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常见愚蠢战术——以行星进攻为例
传说
行星进攻可以说是银河系战争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一个国家或者军事集团如果想加强自己的存在,进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获得银河系整体或局部的统治权,就必须格外重视行星进攻,借此控制银河系的根本命脉超空间航道,攫取政治经济资源。但是历史上,很多行星进攻的战役由于错误的军事指挥和胡乱运用战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很多士兵的无谓牺牲。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行星进攻中的常见失误。
经典案例:两次吉奥诺西斯战役(22,21BBY)
科洛桑战役(19BBY)
尤塔帕战役(19BBY)
帝国时代的吉奥诺西斯战役(17~12BBY之间某时)
霍斯战役(3ABY)
解放科洛桑(6ABY)
行星进攻涉及三个维度:制天权、制空权、控制地面(包括海洋),因此失误也出现在这三个方面 暴露自己,导致己方的制天权受到削弱。霍斯战役中,帝国的死亡分舰队本有机会在接近霍斯时突然袭击发动轨道轰炸,却在奥泽尔上将的错误指挥下在过于接近霍斯的位置离开超空间,义军回波基地侦查到了帝国,立即开启行星护盾,导致帝国无法发动轨道轰炸。可以说,这是帝国在霍斯战役中一连串军事失误的开始,也注定了帝国无法彻底消灭义军,最终被新共和国肢解衰弱的命运。总的来说,在距离较远的地方离开超空间,敌军不会发现离开超空间时战舰的克罗瑙闪光,赋予更多远距离侦察的机会,但是被发现的机会也更多;在近距离的情况下离开超空间,可以有突袭的效果,但情报不足,战场情况未知。
但对于奥泽尔的战术问题,争议仍然很大。奥泽尔上将所在的位置,被残暴的维达尊主掐死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他急于求成,暴露自己。而维达在战役前似乎也没有考虑具体实行什么战术,按照他的意思,就是应该早一点离开超空间,但是早一点也可能会被义军发现。所以,要精确地在义军开启护盾之前进行轨道轰炸,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说,霍斯战役的战略失败和战术错误,不一定是奥泽尔一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帝国指挥架构的结构性问题,对怎样展开轨道轰炸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就位,临阵换将,导致制天权被削弱,地面进攻也出现了问题。


缺乏轨道轰炸和军事封锁等手段的应用,缺乏空中支援,进而导致盲目发动机降或地面进攻。在第一次吉奥诺西斯战役中,共和国基本上占据了制天权,但是共和国还是派遣了当时能调动的20万克隆人失败,付出了近半数士兵死亡或失去战斗力的巨大代价(其中1万名共和国突击队损失了4982人),最终勉强取胜,但是邦联的基干力量还是安然撤离。在第二次吉奥诺西斯战役中,安纳金、欧比旺、基阿迪芒迪三路领兵搭乘LAAT对吉奥诺西斯的机器人工厂发动机降进攻,但是机降严重缺乏战斗机的火力掩护。几个中队的南特克斯级领土防御星际战斗机和吉奥诺西斯人的防空火力(包括J-1半自动质子炮,和LR1K声波炮),给共和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三位将军所在炮艇均被击落,战斗一片混乱,联系中断,难以增员。在集结点,科迪指挥官只能让AT-TE步行机围成圆形防御,抵御分离主义者的围攻。

星际战斗机一直陷于别的战斗中,无法增援。直到最后,天行者领兵摧毁了护盾,而Y翼战斗轰炸机最后支援科迪指挥官的圆形防御阵列,肃清了周边的分离主义装甲部队。这也说明,空中支援对于地面进攻是十分重要的,在机降过程中不重视战斗机的护航,就等于让大队的士兵去送死,甚至把高级将领置于险境。

事实上,共和国在两次吉奥诺西斯战役中并不缺少海军舰队的支援,因此有粉丝指出了轨道轰炸和军事封锁的可能性。这种观点认为,可以通过克隆人突击队或绝地特遣队通过渗透破坏摧毁护盾,进而通过轨道轰炸消灭工厂。事实上,在后克隆人战争乃至后来的银河内战期间,确实不缺少通过渗透破坏摧毁护盾,轨道轰炸摧毁目标的案例。6ABY,新共和国对科洛桑发动进攻,侠盗中队对其展开渗透破坏,其中一支操纵了一个绕轨道运行的太阳镜。来自太阳镜的紧密聚焦光束迅速煮沸了地表的一个蓄水池,导致了一场巨大的电风暴,中断了护盾发生器的电力供应,内部行星护盾很快崩溃;接下来,科兰霍恩驾驶Z-95发射震荡导弹,摧毁了发电站导致停电,科洛桑的护盾被解除。17~12BBY之间某时,分离主义残余德尔索重启了废弃的机器人工厂,帝国冲锋队501军团发动了地面进攻,随后占领基地。帝国舰队的轨道轰炸彻底摧毁了工厂,所有分离主义残余都毁于一旦。

我们再来看一下“欢呼者”级攻击舰的火力配置。在第一次吉奥诺西斯战役中,共和国部署了20艘欢呼者,其中12艘在战场。虽然主职为运输,但它也可以进行行星轨道轰炸和舰舰作战。其配备4个重型鱼雷发射器;24门点防御炮,每发6百万吨TNT当量;12座四联装涡轮激光炮塔,每座炮塔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000亿吨当量。因此,它足以展开基本德尔塔行动,灭绝一颗行星的生命。当然,也有人认为,吉奥诺西斯的地形非常复杂,地下巢穴遍布,难以通过轨道轰炸肃清。而且第一次吉奥诺西斯战役作为克隆人战争的序幕,如果造成太大的平民伤亡,可能会导致邦联宣传战的反扑。毕竟在邦联眼中,第一次吉奥诺西斯战役是共和国“长臂管辖”不属于共和国疆域的星球,蓄意挑动战争,平民的死亡更会加剧这种仇恨情绪。


除此之外,霍斯战役也有类似的质疑。霍斯战役期间帝国在地面进攻中很难看到TIE轰炸机和TIE星际战斗机的支援,往往是AT-AT步行机直接和义军的T-47雪地飞行艇以及地面部队作战。如果部署了空中支援,可能就有机会阻击更多的义军GR-75运输船,进而肃清义军的基干力量。当然,3维军事封锁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帝国也不是一事无成,帝国确实部署了包括TIE/D防御者,TIE星际战斗机,截击机和轰炸机(帝国181联队),而且摧毁了17/30艘GR-75,全部6艘Kleeque级运输舰。

地面进攻时严重缺乏掩体保护,投入过大。第二次吉奥诺西斯战役继承了第一次吉奥诺西斯战役的传统,再一次让克隆人士兵如上图那样在开阔地带冲锋,毫无疑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BBY,尤塔帕战役期间,212攻击营发动索降进攻,但是又不找掩体,还是硬冲,于是就有了下面图片的奇观:集团冲锋的克隆人士兵面对螃蟹机器人的攻击,直接倒了一排6个人(图里面5个,后面又倒了一个)。

低估了敌军增援部队的部署时间。与3653BBY复兴西斯帝国征服科洛桑不同,分离主义者19BBY对科洛桑的入侵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军事冒险。分离主义者没有在科洛桑建立稳固的桥头堡,面对共和国巨量新部署的战舰和从外环紧急驰援的开环舰队(包括1000艘狩猎者级歼星舰)的压倒优势 最终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可以说,分离主义者的灾难一方面是格里弗斯为首的邦联领导层错误估计形势,低估了共和国的增援速度,另一方面是帕尔帕廷一手操作,以此增加自己的威望和加强军事化共同造就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