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基于TRIZ理论解决水冷套管泄漏的题

2022-08-17 16:27 作者:天行健六西格玛  | 我要投稿

基于水冷套管泄漏的问题,运用创新理论,对水冷套管结构进行分析,运用TRIZ发明原理,对其功能系统进行组件分析,共得到8种解决方案,从安全性、成本、效率这3个维度综合评价,最终选取1种最经济、便捷、有效的改造方案。

1 裁剪

运用系统裁剪法(TRIMMING)得出方案1:裁剪掉外套筒、U形环形封头、隔筒、上法兰、下法兰,直接用内筒和外筒形成的循环冷却水腔来完成换热过程。

2 因果分析

方案2:冷却水流道的横截面积增加2倍,宽度由8 mm增加到50 mm,延缓淤堵时间。

3 资源分析

方案3:在冷却水进水口之前加装水质净化装置,保证水质干净达标。

方案4:在水冷套管前加装管道泵,增加冷却水流速,保证热焦粉冷却充分。

4 技术矛盾、矛盾矩阵

根据阿奇舒勒的40个发明原理和39×39矛盾矩阵的一一对应查找,得到如下方案。

方案5:发明原理30(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制作成列管式换热器,内筒采用DN100钢管均布,管程走热焦粉,壳程走冷却水,外筒焊接1个大柔性膨胀结来消除热胀冷缩的应力。

方案6:发明原理30(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制作成列管式换热器,内筒采用DN100钢管均布,每根管焊接1个膨胀节来消除热胀冷缩的应力,管程走热焦粉,壳程走冷却水。

方案7:发明原理14(曲面化原理),内筒曲面是梅花状的波纹管,内部走水,外部圆筒内走冷却水,中间曲线区域部分走红热焦粉。

方案8:发明原理17(空间维数变化原理),将原来三维的圆筒形结构改变为二维的板式换热器结构,在每侧的冷却侧安装下进高出的独立阀门,既可以根据下灰的不均匀性调节每个冷却腔的冷却水量,还可以反洗排污。

根据方案的成本、复杂程度、制作周期、可操作性等几个维度综合评价,最终选定方案8:对多管式水冷套管结构进行改造,选用板式换热器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2)不需要其他附属配套件。

(3)流道选用120 mm宽。

(4)换热板厚度10 mm,保证换热效率。

(5)冷却腔独立进水,如有损坏可以单独切断。

(6)冷却腔上部接触高温焦粉处填充耐热浇注料50 mm。

(7)换热面积比管式换热装置多17.7%,流通面积比原来多135%,冷却效果更佳。


基于TRIZ理论解决水冷套管泄漏的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