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薛亚萍老师学艺及上海之行(郑文峥)

2023-02-21 22:38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秋思按】1980年在上海黄浦区文化局和黄浦区文化馆有关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一个全新的京昆剧业余组织诞生了,她就是迄今在上海的业余京昆舞台上已活跃了四十多年的上海黄浦区文化馆“京昆剧之友社”,自1980年成立以来,京昆之友社的全体成员就本着宣传京昆、传承京昆、弘扬京昆的理念,在普及、教学、研究、演出等多方面取得骄人成绩而傲视群雄,这里我们将整理一下当年的社刊《京昆之友》的一些文字资料,一是保存,二是传播,让今天的戏迷朋友们看到当年前辈们的努力。


图片
薛亚萍


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创造的张派艺术,久为大众所喜爱、张派唱腔清新、华丽、既有梅派的雍容华贵,又兼有程派的低回曲折、尤其是那小腔更令人拍案叫绝。张君秋先生弟子众多,山东著名演员薛亚萍可算是杰出的一个。


薛老师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母亲都是京剧演员。她在张先生家里学艺三年,得到先生悉心传授。正如她自己说:“张先生待我象自已女儿一样。”她深得张派精髓。她母亲说:“她呀,连师父的习惯也学会了。”有次,我看到薛老师学张先生说话的腔调,一手悟着肚子、一手比划着、憋着嗓子,叫我笑弯了腰、想不到她这么大人还会调皮呢!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薛老师说:“在张家的三年里,张先生的孩子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自己琢磨不透的事,不能老是麻烦师父,就向他们请教。”由此可见她的勤学好问和努力钻研的精神。


薛老师这次上海之行,从剧场前几天的上座来看是成功的。当时新闻界并未做什么宣传。正逢连日暴雨台风。到处积水,可她第一天的《泰香莲》上座很好;以后几天上座也达七、八成吧!后期上座不佳,原因很多。宣传不够是其一。在她离沪前、《文汇报》才登了一张《望江亭》剧照及简单的说明、标准的“豆腐干”!《文化艺术报》和《新民晚报》文章也都登得较晚。还有是由于合作者搭配不熟悉、影响了演出质量。听说《状元媒》一剧在公演前一天还在排练呢!演出中也出了一些纰漏。如“金殿”一场有“傅丁奎尔休……”一段唱、薛老师的“住口”音拔得很高,但起腔却很低,很不顺耳,这是琴师没配合好。一些张派名剧如《西厢记》、《楚宫恨》等也因此不能上演。薛老师自排自导。再加演唱也累坏了。虽如此,薛亚萍已给上海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好评。听说她今后准各随山东省京剧团再次来沪演出。那时献演张派名剧一定更精彩,我们盼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沪西中学学生郑文峥(十七岁) 1985年】

【旧文回顾】薛亚萍老师学艺及上海之行(郑文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