熙尔杜身为忠贞派得到当地许多人的好感,但伊熙尔杜等人代表的王室在之前对佩拉基尔港的建设是没有建树的,真正发展了这里一切的还是殖民者自身,就这样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地盘转交给多年前就与其没有了联系的王室,相信殖民者们不会就此甘心。
换句话说,佩拉基尔港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当地殖民势力早已根深蒂固,这让身为外来人的伊熙尔杜感到在此统治会处处受人限制。因此离开佩拉基尔港这个是非之地,到外地建城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对日后统治的稳固有着重要意义。

“三城”规划的幕后:奇特的刚铎政治
排除了在佩拉基尔港建都的可能性,伊熙尔杜和阿纳瑞安选择了继续北上,最后在刚铎北边白色山脉和东边魔多之间的荒凉地带建起自己的城市,那么问题来了,在荒凉的北方建立城市有什么考究?
这需要考虑到当时刚铎的国情。最初的刚铎领地范围十分狭小,从地图上看仅限于佩拉基尔港一带的安都因河南部流域。光靠这些土地寻求发展是远远不足的,刚铎需要更多的领土来定居人口,种植作物。当时西面土地由于当地土著反抗无法被征服,不过刚铎北方平原则无人问津,北方也就成了刚铎的机遇。鉴于建国初刚铎实力弱小,伊熙尔杜把政治中心设在北方,依托中央力量加强控制,颇有“天子守国门”的意味。

在追随他们的佩拉基尔港居民协助下,以巨石为建材,这三座城市被顺利建立起来。从地图上看,“月亮之塔”米那斯伊希尔背靠东部的魔多山脉,而“白城”米那斯提力斯(旧称米那斯阿诺尔)则背靠西面的白色山脉,“星辰堡垒”欧斯吉利亚斯作为首都,夹在两城之间。

其中“星辰堡垒”布局最为奇特:它横跨安都因河,在一座巨大的石桥上建起众多宫殿,象征着统治权、安放着真知晶石的欧斯吉利亚斯穹顶之塔也在石桥上,而且恰好在安都因河主航道中心。这样的首都规划在实施时显得有些自讨苦吃,设计者们大可选择另外两城作为首都加以替代。


那么这样的三城布局究竟有何深意,设计者因何缘由放弃了实用性?
这就要我们从刚铎建国初期的政治结构上来解析,很显然,伊熙尔杜希望借这三城设计来平衡国内诸多政治势力。
在建国之初, 根据伊熙尔杜与阿纳瑞安的规划,刚铎由地位平等的两兄弟共施统治,他们各自的辖区位于安都因河两岸。因此,“白城”成为了阿纳瑞安的治所,而“月亮之塔”成为了伊熙尔杜的首府。要选择共同的首都,依据双王平等的原则,首都最好坐落在兄弟俩辖区以外,并且要在离两辖区不远处,以表明不偏不倚。
除此以外,伊熙尔杜还需直面国内王室力量和地方殖民者力量的平衡性问题。就像前文提到的,当时安都因河下游的佩拉基尔港地方势力尤为庞大,需要加强联系和控制。倘若佩拉基尔港发生叛乱,刚铎国王需要尽快前去镇压以避免叛乱扩大化。而从首都前往佩拉基尔港的最快路径,只有在安都因河上顺流而下。

由此可见,选择在两兄弟领地交界处的安都因河上游处,横跨安都因河建立“星辰堡垒”这一新首都,确实是保持双王平等理念,制约地方势力的最好规划。

“三城”地位的演变
从军事角度来看,“月亮之塔”守望着荒芜的魔多,“白城”抵御着白色山脉的土著袭击,这再次突出了两位国王的共同承担守护国门的职责。而在伊熙尔杜兄弟俩去世传位给下一位国王后,虽然双王理念不再,但“月亮之塔”和“白城”仍旧构成了保卫首都东西两面的重要屏障:唯一的君主常驻星辰堡垒,另两城由最初双王的治所演变为首都前沿的军事要塞。

抛开最宏伟的“星辰堡垒”不说,比较“白城”和“月亮之塔”,我们会发现相比“白城”七重城墙的设计,“月亮之塔”那种仅有能反射月光的高洁白塔的设计显得有些寒酸,实际上最初建立的“白城”可能只有最基础的几道围墙。得益于伊熙尔杜这代之后历代统治者加以修筑(尤其是第8任国王进行了大修),它才能以异常坚固的七重围墙形态出现在第三纪元末期魔戒圣战中。
从长远来看,历代统治者们对“白城”不断的加固是正确的选择。相比魔多的敌人,白色山脉的土著的袭击是长期性的。其实早在努门诺尔时代白色山脉的土著就已经让殖民者头疼,这也导致一直到刚铎王国建立时,白色山脉也未被征服。通过强化“白城”防御,刚铎诸王们得以在白色山脉脚下站稳脚跟,在后续百年内逐步蚕食白色山脉的土著领地。

总之,刚铎三城的建立,为刚铎以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这三城,刚铎稳固了国内的政治,也在北方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如洛汗平原),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南方小国转变成遍及多个海岸,万里河山的人类大国。
这三城缺一不可,因此在首都和“月亮之塔”被摧毁或遗弃后,刚铎原先的三城防御体系崩溃,被迫迁都“白城”,这也让靠近魔多的刚铎领地逐渐丧失,魔多的阴影逐渐抵达“白城”脚下。

一直到魔戒圣战时,在佩兰诺平原交战中,极度孤立的“白城”最终还是被魔多大军突破城墙。幸亏洛汗等地援兵的到来才保住了“白城”。
到第四纪元后,新国王阿拉贡重修了“白城”和“星辰堡垒”。而曾被巫王占据的“月亮之塔”的邪恶无法根除,它只能被彻底摧毁(那边的河流以及周边土地已经被严重污染,短期内无法净化)。因此缺少了“月亮之塔”的护佑,“星辰堡垒”无法重新成为首都,从此被降格为刚铎的普通河港城市,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