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有所养】(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

2022-08-17 16:27 作者:上岸大青蛙  | 我要投稿

7.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没有防疫码,乘公交车被拒,有的乘地铁不会用智能手机扫智慧码。你怎么看?

【审题】

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题。核心话题为“有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存在‘智能鸿沟’),而造成老年人无法享受公共交通资源服务”,可以看出是一个负面现象话题,所以在作答时可以谈谈给广大老年人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也可以深入剖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为解决老年人“智能鸿沟”问题提出多个具体的措施。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有的没有防疫码,乘公交车被拒”

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是很常见的现象,但今年疫情发生,手机电子防疫码成了出门必需品,对年轻人来说操作方便,但也暴露了这个社会对于老年人的遗忘,由此可以分析危害性,如直接影响老人出行自由,也是是一种歧视,剥夺了老人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

审题点2:“有的乘地铁不会用智能手机扫智慧码”

乘地铁扫智慧码是方便乘客便民之举,省去了排长队的烦恼,随时来随时刷手机智慧码出入站,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码的老人,只能排队买票增加出行时间成本。为什么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码,可以分析原因,智能手机越来越智能化,但更倾向于年轻人,毕竟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很容易接受并学会,相反不利老年人学习,学习成本高,使用手机扫智慧码,可能需要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需要一定的操作过程,这对于老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由此也可以分析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如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不到位,适合老年人的,容易学习操作的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不充分,未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等。分析完原因后,我们还需要提出解决的措施,对于老年人,需要加强技术方面的教育,市场上需要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产品,另外传统的人工方式也需要保留,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提出观点,对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享受公共服务遭拒现象表示遗憾、痛心。其次,阐明这一现象会带来的问题,从老人自身权益和社会影响两方面影响进行论述。再次,分析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以从不同主体出发论述。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思维导图】

【解析示例】

智能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畅通出行,老人却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寸步难行,对此我深表痛心。这一方面会让老人权益受损,无形中剥夺了老人平等享受公共交通权利;另一方面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让“智能鸿沟”引发的老人出行权益受损现象引发更多公共服务或是社会活动的效仿,使老人逐渐被边缘化。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子女和社会对老人关爱不到位。正是因为社会上普遍缺乏尊老敬老的公德心和爱心,忽略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所以才未能及时给予老人关爱和帮助,帮助老人使用“智能化”设备或是为老人提供必备的智能设备。

第二,市场缺乏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智能产品大多是针对年轻人群体,产品设计和使用逻辑等都和老年群体不相适应,例如操作复杂、字体小,所以即使为老人配备智能设备老人也很难学会使用。

第三,公共服务缺乏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在“互联网+”渗透各领域的今天,许多公共服务也搬到了网上,线下的办事渠道大大减少,例如没有配备必要的引导人员、撤掉所有现场接待窗口,也没有开设针对老人的绿色通道,这无疑给老人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现代化”、“智慧化”的城市固然好,但别让手机和数字化“方便了我们,抛弃了老人”,为此我们还需多方努力。

第一,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一方面社区、老年大学要把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

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老人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引导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提高老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晚辈子女、亲友、居委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群体也应发挥自身作用,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相应的帮助。

第二,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政府推动行业企业对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研发、改造升级,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

第三,设置线下便民渠道。交通运输、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配备引导人员,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优先接待老年人,推广“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

【拓展知识】

本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应引起考生的深度思考。在分析原因方面本解析事例采用的是“主体分析法”,找到与老人有关的主体领域,因此在给出对策时,也主要靠的是加强智能操作教育、扩大产品供给和开辟线下便民渠道。除此之外,如果考生认为此事会发生更多的是由于社会态度,那么也可引入“媒体”这一主体,通过加大线上、线下多方位的宣传,让子女能够关心老人,让有关企业能够更有温度,让政府能够重视问题。

【知识积累】

智能时代,移动互联网带来种种便利。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也让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变得“复杂”了一些。如果能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多一分体贴、耐心和感同身受,我们便能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老年人。

据媒体报道,2021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通过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在服务旅客出行的同时,着力为特殊旅客解忧助困。比如,坚持开展窗口人工售票,自助机购票人工服务引导,所有人工窗口全部支持现金购票,保障老年及脱网人群购票服务。12306系统自动识别60岁以上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等措施,让“数字鸿沟”不再难以跨越。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新增老年人口将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届时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突出。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无疑需要整个社会来共同发力。

在社会公益层面,比如已经有图书馆和社区为老人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堂,有不少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老年人掌握、使用当下必备的互联网科技产品,还有不少地方推出打印版健康码化解老年人出行难题,等等。这些都是精细化社会管理过程中,针对老年群体的用心服务。

在技术开发层面,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也应在注重为年轻群体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多考虑老年人操作的便利性。比如在开发、改进和完善功能的过程中,提供可放大字体、语音提示、视频讲解的操作指南,开发功能简洁、易于老年人操作的APP、小程序等。毕竟,科技感与温度能否并存、如何兼容,决定权还是在人手里。

老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智能时代,老年群体面临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无解。我们相信,用更有温度的政策、更加灵活的管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横亘在一些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必然会逐渐缩小。(出处:人民网)

【相关真题】

(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网络办事,但是有些老年人说不会使用,有人说这反而没有起到作用,对此你怎么看?(2018年6月25日下午广东省考公务员)

(2)关于智能手机,老年人学习能力差,不会操作,你怎么看?(2020年9月1日山东省考公务员)

【老有所养】(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